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黔西县建立起"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1+10+N"产业裂变发展模式和"N+1+9"技术服务体系,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7月16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高廷钰正忙着给香菇菌棒脱袋。  相似文献   

2.
正"次菇"不是"茨菇"写错了字,而是指"次一等的香菇"。"次一等的香菇"怎样卖上好价?秘诀在精深加工中。2月18日,安龙县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棒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架子上装好的菌棒越来越多。2016年11月,贵州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安龙县栖凤街道平寨坝区成立,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先行垫付菌棒款、保产品回收、强化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在阜平县阜平镇色岭口香菇种植基地,沿着乡间公路向前走去,鳞次栉比的香菇大棚绵延四五公里,蔚为壮观。对于这样的场景,当地人早习以为常,他们关心的是大棚内香菇的长势和市场行情。在靠近村子一侧的大棚内,40岁的项庭琼正在自家的香菇大棚内忙碌,还雇着几个工人帮忙干活。她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计算着收入:二级菇4元左右,一级菇能卖6元以上,白光面的特级菇,少说也得8元以上吧,得赶紧采收,过期就不值钱了。在色岭口种植基地,项庭琼承包的香菇棚规模算是大的,有32排架子、28000多个菌棒。项庭琼是阜平镇色岭口村人,丈夫在外务工,这已经是她第二年种植香菇了,"每天都有技术员来棚里指导,技术方面也没有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开阳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好低效作物调减替代种植面积,以坝区产业为重点,发展短、平、快的产业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抓好产业发展,保供市民"菜篮子"。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大力发展"茶、果、药、菜、菌、竹"六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保  相似文献   

5.
34岁的高慧颖长着一张娃娃脸,单从外形看,难掩稚气。但一说起自己创办的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言语间散发出成熟稳重的气息。2015年,高慧颖辞去银行职员的工作回到家乡滦平县创业。经过多方调研比较,高慧颖将公司地址选在滦平县三道梁村,在村里建设蕴香园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区,主要从事错季香菇的种植和销售。香菇生长需要在5~28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公司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制作菌棒、完成发菌,4月至10月上架出菇。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发展,高慧颖意识到北方错季香菇只能满足夏秋季节的需求,想要提高生产效率,还需把冬春季节利用好。2019年,她开始研究建设“四季出菇棚”。为此她扎根在菌棚,土一腿、泥一脚成了常态。  相似文献   

6.
正3月5日,二师三十三团一连贫困职工李远力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去冬今春以来,该团工会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种植温棚香菇,加快了贫困职工脱贫步伐。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河南伏牛山百菌园食用菌生产线引入团场落户,同时制定了"一棚覆盖,全面脱贫"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天天想着要种好香菇;如今,天天想着要发展好香菇产业。"6年来,王仕荣靠香菇带领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上致富路。"别人种香菇能赚钱,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2012年,看到外省人到镇里种植香菇,安顺开发区宋旗镇上坪村村支书王仕荣,决心要带乡亲们闯  相似文献   

8.
正"种植竹荪一年至少可以收获三季,今年第一季我采收了近400斤干竹荪,贵州美味鲜竹荪有限公司按照每斤390元全部收购,仅这一季的收入就收回了成本,还有些钱赚。"7月26日,在织金县桂果镇牛场村花竹组,竹荪种植户李华一边带领村民采收第二季红托竹荪,一边与记者搭话。"公司可以先赊菌棒,还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及免费的脱硫烘焙机器,我们只要投入些人力就可以发展竹荪种植了。靠这两亩地的5个竹荪大棚,我今年不仅能把戴了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9.
正"香菇帽和香菇棒接触的地方有一层覆盖着的绒毛,香菇的最佳采摘期就在这层绒毛刚刚脱开菌帽的时候,早了晚了都不好。"曾经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的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村民高廷钰,在黔西县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技术团队的帮助下,现在对香菇的培育得心应手,浇水、开棚、注水、采菇样样都会,成为村里的技术带头人。本着让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的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笔者来到青川县木鱼镇文武村邢家坪安置点,看到村民杨天州一家人正忙着把刚采摘的香菇切梗。“香菇切梗后交到公司,1公斤能卖6元。从去年11月开始,我用2分地种植袋料香菇2000袋,第一批卖了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1.
正仲夏时节,走进水城县花戛乡磋播村食用菌基地,一株株菌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不时传出阵阵笑语。"食用菌产业有短平快、可循环、纯天然的优势,不仅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能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一边介绍,一边仔细查看菌棒长势。回溯20余年前,彼时的磋播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高山冷清,洋芋当  相似文献   

12.
正点赞丰收:修文县谷堡镇副镇长顾庆军今年是个好年头,我们谷堡镇的猕猴桃产量预计达3.5万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让镇里2000余户贫困农户,57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7年全镇猕猴桃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3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40%,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目前猕猴桃产业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负责销售、贮藏加工和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指导和管护及物资购买等。  相似文献   

13.
正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信息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村民增收步伐。"用一亩土地入股,租金每年800元,在这里上班一年收入有一两万元,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创新村的食用菌大棚里,村民严琼林一脸笑意,他旁边的木架上,菌包上长满饱满的香菇,清香扑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  相似文献   

14.
正开阳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优势,聚焦农村产业发展要素,创新发展思路,念好农村"产业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奏响农民增收"致富曲"。聚焦产业要素,探索农村产业"新路子"。开阳县以"挖掘地方特色,按照市场需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药则药、宜林则林的方式,主攻茶、菜、菌、竹、药、果  相似文献   

15.
正开阳县宅吉乡以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代建模式"为切入口,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组织新模式,激发"八要素"同振效应,全力助推脱贫攻坚。2018年,开阳县以宅吉乡为实验地和主战场,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龙头企业/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困难户"模式,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代建、农户受益"的"代建模式",真正让困难群众在低风险下参与发展增收。截至目前,宅吉乡共有代建企业7家,实施代建项目7个,惠及全乡贫困户851户3176人。  相似文献   

16.
正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水东文化、农耕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阳县作为贵阳市全域旅游的大花园,素有"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的美誉,"旅游立县"战略让开阳"水东硒州·诗画开阳"的品牌定位更加突出。作为2018年贵阳市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举办地,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八师一三四团立足团情,围绕规模种植西瓜、葡萄,发展奶牛、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农工专业协会,人均增收1230元。依托龙头企业办协会。该团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专门从事奶牛、生猪等畜禽繁育、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石河子西部绿洲牧业有限  相似文献   

18.
正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福泉市探索出"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发展联合体,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发展。近年来,福泉市把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探索出"双公司+双订单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8,(4)
正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化德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针对产业覆盖面小、带动能力弱的实际,以"百企进百村"为契机,充分发挥服装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脱贫车间"。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受益"的原则,由县政府统一规划,为每个车间投资10万元购买设备,作为启动资金;村委会提供厂房等基础设施,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原料、技术,负责员工的培训、产品销售等,盈利由村委会和企业按股份比例分成。目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香菇基地离家近,每天有80元至100元的收入,随时都能挣点零花钱。"10月31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河坝村香菇种植基地,记者见到村民王天久,他正在和另外几位村民一起采摘香菇。在大棚的进门处,一张张"党员示范棚"的标牌十分醒目。标牌上除了印制着党员的照片,还有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服务承诺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