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3日,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辞,题为《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胡主席提出了中美两国应当“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国庆 《半月谈》2004,(1):86-88
对中美经贸关系而言,2003年5月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尽管存在一些贸易纠纷,然而还是小范围的、得到控制的。在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公开表示希望看到人民币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后,一场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论逐渐升级。此后,“贸易差额”和“入世承诺”等因素也相继卷入,中美经贸摩擦全面升级。在温家宝总理访美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负面因素得以部分地遏制,但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化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中美两国必须逐渐适应在经贸摩擦中共同前进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妙语     
《时事报告》2012,(6):5-5
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但可以搞“两国协调”(C2),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语录     
《创造》2008,(9):28-28
“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 ——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座谈,就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和当前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交换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以美国国会众议员考克斯为首的一个委员会炮制了一份所谓调查报告,诬蔑中国叨年来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高级军事机密。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对此进行连篇累陵地报道,大加渲染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他们称,8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与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的交流与往来,“窃取”了美国中子弹、W88小型核弹头和模拟核爆炸技术等等。他们诬蔑中美经济科技交流与往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是对美国最大的威胁,要求美国政府限…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底,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2009年,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中国依赖和借重增强,中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金融风暴。但2010年伊始,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贸易保护、谷歌退出等事件接踵而来,中美关系突然陷入低迷。2010年4月,胡锦涛赴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中美元首举行会晤,接着中美在北京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关系出现了峰回路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到“风云突变”,又“迅速回暖”,像过山车,如悬疑剧,一波三折,我们应该怎么看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呢?  相似文献   

7.
王永志 《台声》2004,(7):69-69
由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美国商务部联合主办的“中美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论坛”,上月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中美双方的官员、专家就“加快建立创业投资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达成了四项共识。  相似文献   

8.
万征 《时事报告》2010,(3):56-57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有一个词在中美学界广为流传,那就是美国外交元老基辛格与布热津斯基提出的“G2”理论,又译作“中美两国集团”。尽管去年年底温总理早就明确指出,两国集团不符合中国外交政策,仍有不少人把“G2”挂在嘴边,乐此不疲。现在,“G2”是个“大忽悠”——地球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9.
未来数十年全球秩序的关键问题是,中美能否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的庄园里为如何避开“修昔底德陷阱”寻找新答案—— 有着“阳光之乡”美称的安纳伯格庄园,因为“习奥会”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特殊的会面时机、特殊的会面地点,还有不拘一格的会面形式,都让这次“前所未有”的中美首脑会晤显得“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联合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文章称,世界经济要想复苏,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将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11.
今天,本来以主持人身份参加“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的建设部官员梁小青,最后不得不放弃主持人身份,就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地产界的大腕们激辩起来。  相似文献   

12.
孙立坚 《中国发展》2009,9(4):11-14
中美经济最近出现的回暖意味着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后危机时代”。该文提出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经济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中所面临的考验,同时,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周文重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此后不久,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9年与中美战略对话合并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开始筹备和启动。在大使任内的5年间,他亲历了这一对话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如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今年5月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举行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周文重。  相似文献   

14.
1999年间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关于中国“入世”(1995年以前为“复关”)问题的中美双边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国内外舆论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认为这一协议体现了“双赢”原则,不仅对促进中美两国贸易发展有利,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战略选择中国加入WTO是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战略选择。所谓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7,(1):63-64
2006年12月14日-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5日分别会见了参加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等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胡锦涛在会见时说,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重要的经贸关系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经贸合作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6.
王永志 《前沿》2007,(6):201-20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出现了中、美、日、俄、东盟“五极力量”相互制衡的局面。其中,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主导作用,而中美日三角关系是该地区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三国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其选择和制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7.
11月15日,中国和美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美两国签署上述协议有助于加快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和中美两区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有十5重要的意义。中美这项协议是“双赢”的协议。权威人士认为中国“人世”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其利主要表g在:中国将扩大出口,可享受永久最惠国待遇,对句织服装出口将长期受益;中国可以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将会接参与ZI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J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中国进口乡税将降…  相似文献   

18.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机制,从提议到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顺利举行,表面上看这一切具有偶然性,其实,它是中国经济在中美经贸乃至世界经贸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1,(16):4-4
文化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希望就在你们身上。 ——8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考察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时,对年轻员工说。 中国经济决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8月19日同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说。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13,(3):54-55
近年来,美开始大力强化在西太平洋的军力部署,拉拢其盟友及伙伴,实施海上“再平衡”战略,并炒作“空海一体战”、“推拖堵”等概念。由此,一些舆论担心中美存在擦枪走火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