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中国经济怎么走?传统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看起来都不算乐观。作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美国人一直在去杠杆,最近又加息。欧洲尚未从债务危机中恢复,现在又困于难民问题。总之,欧美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市场里的钱又越来越贵(利率提高)。那么,拿来购买中国商品的钱必然越来越少,这是常识。中低端消费品的出口格局,很大程度是"购买方"决定的,并非我们可以左右。对比起来,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内需似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1,(22):72-75
降中回稳的中国经济可谓冷暖气流交织,经济增长虽无近忧,但却有远虑。消费增速相对比较平稳,但实质是名升实降。楼市清冷,高利贷泛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远没有到位,外部环境又呈衰退之势。经济凉中带暖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有所下滑,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  相似文献   

4.
盛九元 《台湾研究》2010,(6):46-49,61
国际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但随着全球景气的复苏、尤其两岸签署ECFA的有利情势等,推动台湾经济出现恢复性的高速增长,内需、出口等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8月20日,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今年第二季的经济成长率为12.53%,继续维持自一季度以来的高位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5.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台湾研究》2006,(1):12-15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台湾经济转型不顺及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加之岛内民间大规模投资结束或延后,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3.8%,未能达到台湾当局一再调降后的“保四”目标。2006年台湾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6.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姜跃春 《当代世界》2016,(11):50-53
正因经济增长缺乏动力,2015年日本经济表现依然不佳。为提振经济而出台的"安倍经济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国内产业空心化以及国内需求低迷等制约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难题。从未来走势看,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仍任重道远。2015年,日本经济有起有落,呈"波浪形"走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无很好的表现。从日本经济当前表现看,"安倍经济学"已光环不再;从未来走势看,结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经济关系及台湾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经济关系正产生明显冲击,两岸供应链面临局部重整,双方贸易投资下降,并可能影响两岸产业链中长期发展格局。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台商加大全球产能调配力度,台湾相关产业产值大幅上升、对美出口快速增长;但岛内相关产业的实际投资未明显增长,显示台商主要是进行不同出口市场产品的产地调整,而非产能转移;岛内多数产业并未因“转单效应”获益,总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两岸应深化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加快构建两岸主导的创新供应链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方辉 《当代世界》2013,(1):60-61
重视扩大内需,采取诸多措施 韩国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2011年出口依存度为49.8%,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8%。另一方面,韩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内需小国”,其人口近500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逾2万美元,整体消费水平较高。韩在大力拓展外需市场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扩大内需,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磊  祝斌 《台湾研究》2007,(1):6-10
2006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呈“外热内冷”格局,全年经济预计增长4.4%,在“四小龙”中最低。两岸经贸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调整仍步履蹒跚。展望2007年,两岸经贸将继续扮演带动台湾经济的重要角色,台湾经济将可维持4%左右的中低速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晨 《南风窗》2007,(11):55-57
智囊机构普遍预测失准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劳动生产率。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11.1%的增长,这个数字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从最新公布的4月份经济投资、消费、出口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13.
王清 《法制博览》2011,(7):38-38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受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拖累,在2010年第二季度骤然放缓,所公布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仅为0.1%。对于饱受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困扰的日本经济而言,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年内很有可能被中国取代。、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台湾经济在内外形势同时恶化的叠加影响下,出现了5年来第2次的低速增长,其下降幅度与速度都远大于当局年初的预期,虽然到当年第4季开始出现企稳态势,但2013年后能否恢复中速增长,仍有相当大的变数,而要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则还需要岛内进行更深刻的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15.
安全教育     
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课只教两个概念。一是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二是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才用于消费。  相似文献   

16.
孙守亮 《当代世界》2009,(10):32-33
2009年9月27日,德国举行第十七届联邦议院选举。大选初步结果显示,以现任总理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得票率为33.8%(-1.4%),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率领的社民党惨败,得票率仅为23.0%(-11.2%),自民党、左翼党和绿党三个在野党的得票率分别为14.6%(+4.8%)、11.9%(+3.2%)和10.7%(+2.6%),其他小党共获得6%的选票,均未进入议会。在联邦议院622个席位中,联盟党占239席、社民党146席、自民党93席、左翼党76席、绿党68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海峡经济区推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大陆产业升级,带动了大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台湾制造业出口、劳动就业、岛内投资、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同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建设海峡自由贸易区、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海峡经济区的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制定海峡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举措对台湾和大陆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服务业发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萍 《台湾研究》2006,(2):42-47
作为台湾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是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服务业增长表现一度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业成长速度减缓,甚至低于总体经济成长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减弱。为振兴服务业,2004年台湾当局推出了“服务业发展纲领与行动方案”。然而,对台湾服务业成长原因的深入剖析显示,台湾服务业发展的根本桎梏在于狭小的内部市场,只有通过两岸经济整合搭建广阔的区域平台,台湾服务业才有真正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语境中,“大中华”有其不同的含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西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 美国学者哈丁这样给“大中华”下定义——“经济上,它是指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正在扩大的商业互动。文化上,它指的是全世界有华人血统的人们之间在人际、科学、智力、艺术上的接触。政治上,它指的是重新建立单一的中国人国家,把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外部压力和内战所割裂的政治实体重新联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个意义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提供了经济联系的催化剂,而经济相互依存可能为政治统一打下基础。” 随着香港和澳门回归,“大中华”的图景进一步呈现。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中国持续的增长已起到了推动全球经济的作用。虽然在目前总值32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中。中国只占约4%,但是,在积弱的全球气候下,中国缔造的增长相当于2002年全球GDP总增长的17.5%——增长贡献仅次于美国。“例如,在目前的全球贸易增长中。超过1/5是由中国带动。今天,中国的出口已相当于日本的79%,而相比之下,1990年仅为22%。1980年仅为14%。如果能保持过去五年平均年增长12%的势头,中国的出口将能在2005年和2009年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考虑到目前中国的人均出口量仍属于全球最低水平之列,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出口量的8%或美国的11%。今后的增长潜力仍将十分巨大。 罗奇预言。假如世界在未来20年保持和平状态,到2020年中国应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他对发达国家的定义是90%的人口有工作,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能每年度假一次。 在本刊记者关于“日本首席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中,我们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大前认为,“大中华经济共同体”实质上已经形成。 依然经历着社会转型的中国人,需要以清醒的目光认知身边的境遇,但同样,我们也应该有信心面对我们的未来——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台湾又处于新一波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在90年代的支柱产业——电脑及相关产业加速外移后,如何寻求新兴产业加以替代及建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就成为台湾避免出现“产业空洞化”和实现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关键所在。而自上世纪末快速崛起的液晶面板(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产业,无疑已成为当今台湾最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近年来该产业投资规模之巨、产值增长之快,已使其成为推动岛内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