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和基层治理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自治面临着制度设计缺陷、实际运行困难、外部环境不利等诸多困境和障碍。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确保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关键是要立足于切实保障群众的自治权利,让老百姓获得制度带来的实惠和利益,着力于增强自治内生动力、完善制度设计、规范自治内容以及丰富自治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的行政村村民自治"山穷水复疑无路",自然村草根自治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种自治绩效的差异,催生了基层社会对于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崭新探索,广东省清远市就是着力通过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复归自然村自治传统,推进行政与自治的适度分离,推进村民自治的性质复归与功能复位。本文研究发现,"清远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突破的瓶颈。清远实验能否达成预期的改革目标或许尚需更长时间检验,但清远实验至少为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秩序规范机制之一,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一方面,村民自治的积极品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乡土支持;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的消极陋习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内部阻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村民自治必然要借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破解困境:破解自治化与行政化的冲突、程序与功效的缺陷、自我治理疲力难题。为此,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合理发挥政府作用,主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利用发展窗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可以为发展农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提供有效方式和制度保证.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中存在着公众参与程度低、自治组织矛盾重重、民主决策虚化和民主自治变异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完备制度建设、营造法制环境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法律手段,为村民自治的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三十年来在以选举民主为基本框架下的村民自治制度,释放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平等参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对于完善选举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解决村民自治"四大民主"困境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价值,必将有助于推动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与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郑人豪 《理论前沿》2006,(12):41-42
真正的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当前,积极全面地推进村民自治亟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村民自治权和国家行政管理权必须有效合作;(2)处理好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系;(3)对村民的自治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对于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协商民主是实现村民自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范式和路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与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极大的耦合性,同时,也是化解当前村民自治权利实现困境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强化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气氛,倡导对话与协商,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与民主信念,对于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民公决:一种鲜活的基层民主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公决是中国村民自治中村级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创新 ,作者在对日照市涛雒镇的村民公决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探讨了村民公决的发生机制 ,描述了村民公决的操作程序 ,同时分析了村民公决对于村民自治的意义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是广大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具体举措,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被实践所证明。这一制度在有效执行上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出现了新的制约因素。面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要打破束缚,扫除障碍。通过对农村、农民思想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和解决策略,为村民自治这一长期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两个核心内容,二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衔接和互动直接影响到到村民自治的效果。目前由于村民自治相关法律不完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任务重以及农民自治意识淡薄等原因,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许多冲突,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对村民自治的不当干预。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创建服务型政府、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及建构司法救助机制等来寻求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实现村民自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范式和路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与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极大的耦合性,同时,也是化解当前村民自治权利实现困境的途径和办法。因此,强化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气氛,倡导对话与协商,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与民主信念,对于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法治化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在乡村治理中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途径,对于坚持和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保证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法治化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完善村级民主决策的法律机制,通过合法途径将村级党组织的意志上升为村庄的公共意志;全面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为坚持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和支持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职权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为新时期的村民自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依照《村委会组织法》的程序和要求,村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大家办,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主体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一种权利自治,村民自治主体是自治权的享有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村民集体和村民委员会都不是自治的主体。在界定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时,除了有户籍和居所都在本村的以外,还有外来人员和外出人员两种特殊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可以成力自治主体。"户"作为一个特殊村民自治主体而存在,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面临着多重困境,法治的缺失导致了农村治理秩序的混乱,亦使村民的自治难以真正实现。要让村民自治走上法治化的道路,首先村民自治中的各方主体之间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并据此处理好各方关系;其次,村民自治权受到侵害时必须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而现存的救济制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构建以司法救济为核心的救济体系,通过司法途径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解决各方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纠纷,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形式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民主自治性表现为四个方面:从产生背景看,村民自治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弥补制度真空的自治性民主;从发展历程看,村民自治制度的逐步完善、推广觉醒了农民民主意识;从实践层面看,村民自治是实现国家行政与农村民众之间良性互动的缓冲带;从发展趋势看,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载体是国家民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视角,研究村民自治问题是近三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研究,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成因研究,深化村民自治的对策研究,关于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等,且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新形势下,加强开展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证比较研究,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研究和制度创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村民自治中实现对权利的司法救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村民自治中权利的司法救济却面临困境,一方面是村民自治中权利的非司法救济途径表现出各种缺陷和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司法救济途径的尴尬和无可奈何。为此,必须构建我国村民自治中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以保障村民自治中各项权利的实现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项目下乡是新形势下解决村庄发展财政不足的重要途径,希冀通过外部资源输入激活村民自治和村庄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项目下乡并没有带来村民自治的发展,甚至没有与村民自治发生任何互动,使得其成为单向度的资源输入形式,村民自治呈现出"去自治化"现象。具体表现有,村民选举出现"异化"状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较低,富人治村消解村民自治的政治空间。项目下乡背景下,村民自治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制度层面上的完善和资源输入,更需要基层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和村民主体性参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村民自治实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认真探索了村民自治与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展村民自治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