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王道政治思想关怀的焦点是民众的生死存亡,起始点是保障老百姓的"养生送死无憾",目的是要达到"天下之民举安"。为此,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抚恤鳏寡孤独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与民同乐"的资源共享政策,反对战争和暴政对生命的戕害。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强调要教化民众,来达到"天下之民举安"的理想,并在行政策略上提出了"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的理念。孟子王道政治中这些关怀民众生死、保障生存权利的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追求的伟大政治理念,对于当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轲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所论社会与人生问题的结集。作为"四书"之一,其影响与《论语》《大学》《中庸》同样深刻而广远。《孟子》一书所体现的高明之处,在于孟子认为,君与民是一体的,君民互不可缺,要想解决天下、国家存在的问题,必须统合来看,整体来解决。要注重君民互利、共利,甚至"民为重,君为轻",把民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此思想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恒产"与人伦教育统合变革的主张。他认为,忽略君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王道思想不仅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还是其全部思想的价值旨归。在王道与霸道的对比中,孟子确信王道是唯一正确且简单易行的治国方略。孟子的王道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通过经济上勿违农时、制民之产、经田界等措施,政治上宣扬民贵君轻、尊贤使能等主张,文化上开展施教于民等举措来实现平治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性质、特点和影响的重要预断。以现代化为视角,依照"继承""转折""发展"的三重实践逻辑透视邓小平这一思想,有助于从整体论与过程论的统一中把握邓小平改革思想,对于我们从世界历史的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实践的整体性、一贯性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逻辑、党史发展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追求的逻辑动因和价值归宿,是98年党史发展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主线,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共产主义、共产党奋斗目标基础之上的科学价值理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是"初心""使命"的理论依据,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的共产主义是"初心""使命"的价值基础,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国共产党是"初心""使命"的组织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核心要义在于弄清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些根本问题,在于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6.
王亚民 《理论学刊》2020,(2):144-152
民生多艰的外在客观实际,儒家仁政、王道、"为学必先治生"的内在诉求,二者构成了张之洞"厚民生"思想的生成基础,而实业民生思想、安全民生思想、吏治民生思想、教育民生思想、利源民生思想与救济民生思想则构成其基本内涵。张之洞"厚民生"思想尽管不乏朴素性、保守性以及空想性的历史局限,但在中国民生思想发展史上仍起到了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告诫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民生的建设实践中,不仅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有机对接,而且亦需讲思想、讲政治,如此方能避免陷入西方民生文化的窠臼,增强本己民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强力的回击,并从根本上推进解决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短板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四书"和"十三经"之一,《孟子》一书影响广泛,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韩国和日本也流传甚广。不过,与《大学》《中庸》等经典不同,这本书的成书和接受过程都颇费周章。《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受挫时的产物。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各国奉行"富国强兵"政策,"仁政"思想不仅不受重视,而且被视为迂腐的表现,因此孟子在游历各国推行"仁政"思想受挫之后,只好回家授学撰述,最终形成《孟子》一书。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遵循了科学合理的逻辑理路。在结构逻辑上,党的意识形态遵循了"价值—信仰""认知—阐释"和"行动—策略"的整体性建构;在发展逻辑上,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调适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视角进行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结构、严谨逻辑层次、严格主线遵循的科学思想体系,并由此呈现出清晰而显著的超越逻辑。在文化形态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并阐释“第二个结合”的论断,呈现出以动态发展超越静态固化的必然逻辑。在文化本质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三个最”“日用而不觉”的论断,呈现出以自由标识超越教化工具的必然逻辑。在文化领导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的论断,呈现出以政党推动超越无序发展的必然逻辑。在文化交往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和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呈现出以交流互鉴超越冲突隔阂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从历史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总结的"三次伟大飞跃"的科学性、历史性上,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优势。探究"三次伟大飞跃"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融入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弄懂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要整合教材内容,抓住民族复兴主线,凸显"三次飞跃"的历史逻辑、强化"三个必须"、突出"三大任务",凸显互证互融。二是采用专题教学模式阐释中国梦。三是采用"以论带史式""互动参与式"等多维教学方法聚焦"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在其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实践的逻辑基础上,以"现实的人"为其思想起点,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内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作为目标,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进行深刻而丰富地阐释。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志气、道义、民本、智慧、文采都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毛泽东。在志气方面,孟子之尚志、之浩然正气、之志气的恒与坚、之志气的磨砺,都影响和激励着毛泽东。在道义方面,孟子之志于道、之道义决定生死、之道义决定胜负,也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本方面,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而且孟子的"三宝"与毛泽东的"三宝"亦有相通之处。在智慧方面,孟子对毛泽东大智慧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心之官则思""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三个思想方法上。在文采方面,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这几方面在毛泽东身上的影响和传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一生提倡王道,提倡和平,反对霸道,反对攻城略地的不义战争。他对于推翻暴政、解民倒悬的正义战争,对于平定内乱,恢复和平秩序的吊民伐罪的战争表示赞同,并认为“仁者无敌”,表现出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但孟子只考虑战争的正义性,忽略国家规模、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使王道仁政理想难以真正实现。即使实现,可能也要付出沉重代价。总结孟子战争与和平的思维教训,为王道战胜霸道提供可行的途径,对现代国家确立正义的战争观、捍卫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枝节代替主流、以臆想代替史实,对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消解,扰乱人们的思想。近期这股思潮再次泛起,抛售"历史迷雾论",其现实针对性和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本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揭露和反击,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重要会议纯洁性论题和党内法规制度规约,彰显了纯洁性建设主线在党建理论阐释和制度建设实践场域更加系统化,展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创新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辩证统一、党的建设战略布局由首先从思想上建党到突出政治建设的政治统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科学化发展态势。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新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命运""国家命运""人民命运""民族命运"命运与共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这突破了"中国威胁论"的认知逻辑,打破了"历史终结论""新自由主义经济论""文明冲突论"的多重理论约束。新时代要做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理论探索和话语表达,积极主动地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21,(3)
马克思"自然观"本质上是生活自然观。它从生存论和主客体互动关系的角度对自然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与价值向度进行了历史性的解读和科学诠释,从而彰显其鲜明的批判性、革命性、科学性和生活性。马克思"自然观"通过对"现实的""感性的"人的生活前提的批判性审视,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互动过程中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生成的历史逻辑。这一互动过程所使自然分化的"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人造自然"构成了人类生活场域的空间架构,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蕴含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活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在其内涵上,人民至上政治理念具有理论、价值、文化、历史和实践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立场的时代呈现。从价值逻辑看,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价值诉求的时代传承。从历史逻辑看,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发展。从文化逻辑看,它是优秀传统民本性政治思想的时代彰显。从实践逻辑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从伦理政治转换为专制主义有三种逻辑,孔子遵礼而肯认礼所体现的专制王权;孟子思想中潜含对专制王权的否定,但孟子将君主作为既成事实完成了统治价值向不忍人之政的转换;荀子从人性恶出发,逻辑完整地得出专制主义,成为后世专制王权的最好粉饰。不过,若将荀子思想中残存的理想主义拉回其思想的逻辑起点,或许可以迈向宪政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