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基因。而优秀家风可以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资源,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家风更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生活细微之处、实际之处。从某种意义而言,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表现,更是一个社会精神代表。深入研究优秀家风的传承,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6)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宗法关系的必然产物,家风的作用不只是道德教化、家庭教育,更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基石。优秀的家风弘扬了中华美德、塑造了民族精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家风研究的总体概况,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结合当前我国家风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在文明、健康、和谐、向上、从善的氛围中发展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文化传统、道德风尚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是对现代社会现实需求的回应,具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优良家风的法律保障、夯实家庭治理的德治力量等重要时代价值。树立优良家风的理念不仅要植根于社会民众心中,更要在法律制定、法律实施和法律遵守三个层面予以践行,以优良家风作为其方向指引、考量因素和重要教化手段。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家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家风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浸染家风。家风作为带着亲情的道德规范在传承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微观基础和文化土壤。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继承我国历史上重视家风建设的传统,通过家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多次就家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从严治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风建设中应该做到爱国和爱家相统一,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学习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应该落实到实践上。首先是传承家风文化,助力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其次是营造家庭清风正气,引领领导干部树立“不想腐”的自觉;再次是弘扬中华优秀家风,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和治家智慧。当代领导干部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克勤克俭、崇德向善的修身之道,夯实家风建设的基石;践行孝老爱亲、齐家睦族的治家之道,紧扣家风建设的主旨;推崇读书明理、戒奢防骄的为学之道,奠定家风建设的文化基础;严守廉洁奉公、勤慎从政的做官之道,抓住家风建设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峻现实证明,贪腐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问题。因而,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必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身修德,做家庭的道德楷模;以身作则,引领家庭向善向上;以史为鉴,学习优秀传统治家文化。此外,还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治理与党风建设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家庭伦理空间是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廉洁品质的养成之所。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训对廉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正面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廉洁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庭廉洁空间,有助于促进个体遵循廉洁伦理规范,促进家庭遵守廉洁标准从而勤俭节约、和睦融洽,促进社会依照廉洁伦理准则从而务实清廉、和谐稳定。应从加强学校廉洁教育、营造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注重家庭自身廉洁家风建设三方面着手,构建起以廉洁伦理规范自觉抵制腐败行为的内在约束机制,形成以廉洁家风助推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顾乃武  冯华 《学理论》2010,(20):154-156
东汉以降的选举政策虽使门阀士族的家风形成尚儒的共性,但从地域文化影响下之北朝山东四大士族家风看,门闻士族的家风又具有地域差异的重要特点,其社会声望、仕途发展及家族规模也因之而有所不同,地域文化由此成为影响门阀士族兴衰的不可忽视的又一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宋佳 《学理论》2022,(12):75-7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风建设,而红色家风中蕴含着深刻的红色基因,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红色家风家教的潜移默化中,汇聚起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4,(21):49-50
中国的家训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励志勉学、慈孝健身、修身治家、处事为人,“好家训好家风”无论巨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传承的优良传统与精神追求,上海的家风文化因为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展现了“中西融汇、多元并存、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家训家风对道德教化、引领民风、涵育文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4)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新政策的实施将在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家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体现在家庭传统层面和个人品行层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家庭美德的传承、亲属文化的接续以及优良品德的培塑、健全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光荣使命,立家规、正家风理应成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目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家规建设仍存在着传承意识弱化、价值观念异化,参与意识淡薄、不良作风滋生,外部环境侵染、权力失范事件频发,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等困境。突破困境可从三个层面采取对策:社会层面,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层面,扎紧家风家规制度建设的笼子,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家庭层面,提升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5)
中华民族的家风是这个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中国人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体现。而领导干部的家风又由于其主体--领导干部的身份特殊性而必然更加与众不同。现在构建良好的领导干部家风,就是在为我们自身以及子孙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和谐、正义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家族式腐败在腐败案件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威胁权力的正常运行,破坏党风、败坏社风、带坏民风,给政治生活和社会造成一系列恶劣影响。廉洁家风建设有助于发挥家庭成员的积极作用,树立廉洁价值尺度,营造廉洁氛围,培育廉洁家庭,建设廉洁社会和廉洁政治。通过廉洁家风建设助推反腐倡廉,具有长期性、周全性、成本低等优势。新形势下加强廉洁家风建设,要注重发掘传统廉洁家风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与社会、家庭相适应的家庭政策,为优良家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融家庭、国家、人民为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来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个人家庭的良好教育,成熟和发展于长期执政实践。其内容蕴含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多维度内容,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强决心和时代担当。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向家庭层面的纵深拓展,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科学内涵,对巩固家庭道德教育的地位、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卓有成效地开展红色齐家实践,孕育并发展了家庭文明的瑰宝——红色家风。红色齐家实践实现了对光宗耀祖、独善其身、个人主义等齐家价值的超越,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齐家逻辑。红色家风以其正己观、亲情观、婚姻观及教育观等核心内容,成为党员干部开展齐家实践的基本规范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家风必须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强化齐家意识,不断增强齐家动力,持续提升齐家能力,才能使红色家风真正成为全党乃至全社会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8.
当前领导干部家风总体上是好的,但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家风出了问题,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引发家族式腐败。从文化环境的视角看,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是重要诱因;从行为主体的视角看,思想蜕变是主要根源;从体制机制来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是激发因素。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要求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正己修身坚定理想信念;要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进行制度性介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4,(17):61-62
家风家洲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和市文明办的具体要求,今年来,浦东在全区范围开展家风家训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正处于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特别需要家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诸多,家风又是未成年人品德教育的基础之一。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入手,以生活教育理论和无意识心理为切入点探讨家风的功能与作用,提出立德树人的永恒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