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乡村经济治理历经百年发展,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时期、战略性转折时期以及新时代全面发展时期,创造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经济治理之路.100年来乡村经济治理的历史演进,为下一时期创新乡村经济治理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对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创新,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晓明  王仕国 《求实》2003,(10):57-59
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在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建设及以民主的方式化解矛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但也存在“乡政村治”的体制摩擦、“两委”关系的权责交错和村自治组织内部的机制障碍等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创新乡村社会组织结构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民主建设等环节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曹志立 《探索》2020,(1):109-120
新时代中央提出完善村党组织引领下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包含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网络重构与治理机制搞活三个维度,遵循着提能赋权、组织起来与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逻辑,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成效。具体而言,中央通过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合法性建设与有效性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能赋权,巩固村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领导的权威基础;通过整合村级资源、吸纳社会组织与推动合作行动,重构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依靠村党组织将乡村治理中的资源、主体和行动重新组织起来;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级党组织督导和"自下而上"的基层党员动员的办法,确保了乡村治理机制的顺畅和活力。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既对乡村治理既有困境进行了有效回应,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三治"体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内蒙古"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为背景,提出内蒙古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实践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以及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渐次展开。发展协商民主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整合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培育具有现代治理精神的参与型农民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浙江省金村为个案,考察了当下农村的"老板治村"现象.对"老板治村"在现阶段中国农村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效应、"老板治村"的内在机制、"老板治村"的现实社会基础等做了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老板治村"是乡村治理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6.
昌黎县根据本县实际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群众需求设置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产业联合型党组织。昌黎县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推进产业联合型党组织建设。突破村界限,在更大空间上进行整合,服务特色产业,促进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他们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十里铺乡西山场村为中心,成立葡萄沟景区党总支,联合周边5个村统一规划景区布局和景点开发,建成3A级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从20万人提升到50万人,促进了其他乡村依据“多村一品”同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人民公社体制为载体的控制型治理模式与八十年代开始确立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这两个阶段,农村社会呈迥然相异的发展状态。反思乡村治理模式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如下启示:乡村治理须以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为基础;乡村治理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创造性;乡村治理不应割裂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短板在"三农",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中央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置性任务,只有乡村产业发展才能盘活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主体、土地、制度、党组织建设等治理要素密不可分,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进程必然是多种治理手段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由治理要素组成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乡村治理结构对乡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优化和改善乡村治理要素,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优化升级,既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现实手段,也是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1,(2):60-61
近年来,集贤县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以建设"四有"党支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实现民富村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坚持"四个强化",扎实推进"四有"农村党组织建设集贤县委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有好的带头人、有活动场所和经费保障、有主题和实践载体、有培训和管理"为目标,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四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乡贤的当代价值日益凸显,"乡贤文化""新乡贤"等名词走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乡贤治村"受到热捧。自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新乡贤、新乡贤文化"写入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并对"乡贤文化"进行了详解;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如何发挥乡贤作用,激活乡贤资源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推动  相似文献   

11.
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金哲 《求实》2017,(6):87-9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乡村从过去的"一大二公"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衡、乡规失范、人才流失、文化失语等新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个兼具乡村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基因的新乡贤群体开始产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跨越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探索新乡贤群体推进当代乡村治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申进湘 《共产党人》2020,(9):F0002-F0002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打牢乡村全面振兴坚实基础”。通过优化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宗教依法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坚持把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好,确定“党建带村惠民生、文化强村润民心、生态立村转民风、产业兴村促民富”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行乡村治理结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性,如:乡与村的关系定位不清、乡镇财力匮乏等,治理结构的滞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与重构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公推直选作为基层的一种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从权力授受关系、乡镇财政优化、自治组织孕育等方面为新乡村治理结构的形成提供了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同步小康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山西省委组织部于2015年部署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助力扶贫,具体表现为:着力建强基层组织、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着力为民办事服务、着力提升治理水平。如何发挥"第一书记"在乡村治理中作用的最大化,如何协调"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的关系,明确各自责任?如何更加有效的参与基层党建,构建什么样的全新乡村治理格局?是当下新时期"第一书记"进入基层组织后,带给我们的关于乡村治理新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应重视乡村组织的作用,重建乡村组织的服务职能,培育多元农村社会组织,创新乡村组织的治理模式,并与乡村组织建设有效衔接,促进乡村发展振兴。一、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与服务缺失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其中政府起着掌舵的作用,引导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方向,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具体政策并监督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山西省积极落实中央政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规模化,十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受传统发展思路以及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山西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农产品产业链短、销售渠道窄、利益联结机制不牢固、产业体系人才支撑缺乏以及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不强等方面亟需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山西向产业大省迈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要坚持以城乡融合为根本途径,促进城乡关系的调整;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性,提高参与的有效性,不断夯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基因存续、农村发展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新乡贤形成创造条件。新乡贤作为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以其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情感黏合力和话语影响力,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挖掘新乡贤资源,注重情感吸引、加强制度创新、涵育乡贤文化。要厘情新乡贤个体价值与村民主体价值之别,明晰"德治"与"法治"的作用范围,以其正面价值的发挥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论是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还是从现实维度看,以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集体致富、改变乡村面貌的成功实践看,以集体经济为龙头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具备"领头人+基层党组织、规模经营+股份合作、注重特色+三产融合、规范管理+内生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要素。因此,相应地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土地流转,建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活力,持续发展农村,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