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在分析"三权分置"产权结构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各个产权权能的功能、作用进行界定,以及对其利益实现形式的探讨,加深对"三权分置"产权结构的理解。其中,农地的所有权是基础,承包权是核心,经营权是重点。"三权分置"这种产权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激活经营权的要素功能,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正>一、土地改革是重头戏土地明年要彻底释放活力。主要有三个方面:1.三权分置;2.两权抵押贷款试点;3.土地管理法修订;三权分置解决的是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释放土地活力的问题。而经营权独立出来以后,就可以作为抵押物拿到贷款,从而解决了农业资金问题。而土地管理法修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正在各地全面推进,农地经营权的流转虽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但土地流转过程也引发了侵害农民权益、危害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严重下降等潜在风险,危及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挖掘风险产生原因,应从完善立法、规范政府、引导市场发展、提高农户素质等方面着手,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保障农地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置旨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扫清农村土地流转障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体现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双方的权利、农业规模经营的阶段、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地域等特征。目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中主要存在生产要素配置失衡和农业扶持政策失衡问题。根据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中国国情,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发展应采用土地集中型和服务带动型两种规模经营模式。为此,要以土地耕作权为导向,按照"三权"分置的原则要求,创新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地承包权制度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实现形式,是落实农地"三权分置"的关键环节。但是,现有的农地承包权制度并没有与农地"三权分置"完全适配,亟待深化改革。要通过形成更为公平的承包集体土地资格制度,形成家庭承包经营与多种承包权实现形式并存制度,形成起点与期限明确的承包权长久不变制度,形成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农地承包权激励制度,形成规范明确农地承包权退出后续制度等,来进一步深化农地承包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改革是当前农地改革的重点,其主旨在于促进经营权有序流转及农村土地经营适度规模。这就要打破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桎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适应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科学高效的生产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村民和谐共处的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当然,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同时,也应预防土地私有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中等收入陷阱"等经济、政治、社会风险。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育和协同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适应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鹏辉 《理论视野》2017,(10):29-33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农地产权制度建设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农地产权理论,即农民土地所有制理论、农业生产合作社理论、农地"三级所有"理论、"两权分离"理论、"三权分置"理论。建立了中国特色农地产权制度,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力标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基本经验。新时代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农地"三权分置"。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价值目标包含秩序、效率和公正。秩序价值对改革开放前的两次农地制度变迁施加了主导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孕育过程证明了国家治理必须兼顾秩序、效率和公正。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和深刻的历史成因,农地制度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要素供给,加剧了农业领域供需两端的结构性矛盾。均衡化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结构指引下的"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完善要素供给,各地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过总结地方经验和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上,发现农地制度改革应该强调政府的供给基本公共服务、吸纳农民改革意见、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和拓展流转服务市场的职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谋划应从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结构着眼,从政府具备对改革的支配性地位的体制背景出发,通过政府职能的主动转变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地金融: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基于农地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地合理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农地金融是加快农地流转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现阶段,尽管我国发展农地金融面临着缺乏法律保护和政策扶持、缺乏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缺乏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等制约因素,但是,农地流转的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政府破解"三农"问题的强大决心,又为发展农地金融提供了可能性.当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地金融制度,需要遵循保障粮食安全的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逐步放开农地抵押限制,有序地推进农地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经营权是“三权分置”政策的产物。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属性为用益物权,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财产权”,执行法院可依法将其纳入强制执行范围。土地经营权的强制执行应秉承方便执行,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破坏生态环境,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且流转不超过承包剩余期限,受让人需有农业经营能力或者资质等原则。围绕土地经营权强制执行中的调查及控制、执行风险告知、价值评估、处置、强制管理、交付等重点环节,对土地经营权强制执行的规则设计提出了建议,并对执行过程中相关权利人的救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治理出现了产权不明、土地分置、土地征用等三大异化现象,由这三大异化现象引起了对农村土地治理无序与农用地管理制度的缺失等问题的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治理存在的主要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上明确产权、土地流转注重效率与公平、土地征用从立法、程序、结果实行公开公正的政策与制度等,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文俊 《学理论》2015,(5):78-79
抵押权源于古罗马,在近现代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背景和知识谱系的差别,分化为以德国、日本和瑞士为代表的三种立法体例。抵押制度的完善建议如下:从立法局面来说,应积极吸收发达国家法制建设中的精华,对我国相关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解释。在具体抵押制度层面要完善:动产抵押权公示方法;浮动抵押制度;最高额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所涉及的最本质的内容是界定承包方对农地的"处分权"。解读我国现有法律对这种"处分权"的限制有利于深层次了解土地流转制度之外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其实,单纯从民法理论谈及土地流转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难点,而在土地流转中,对于农地的保护、农民生产资料的保护特别是农民长远福利的保障才应当是现在研究土地流转问题的着眼点,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角色和监管事项。  相似文献   

17.
凡启兵 《学理论》2009,(28):53-55
随着海峡两岸法律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对两岸各种专门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便成为法律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将担保物权中最为重要的抵押制度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从立法背景和体例、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抵押登记制度、抵押权的效力和实现以及两岸的特色制度等方面对海峡两岸抵押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规定的利弊和立法技术的优劣,从而为完善我国抵押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曾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断的"试错"中,可以发现土地股份制是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据报道,2006年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云盘村的48户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仅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10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当前,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但却没有就以家庭承包方式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树华  谢晓萱 《学理论》2009,(18):110-111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