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省委书记张学忠在峨眉山考察时提出:要把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山。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思路。建设"中国第一山",我们应充分发掘"名山、名佛、名城、名人"的文化内涵,找准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展示文化旅游的风采。 一、建设"中国第一山","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不可分割 "名山、名佛、名城、名人"是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建设"中国第一山"的四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乐山大佛-峨眉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仍是乐山发展旅游业的最大无形资产,是乐山  相似文献   

2.
整体开发峨眉山系是构建"大峨眉"旅游环线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乐山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沙湾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推手。目前乐山市沙湾区具备优质的资源禀赋为整体开发峨眉山系提供了先决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整体开发峨眉山系提供了坚强保障,生态建设的提升为整体开发峨眉山系创造了良好环境。基于此,乐山市沙湾区应依托峨眉山旅游竞争优势和品牌吸引,连片开发峨眉姊妹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建设"峨眉山康养休闲走廊"和五大旅游度假基地,大力发展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构建乐山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四名·山水"旅游环线。  相似文献   

3.
发展乐山茶产业,要按照"科技支撑、品牌提升、龙头带动、内强基地、外抓市场"的发展思路,以品质和效益为中心,茶农增收为目的、名优绿茶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宣传和管理,全面提升乐山茶叶产业化水平,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把乐山建设成"中国绿茶之都"。  相似文献   

4.
乐山物华天宝,水秀山灵,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阳刚雄壮与阴柔秀丽相渗透,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独特的魅力。乐山旅游资源丰富,以轴(乐山大佛,峨眉山)连点的旅游网络已形成。乐山大佛属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艺术珍品,巍峨俊秀的峨眉山,气势磅礴,堪称“峨眉天下秀”,是颇带神秘色彩的“仙山”。以乐山大佛和仙山峨眉为轴心,一个星罗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网络搜索已经成为游客了解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百度对"乐山大佛""峨眉山"的搜索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峨眉山景区的网络关注度要显著高于乐山大佛景区,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夏季是两个景区的旅游旺季,在以周为时间段的统计分布上,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与人体精力曲线呈反比例。  相似文献   

6.
正夹江,蜀之良邑。因青衣江在此形成"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的绝妙景观而得名。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十三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辖7镇、2街道,县域面积749平方公里,人口35万。县境山、丘、坝各约占三分之一,年平均气温17.1℃,有青衣江、稚川河、金牛河、马村河及中小型水库三十多座,水资源十分丰富。夹江,天府明珠。地处四川省西南,西傍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北接眉山三苏故里,成昆铁路以及成乐、乐雅高速穿境而过,1小时可达成都,20分钟可达乐山、峨眉山。  相似文献   

7.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三江归依的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杰出人士。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灵,则人杰。古往今来,嘉州儿女人才辈出,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询、苏辙三父子,书坛怪杰石鲁、当代文化巨人郭沫若……等等,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嘉州的荣耀。 当今全乐山人民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打造"天下第一山",提出了名山、名佛、名城、名人等文化元素。名山即风景秀丽的"佛国仙山"峨眉山;名佛指世界第一大坐佛的"乐山大佛";名城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城;而名人则数不胜数。为此,本刊将从本期起,不定期开辟"嘉州名人追踪"栏目,以连载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这些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4月以来,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管委会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市委号召,坚持以"五好四强"、"五带五争"为标准,在全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  相似文献   

9.
剖析乐山乡村旅游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在6000年前就有先民在乐山这片丰饶之州生存和发展,距乐山城10公里的安谷镇曾出土石石针、石锛可为例证;约30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在此治水、习农;约2000年前道佛二教先后问鼎峨眉山;唐时有了乐山大佛,宋时有了苏门三父子,现代有了熟沫若等等,为乐山铭刻了一条较为清晰的人文线索,与自然山水纽绞延伸着这座中等城市的文明,"土地沃美,民勤耕织,士尚诗书",把乐山总结得恰到好处。乐山有别于江浙一带苦心构筑小桥流水间的书香商贾庭院;有别于成都平原舒坦的无几多轮廊可寻;有别于九寨沟、云南油  相似文献   

10.
乐山,古称龙游、嘉州,她北距省府成都162公里,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物产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四川旅游业发展环网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地灵人杰的历史文化之乡。乐山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称号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旅游经济已逐步上升成为乐山经济  相似文献   

11.
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坚持"四个结合",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景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城乡  相似文献   

12.
<正>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分支机构,主要担负城区、峨眉山、五通、沙湾、夹江、井研6个直供县和6个趸售公司(四川马边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沐川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乐山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山”建设中的世界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是个大课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诸多领域、诸多方面,影响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因素很多."中国第一山"的建设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以"中国第一山"建设来推动乐山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的所在地,与乐山大佛及近代文豪郭沫若故居紧临,是名山、名佛、名人荟萃之地,被誉为中国西部地区“璀璨的明珠”。1988年撤县建市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峨眉山人发扬“团结、开拓、实干、争先”的峨眉山精神,先后建成了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省“三优一学”文明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等。今天的峨眉山市,城市建成区面  相似文献   

15.
乐山沙湾     
正为加快文旅经济发展,沙湾区大胆创新提出了整体开发峨眉山系的旅游构想,积极推动形成"乐—峨—沙"旅游金三角,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大峨眉旅游经济圈、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乐山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区。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积极融入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发展以"沫若文化城""绿岛水城"为核心,以二峨山旅游度假小镇、三峨山美女峰景区、四峨山"世外花乡"旅游度假区、大渡河水上旅游、沫若故里名人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逐步融入"大峨眉旅游圈"。  相似文献   

16.
乐山大佛     
正"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坐落于凌云山的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畔,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核心区2.81平方公里;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凿子唐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17.
正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近,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称。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中国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按照乐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和"磐石工程"的统一部署,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景区党委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景区"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建设,呈现出"景区因党员示范更美丽,游客因党员示范更满意,群众因党员示范得实惠,党员因带头示范更自豪"的可喜局面,收到了党员受教育、游客得实惠、景区得民心的  相似文献   

19.
按照乐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和“磐石工程”的统一部署,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景区党委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景区”活动为抓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宗教,佛教不仅有深奥圆融的教理、思维严密的哲学体系,还衍生出了包括僧团、戒律、仪典,涉及建筑、雕刻、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的文化景观,这就是佛教文化。乐山市境内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除了享天地之灵气,更得益于区内丰富的佛教文化。总结景区佛教文化特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