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团结与合作,毛泽东同志提出,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调节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必须坚决执行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根本策略,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为探索新中国的政权模式以及国家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策略原则、政策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团结斗争规律是统一战线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它揭示了统一战线在团结中有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楷模。在抗战时期,周恩来在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斗争中,十分重视民主党派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陈毅作为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皖南事变后的代军长,在领导苏中、苏北抗战期间,统战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宣传贯彻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注意內部统一,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則,团结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尊重和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思想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策略性是统一战线思想的两条纵横主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战略上实现了定位性与思维性的结合,在策略上采用"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团结、斗争、妥协"的方法,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边区的统一战线政策,包括对国民党当局以斗争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争取中间社会阶层的努力、争取与改造联庄和土匪武装三个主要实践领域。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主动配合国民党当局正面战场的抗战。但是,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当局的无理挑衅,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坚决反击,同时不放弃任何机会促成国共合作,维持统一战线局面。对中间社会阶层的争取,是晋察冀边区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区领导层从分析联庄和土匪武装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性质入手,确定争取联庄、土匪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实践的经验为:必须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必须处变不惊从全局考虑,处理重大突变事件;必须坚持既统一又独立,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和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必须要有一整套灵活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联合世界上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天职.统一战线具有自身的战略性策略性优势,能够实现定位性与思维性相结合,能够采用"原则性、灵活性及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团结、斗争、妥协"的方法.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较长时期中,特别是在着力加快非公领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统一战线工作能够发挥出"凝心聚力"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杨尚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树,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正确分析实际情况,以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贯彻优待俘虏的政策,以增强统一战线工作的示范性和策略性;争取中间势力,以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团结地方实力派、坚持独立自主,以实现合作抗日;正确认识和进行反磨擦斗争,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根据客观形势发展和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实现统一战线的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而制定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本文着重研究统一战线的团结策略、中立策略、分化策略、斗争策略、妥协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时候,重温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很有意义。毛泽东指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武装统一战线的阶级及其政党;引导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参加政治斗争;又联合又斗争,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既要领导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斗争,又要照顾其实际利益;参政议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归根结底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应很好学习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经验,按照江泽民提出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大力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把握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定位与效能机理应从"制""势""术"的统一视角来展开。统一战线作为政治斗争与团结的策略侧重"术",作为政治优化整合的战略立足"势",而作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轴杠杆又体现为制度,其兼具民主建构政治发展意义和治国理政技术价值于一体。正是基于"制""势""术"的融合特质才使得统一战线成为生成中国治理优势的重要根源性机制:具有突出统战基因的复合性制度结构,能保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的大统战格局,引领国家治理的运行方向;以"人心这一最大政治"为中心的工作局面,能有效促进治理秩序与治理效率的统一。进一步激发和提升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效能应从"立制明制""聚势展势""扩术优术"三个层面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第一至第四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是万隆会议后亚非国家之间最为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中国高度重视并始终参与的多边外交活动.在第一届大会上,中国的政策既有求同存异的色彩,又强调反帝斗争与世界和平的不可分割性.在第二届大会上,中国强调美国是亚非国家的主要敌人,号召建立反帝国际统一战线.在第三届大会上,中国反对苏联邀请东欧国家作为观察员,并通过支持古巴降低苏联威信.在第四届大会上,中国一方面谴责美国侵略越南,一方面在很多问题上与苏联进行斗争.中国对亚非人民团结大会的政策,是中国对亚非国家总体政策斗争性不断提升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贯彻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主要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牢牢掌握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求同存异,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等。党的这些宝贵经验为党的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统一战线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下,统一战线工作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直面新形势新媒介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既要注重从单向度一维性到多维度交互性的转变,又要在做好团结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引领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理念,构建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拓展工作新途径,切实推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战线首先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不仅是一项政策、一项工作,更是一项功不可没的伟大事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公民出于社会生存的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有序的表述各自的政治诉求,以实现自身的民主权利。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实质上都是围绕着"团结、民主"的主题。没有统一战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无以落实,没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统一战线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充分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绝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 ,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制定了一系列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各个历史阶段 ,我们党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多做广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工作。适应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多做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统一认识的工作。适应代表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多做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解除民忧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根本职能。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五大关系",是对我国当前纷繁复杂社会关系的科学概括;促进"五大关系"的和谐,是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