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要论摘登     
《求知》2019,(8)
正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我们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左然 《瞭望》2003,(25)
新一届政府组成后,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目前,新设立、组建部门和单位的各项工作已步入正常有序轨道。 这是在非常时期实施的一次机构改革。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高度负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既保证了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也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这是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的一次机构改革。作为历史上第五次大规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改革呈现出转变政府职能等五大鲜明特点。 这仍然是一次过渡性的、阶段性的机构改革。下一步的工作,要继续按去年国务院公布取消789项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对相关部门进行职能调整,同时做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八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机构裁撤和功能调整的大部制改革。以往的七次大部制改革,取得了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职能转变等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职能重叠、人员冗余、多头管理等问题,尤其是大部制改革一直局限在政府体系内部。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国家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大部制改革指引了方向。十九大后,在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总体创新思路是:将政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纳入到大部制改革思路的确定中;将"大系统"概念纳入大部制改革机构调整方案中,打破了过去局限于国务院部门之间的"大部制"概念;将加强和优化"党的领导"明确为国家机构调整的重要原则,贯彻到大部制改革全过程之中;将"机构随功能走"或曰"结构功能相匹配"原则落实到机构职能、级别、编制、权能的规范中。经过本次新的大部制改革,今后中国的政府机构必将更加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关系明确、运行高效。  相似文献   

4.
杨平 《行政论坛》2008,(5):49-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2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行政机构改革,大部门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大部门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全新的改革,与前五次改革相比,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核心导向、改革的理论准备程度都不同.推行大部门制改革要明确:大部门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门制要着力强化部门首长的协调与控制能力,推进与大部门制相适应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大部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和推行大部门制的法律保障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笔者认为:要加快陕西经济发展,使政府机构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精简政府部门和调整行政区划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本文拟从调整行政区划方面对政府机构改革作些探讨。一、我省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李大勇  粱宏伟 《求知》2001,(7):10-12
在8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争夺无产阶级领导权到成为执政党、从组织荸命战争到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党的领导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领导方式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趋势,对于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党的领导方式及其发展规律,推动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方式不断走向成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中央全会,也是决定中国改革事业发展全局和命运的中央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再次谋篇布局,作出了总体部署,描绘了现实蓝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关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集中全党和全社会的智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分立机构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属,由此形成了大部制下"大部门———分立机构"之间三种不同的权力关系,并且二者几乎永远处于动态调整当中。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同样遵循大部门与分立机构双向融合的内在机理:分立机构是防止大部门重新分开的关键,大部门对分立机构具有重要作用力。在比较视野之下,中国政府组织中存在着多种与国外相似的分立机构,但在权力关系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推动大部门组建、分立机构建设、权力关系调整的"三位一体",并且始终保持动态调整,应当是中国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部门制是近年来行政改革的"标签",但中央与地方改革实践存在效果差异。地方大部门制改革并未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支撑大部门制的宏大理论之间具有内在冲突;作为参照系的境外经验和地方本土试点并未完全成功。大部门制改革的核心是职能整合、机构重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构,这并未超越历次行政改革所蕴含的组织、职能和政治逻辑。未来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的方向需要在权力重构、职能转变、机构整合和互动治理的整合性框架下整体性推进。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8,(3):24-30
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形成党政协同与优化高效、新型的统筹型大部制改革。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目标体系统筹改革设计、着眼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改革。改革从三职能到五职能、从微调到深度重组、从分设到党政协同、从议事协调到决策等方面进行体制创新。党政机构职能机构体系的统筹、部门间职权职责划分与协调、部门调整后职能与机构融合、机构重组人事安排与分流人员、依法推进各类组织机构改革问题,尚有待通过理论探索与现实实践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党巩固合法性基础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八十多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合法性资源。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面临着如何加强执政合法性建设这一时代课题。我们必须从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扩展执政绩效合法性、扩大组织合法性、提高执政能力合法性等方面入手,实施合法性资源的调整和重构工程,着力巩固我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共进行了五次大的改革。除1982年机构改革外,1988年、1993年、1998年机构改革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即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重点集中在经济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人员分流的趋向、安排思路基本一致;每次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各有所侧重,但改革在逐步深化和完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三次机构改革都具有过渡性质,并存在一定的误区。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表现出新的趋向,即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凸现政府管理专业化特色;最大限度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和国际经济接轨。但此次机构改革的盲点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下大决心把多个部门、机构的应急管理职能整合到一起,组建应急管理部,开启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新时代。现代应急管理最大的特征是整合性,即需要具备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实现应急治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同。首先,要求在各层级上要权责清晰,实现上与下的纵向协同,特别是要与基层打通。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集中概括。党成立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党的领导话语内容和表达形式,深化了对党的领导的规律性认识。百年历史实践不仅淬炼了党建构领导话语的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历史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根本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核心要义;坚持探索和解答时代之问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动力之源;坚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是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基本策略。总结党的领导话语建构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领导话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问题,涉及监察制度重构的宪法基础以及国家权力结构重构下监察机关与监察权的宪法定位等问题。以下四项内容构成了我国监察制度重构的宪法基础:公职人员权力监督全覆盖是人民民主宪法原则的体现,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机构合乎宪法原则,党的领导的宪法原则为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通过法治反腐是落实依法治国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重构后的监察机关行使的宪法  相似文献   

16.
张荣官 《团结》2002,(6):39-41
民革杭州市委会机关自市民革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按照以服务为宗旨、制度为准则、考核为手段的要求,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在市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对机关干部和机构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现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初步形成,机构设置更适应  相似文献   

17.
从大部制的视野和"行政三分"机制的思路来审视,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权力分离、制约的途径上,与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和方向是契合的.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经历了内设机构模式、协调机构模式、准实权机构模式,从分散到集中、从无权到限权、从双轨到单轨,展示了一种机构的自然演进过程,其演进路径的方向是实权机构模式.摆脱现有三种机构模式的共同困境,破解部门利益阻碍的难题,通过理念重构、机制优化、流程再造和机构变革等方式,可以实现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的实权机构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施平 《瞭望》2002,(32)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通盘考虑,制定方案,积极推进。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为29个,2000年又撤消了8个工业局和国内贸易局,编制精简了一半。同时,调整和减少了专业经济部门,加强了执法监管部门,综合经济部门正在改组  相似文献   

19.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2 0年来 ,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方面 ,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目前 ,已初步建立起机构比较精干、职能比较明确、运作比较有序、行为比较规范的行政管理新体制 ,促进了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形成。一、适应特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 ,对政府机构进行了 5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第一次是 1981年。当时特区处于初创阶段 ,经济基础薄弱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改革的重点是精减机构 ,简政放权。一是在全国率先打…  相似文献   

20.
付佑全 《团结》2001,(4):16-19
从新中国诞生到二十世纪末,政府先后进行了六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机构改革,总是在三个循环圈中运动,总是在机构数量上的增减、机构的组合、权力的收放上做文章,难以达到质的飞跃。中国目前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