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是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发展集体工业的背景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区的经济总量,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乡办企业办在乡、村办企业办在村、户办企业办在家”,真可谓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到处占土地、筑道路、拉电线、通水管,基础设施摊子杂、投资散、水平低。事实证明,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不易形成聚集经济效益,阻碍了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各自为政、低层次重复…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这片广阔的沃上,厂大农民离土不离乡,从务农转为务工、经商。因此,乡镇企业发展初期带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社区性强。即局限于各个乡村的行政区划内办企业,上项目。跨乡、村办企业的很少。二是布局分散。由于中国农村非常厂阔,乡、村星罗棋布,导致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三是封闭。相互之间来往少,关起门来办企业,信息沟通差,不能取长补短。四是软硬件差异较大。位于平川的乡镇企业,交通、通汛、供电等条件好,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由过去办林场、办果园、办畜牧水产场等农业企业,发展到大力兴办工业企业;二是由兴办初级加工业为主,发展到兴办高科技、高水平的工业企业。这两大变化给乡镇企业的主体结构和地域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以后,乡镇企业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大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阻碍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从总体上看,乡镇企业的主体——乡镇工业弥散性分布的现状与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十分有限的农村区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比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不可否认,乡镇企业确实又存在许多问题,如:布局比较分散,产业结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许多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转型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要十分注重乡镇企业同人口城镇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中就业人数增长了近4倍,但农村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乡镇企业布局相当分散:80%分散在各个村落,19%分布在小城镇,1%分布在县城以上,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局面,规模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也正是如此,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同步,就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以及有效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限制着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此相联系,乡镇企业所固有的社区性质,极大地限制着要素的流动,导致要素价格的扭曲,从而使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过早地走上了“资本替代劳动”的道路,这使得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较为稀缺的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已成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但是,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自身的弱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清楚,这就是:以资源消耗型为主,科技素质较差,造成资源占用的浪费和严重污染;布局分散,生产低水平、平面式的数量扩张,导致不正当竞争局面,使乡镇企业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日益紧张,生产条件恶化等等。因此,再造自身优势,寻求新的发展,是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改善经营环境的关键。一、加速向科技主导型转变,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漳州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实力、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在科学技术进步上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八五”期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坚实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企业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  相似文献   

8.
一、后发展地区乡镇企业再发展背景分析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短短几年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自1996年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回落,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日渐增多,在后发展地区表现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县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到1987年,全县有乡镇企业1767个(包括村、队办企业),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5%。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评论。多数人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但是,也有人认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过快,与农业争劳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镇企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6年,我国农村已有小城镇5.5万个,吸纳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占全部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产值的57%。经济发展较快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小城镇发展尤为迅速,占到全国小城镇总数的60%。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首次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足见推进小城镇建设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乡镇办、村办、户办、联办“四个轮子一齐转”的新阶段。它们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大的关注。要科学地引导它们的发展,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乡镇企业各自存在、发展的经济原因及作用,有进行探讨与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就昌邑、安丘两县村办企业的情况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讨论。村办企业的新发展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广泛推行,曾一度形成对原有村办企业的强烈冲击,不少村办企业在这种冲击下停产倒闭。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以“小而散”的布局,推动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加速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举措,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调整布局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一机遇,谋求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应加以研究的新问题。一、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在工业化道路上殊途同归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化的进程就是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劳动力转移的过…  相似文献   

13.
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产生了巨犬的影响.总结农民创造的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乡镇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发展,使中国农村逐步走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必然带来农村城市化,这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就中国现实的国情看,尽管大中城市对工业企业眼下有着较好的外部聚集效应,整体经济效益比较高,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大中城市难以容纳不断增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乡镇企业、小城镇对吸收富余劳动力则有着独特的功能。由此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绝对不能照搬一般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发展大中城市,而应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即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吸收、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民,逐步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加强农村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计划地将一批县城或一定地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应把加速乡镇企业发展作为主要增长点。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使农村经济充满活力。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也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加速培育乡镇企业成长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加速培育乡镇企业成长,应该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一翼,为我国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在浙江省永康市,乡镇企业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这个仅有51万人口的县级市,到1993年底,就已有乡镇工业企业10819家,从业人数达80032人。1993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5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77.5%,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3%,乡镇企业入库税收6121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一跃为浙江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市之一。显而易见,永康市的经济发展有赖于乡镇企业的兴旺发达,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县级经济的关键所在。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清醒地看到,乡镇企业的原先一些优势正在明显减弱,诸如社区的局限性、布局分散、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人才和资金紧缺、不少集体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而缺乏发展动力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正在制约着乡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集体经济和其他各种成分经济都有了较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总体上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在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中,集体经济占到60%以上;在乡镇企业中,集体经济产值占到60%左右。可以说,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但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变化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如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倾斜性;兼业型;粗放型;布局分散、结构低、层次重复;剩余劳动力由隐性变为显性再到转移;多层次、多样性;不平衡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乡镇企业的吸纳能力减弱;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欠发达严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社会体制约束;制度法规约束。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不仅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也同样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当前,各地乡镇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产权模糊、政企不分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活力与发展后劲。对于乡镇企业发展原就落后一步的山区县市而言,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成为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关键,还在根本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乡镇企业从而整个地方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湖北省罗田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罗田县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不是一般地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是把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作为发展乡镇企业的突破口,并形成为一种基本的发展战略和思路。他们在原有及新办乡村企业广泛推行了  相似文献   

20.
一、乡镇企业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拥有1.2亿人口有9千万是农民的四川省来说,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四川实现小康的进程。它不仅成为四川农村经济的支柱力量,而且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力量,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就没有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巨大改变。1993年,四川乡镇企业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累计完成产值1923.27亿元,营业收入1785.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9.93亿元,税金49.20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95.44%、1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