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的三次罢市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市经济有了进一步的繁荣,夜市、邪店。柜坊、飞钱、纸币等新事物新现象迭然而出。与此同时,逐渐壮大的城市工商业者也更加活跃,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表达对政治的愿望和要求,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罢市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次。一、发生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的京城长安。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不久。德宗皇帝对日渐骄横的藩镇势力决心以武力削弱。无奈藩镇叛乱不断,国库日益空虚,军费开支逐渐紧张。这时,奸相卢花等打着“借商”的招牌,对长安工商业者大…  相似文献   

2.
唐朝从玄宗时代起,各地割据的藩镇,也即方镇,就成为悬在历朝帝王头上的利剑。藩镇势力极盛时,朝廷政令不能达到的地方,有50多个州",自国门(京城之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藩镇割据之地,成为国中之国。唐朝最终被宣武节度使出身的朱全忠所灭。唐朝处理藩镇问题的决策,有很多失误,其军事制度也有很多弊端,这是藩镇割据局面所以形成及不可收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郡国、唐代的藩镇都在京师设邸(即办事处),其所抄发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官场文书和政治情报,称为《邸报》,又称《邸抄》,已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百姓告状鸣不平,自古多矣,而被告为官府,则鲜有所闻。在其位谋其政,官员上疏是其应尽的职责,但无官无职的布衣向皇帝上奏,实属罕见。发生在明代洪武年间的平潭布衣林杨上疏事件,便是这少之又少的一桩“个案”。历经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内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对外抵御北虏、南倭,北虏指逃往塞外的蒙古残余势力,他们做梦都想恢复昔日对中原的统治,南倭即侵扰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  相似文献   

5.
熊昂琪 《传承》2011,(23):72-73,75
唐代后期的藩镇士卒作为藩镇体制下的一个下层群体,为维护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人格尊严,常常会发动反对藩镇节帅的变乱。这些变乱正是士卒要求改变其自身地位的反映,也是其自卫意识启蒙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成也用人 败也用人赵元十九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指挥他的军队横行欧洲大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拿破仑赫赫军功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一是拿破仑一反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用人的门阀观念。公开宣称"每个士兵的行囊...  相似文献   

7.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厉中。”这是清人萧正模咏崇祯皇帝的诗。诗中对崇祯皇帝作了“心匪不仁”而是在“忧勤惕历”中失去了江山的评价。在我国历史上,勤政往往是与致治联系在一起的,而亡国破家则往往与荒政密不可分,崇祯皇帝勤政而亡国,是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应当承认,崇祯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即位时,明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书称他“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当机立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殚心治理。”他在位十七年中,既有东…  相似文献   

8.
韦琦辉 《前沿》2011,(14):170-172
高洋在继承霸府之后,由于个人威望的不足,希望利用皇帝的权威来压服北镇勋贵,然而在禅代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北镇勋贵集团的强烈反对。原本应该遭到严密防护的汉人势力却成了皇权的坚定支持者。高洋强行称帝,最终导致邺城与晋阳之间,汉人势力支持下的皇权与北镇勋贵集团之间的对立,这正是北齐一系列政治斗争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讳癞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剃过光头,也曾偷过人家东西。当了皇帝以后,他对“秃”、“贼”一类字眼极为忌讳。据《剪胜野闻》记载,他还因此杀过一些无辜。杭州教授徐一夔,作贺表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赞语。朱元璋看了却勃然大怒,说“生”是骂他作“僧”、“光”是骂他光头,“作则”是骂他“作贼”。  相似文献   

10.
温智 《求索》2011,(4):240-242
唐代中后期朝廷对待藩镇的诸项政策中,"销兵"是不可忽视的,历来的学者对这一政策也多有讨论,但旧史中皆将此政策视为朝廷对待藩镇的一项不正确的举措,如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然而如果详细考察"销兵"政策实行前的朝廷的财政、军事、内部权利更迭等,便会发现"销兵"政策有着复杂的缘起,是当时唐朝廷解决元和年间潜藏危机的一种策略。我们的研究认为,朝廷对藩镇的失控在于"销兵"的实施方式,政策本身并无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面临的暴力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于西藏独立势力、新疆"三股势力"。其中,最具现实威胁并已经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是新疆的"三股势力"。"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目前我国的反恐工作在法律保障、反恐机制建设、反恐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不尽完善。进一步探讨、完善反恐的应对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以民为本,任用贤良,虚心纳谏,励精图治,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他的有关动物的三则趣闻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不能忽视农村灰色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灰色势力长期存在。所谓灰色势力就是游离于正规的社会控制力量之外,但又能对农村的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势力群体。灰色势力对新农村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已使其成为不可忽视的势力群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并且有效地治理农村灰色势力。  相似文献   

14.
● 三股极端势力已成为政治极端势力操纵的工具。● 专家预测:“民族冲突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政治问题。”● 少数民族的权利往往与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混为一谈,如果抱定这种态度,那么在世界上就可能出现几千个经济上薄弱的主体。近一个时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所谓“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招牌,在中亚频繁从事恐怖活动,对本地区及有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这些极端势力及其活动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否则后患无穷。一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在两极对抗崩塌、世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相互渗透,彼此勾结,在我国活动猖獗,在行动上日益显示出暴力化、恐怖化色彩及本质.对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和现实危害。我国必须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书店里,关于历代皇帝的传记著作日渐多起来;在学术刊物上,关于对历代皇帝的论述文章也发表了不少。这不能不引起过来人的一些感慨、忆当初,凡研究历史的、编纂历史读物的、教授历史课的、编写历史剧的、扮演帝王将相的,倘然对某个皇帝说了好,就往往会批判你是拜倒在封建皇帝的脚下歌功颂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批判作为封建皇帝抬轿子、当吹鼓手,是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纂党夺权卖力。倘然对某个皇帝说了不好,就会批到你别有用心,指桑骂槐;批判你借古讽今,影射现实。反正,对某个皇帝说好…  相似文献   

17.
别无它法     
卖官鬻爵,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春秋时的吕不韦,就用计买了个皇帝,和皇帝儿子,自己则官至相国,号称仲父,权倾天下。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评道:“大贾买得皇帝,又买得个皇帝儿子,大奇!大奇”。这要算卖官中的最高档次了。后代卖官的“质量”虽不如吕不韦,数量却大大超过了他。延演至封建王朝末世的清朝,卖官鬻爵已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有详尽而形象的描绘。建国后,曾有一段河清海晏的好时光,不意近数年来,封建亡灵又复活了,卖官鬻爵由青萍之末而发展成五六级风,由暗里干到明里干,…  相似文献   

18.
1月14日,空前激烈的台湾“二合一”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以领先蔡英文近80万票的优势成功连任,国民党在立法机构稳定过半。此次选举,国民党维持“完全执政”局面,“台独”势力分裂操作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台海稳定局势得到进一步维护,台湾经济继续提升的内外环境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海瑞的死谏     
樊树志 《现代领导》2011,(10):41-41
提起海瑞,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下台,三年后严嵩之子严世蕃被处死,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然而,嘉靖皇帝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嘉靖四十五年,刚直不阿的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以无所顾忌的姿态,锋芒毕露的文字,批评皇帝,抨击朝政。一时间,这份奏疏被广泛传抄,朝野轰动。  相似文献   

20.
王东 《观察与思考》2010,(10):48-49
“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演在9月9日至25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和马特布拉克训练场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第7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的目的十分明确,针对的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对维护地区安全和震慑这三股势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上合组织框架内地区军事合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