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2021,(6)
正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并对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任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是贵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贵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四新"主攻"四化"、促进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三基"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唐山市将乡村振兴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市5480个村庄焕然一新,500万农民乐享致富硕果,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徐徐展开。4月22日,唐山市获评2020年度全省设区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名。产业"定调",夯实成长根基在蒙牛乳业(唐山)有限责任公司巨型现代化厂房里,全自动化牛奶生产线一直保持高速运转。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思路,指明了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融合发展路径、目标,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强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关键是通过深化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任务目标。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使命,迫切要求探索建立面向绝大多数农村的新型农村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不断实现现代化。近年来,福建省大田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觉展开了新时代新型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建了日益完善、规范运行、成效显著的住村特派员制度,探索出了以"治理有效"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8)
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当前,我区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历史交汇期,需要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攻坚成果为基石,聚焦持续攻坚、巩固提升、同步小康的任务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协同推进、深度融合,让广大农牧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王雪雁 《新长征》2021,(4):44-4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已经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蓝图,部署了新举措,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引领的方向,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时期,助力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8.
黄承伟 《新视野》2023,(3):67-7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方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需要从理论维度、推进路径、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个乡村”,扎实推进“三个现代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推进策略、领导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深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系列目标任务,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路径选择。柳河县作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村建设首批试点县,将全力贯彻省党代会提出的相关要求,按照“一年示范引领、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当前,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乡村振兴,开启建设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又要聚焦目标任务进行“重点”突破。对照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结合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作为重点任务,并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补齐农村双层经营短板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3.
陈俎宇  唐波 《当代贵州》2022,(51):68-69
<正>去年以来,广东省惠东、贵州省望谟两县结对认亲、心手相牵,围绕黔西南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为示范点,投入资金、融入智慧、精准施策,以不断深入的帮扶实践让蔗香村产业强起来、村庄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东西部协作命题不断探索解锁新答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抓好巩固拓展、转型转变的关键点,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共同富裕目标继续攀登,是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新的历史阶段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乡村振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明确了“如何推进”“振兴什么”“怎么振兴”。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从内在要求看,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和建设农业强国。当前,以高质量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荣获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一、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同兴(一)深耕产业链,做强“一产”。实施“种子工程”,在“种源”上抓优。打造院士工作站,在种子培育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协同配合,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航天五院等科研院所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要靠党建引领,必须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全过程各方面,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李斌 《探索》2023,(2):141-151
村庄情感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载体。围绕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结合对关中平原S村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探赜实现乡村振兴中情感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往往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再生产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激发情感再生产,实现乡村振兴。其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引领村庄发展中以其自下而上建立起的情感关联、机动灵活生发出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引领涵养出的情感内化等优势重塑出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导主体、村庄村民为参与主体和“城归”为辅助主体的多元结构化村庄情感共同体;再生产情感过程主要体现为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对在村村民的情感培育、不在村村民的情感回归和“城归”的情感吸附;情感再生产是情感共同体建构的结果,体现为依托规则养成和参与深化促进村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再生产。三个方面构成了相互联系、深入推进的整体过程,既从理论层面诠释了集聚提升类村庄情感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也在实践上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发展振兴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8.
兰定松  桂楚  何睿 《当代贵州》2023,(26):76-77
<正>新时代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派干部要注重村庄文化的挖掘、产业的融合、多元利益的维护以及发展的永续,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想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勇担当,真正达到对农村工作“扶上马送一程”的目的。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2023年5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贵州继续向全省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派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工作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邹雪 《当代贵州》2024,(19):66-67
<正>“文化+旅居”是乡村生活的新气象,必将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有着厚重农耕文明的村庄,吸引着背包客纷至沓来,或长租数月或短憩数天。乡村旅游悄然变为乡村旅居,这是乡村旅游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是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融合版,是慢生活、慢旅游的乡愁版。“文化+旅居”是乡村生活的新气象,必将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石家庄市深泽县围绕“小而强、小而富、小而美”发展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深泽全域乡村振兴发展布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初步探索出一条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具有深泽特色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