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目标是以民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社会格局,这依赖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资源等的全方位转型。目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矛盾纠纷多发、网络"虚拟社区"治理困难等带来的挑战,亟待着眼于创新制度化的民生发展体系、完善立体化的基层治理机制、构筑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格局等,推动基层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现代化的基层社会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治理主体单一、资源整合不足以及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成为影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的阻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以抚顺市高山社区信息化模式实践为例,分析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社区的复合治理和参与式治理,形成"国家-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转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分散、单向度的治理模式日益遭遇挑战和冲击。如何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增强超大城市基层韧性,维护基层社会安全和稳定,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广州市T区立足其独特的区位特点,以固本强基为抓手、以协商共治为依托、以深耕技术为指引、以优化服务为导向,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其应然之路。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体系中的公共能量场理论视角内,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在机理包含了前置、过程和反馈的运行机制,但在机制构建、共同体整合和公共场域空间发育层面都面临实践制约。为此,要以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机制为起点,以党政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建设为依托,围绕法治保障、放权赋能、话语赋权、技术赋能等途径,改革基层政府同市场、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共识达成基础上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尤其是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亟待创新加强。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平安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衢州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问题导向,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微创新",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保衢州一方平安"总目标,调整优化以系统治理、多元参与为目标的治理体系,构建完善以综合治理、"三治合一"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以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为重点的治理机制,着力强化以常态化运行、长效化治理为关键的运行保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层面实现创新突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疆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自治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治理功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治理低效和“空转”的短板十分明显。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和引导社会力量协同共治,可以有效提升新疆基层自治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作用。因此,要深刻把握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精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作用,通过系统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意识,着力完善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全面构建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系统等途径,全面破解统一战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式指引。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有效的实践探索三重逻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既有研究大多依循西方的科层制框架和“国家—社会”二元理论展开,以单一科层制为基础的基层社会实践面临着过度行政化问题,表现为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封闭化和等级化。走出纵向科层制理论范式的进路本质上是整合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应超越科层本位,跳出国家与社会二元思维,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引领下实现协商共治的路径依归。基层协商共治模式的运作逻辑在于:决策共商,以行动共谋汇聚民心民智民意;主体共建,以共同参与筑牢“一核多元”体系;资源共治,以资源互嵌规范基层社会秩序;成果共享,以利益协调激发内生治理活力;责任共担,以权责统一明晰基层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9.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满足基层多元化利益诉求、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重点解析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本土化这个核心议题,提出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我国基层社会服务体制的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着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够、社会工作专业性不足、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制约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面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既要从外部寻求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又要从自身要素进行完善,让专业社会工作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文章提出与基层党组织协同共建共治、构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扎根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社会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的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空间治理路径促进整体性党建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结构—过程—绩效"分析框架,从上海市J街道党建空间治理实践入手,探究空间治理实现整体性党建的实现机制.从而发现,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  相似文献   

11.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通过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公平感,这“三感”共同构成了获得感的实质内涵,获得感也因此成为社会治理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评价指标,对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制度起着重要的结果反馈作用。从基层社会治理事件开始的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到获得感评价,整体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的逻辑路径,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践中,要从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升级以创新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方式入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者、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主动识变求变应变,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这就需要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实际、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群众需求的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统一战线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在团结联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就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探索将统一战线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本文从统一战线独特作用出发,通过总结分析一些地区实践经验和问题,对统一战线如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治理有效需要构建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让农村社会和谐有序。目前,井研县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些潜在风险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要进一步加强井研县的基层治理,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立足地区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以法治为保障,建立基层治理规章制度;以自治为基础,激发基层治理内生活力;以德治为先导,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探索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既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紧密结合海岛实际,主动融入区域治理大局,以"智治"为驱动,以"共治"为牵引,以"护航发展"为抓手,以"铁军建设"为基石,着力构建符合岛域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现代警务模式,探索出一条定海特色之路。加快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推进岛域基层社会良性治理,护航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突出"主动"警务理念、"数字"警务理念、"开放"警务理念、"民本"警务理念,由事后处置向预测预警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准智理转变、由单核驱动向多元共治转变、由考核导向向民意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基层治理意义重大,既是国家实现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目标需要,也是基层社会充满活力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创新基层治理,要创新参与方式,实现协商治理;要改革治理结构,实现科学治理;要密切党群关系,实现有效治理;要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有序治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中,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基层,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利益,对基层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提高基层维稳科学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要以多元治理方式来处理基层维稳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基层维稳机制,加强法治保障,推动并服务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重点、难点在基层。在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当前,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着注册人数少、形式主义、一阵风、水平有限、不够规范以及人财物资源难以保障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用词转换,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标志着执政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但"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社会管理格局所形成的治理困境继续阻碍着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因此,需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社会管理体制下,佛山市南海区通过融合共治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了非户籍人口由"政治边缘人"到"分享者",到"参与者",最后成为"管理者"的转变,让非户籍人口成功融入了基层治理。相比于自我管理、政府管理、参与式治理三种模式,融合共治方式下的非户籍人口的融入度最高。但是,实践中仍需进一步对融入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非户籍人口进行增能、赋权,加强对非户籍人口的制度和利益保障,推进非户籍人口管理者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