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要求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传统的通识教育模式向应用型法律人才模式转变,实践性教学模式将成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然而,各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理论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缺失,实践教学缺乏良好的外表环境.基于目前实践教学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清华、北大和南开的课程设置体现着通识教育理念。对比西南联大5个学院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发现联大传承着三校的通识教育传统。其通识性教育有4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通识课程的设置与联大注重通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二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普遍性和强制性;三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知识的文理渗透和中西会通;四是通识课程的设置有着学科差异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3.
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普通高等教育转型、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战斗力的需求、警察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为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动力。科学定位警察院校"应用型"发展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教学模式是警察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文科人才是介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技能适用型人才之间,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文科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找准文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通过培养目标定位、能力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创新应用型文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作教育于一体的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869年艾略特就认哈佛大学校长到目前,哈佛大学持续140年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创新,大致经历了5次大的变革。艾略特打破了教会教育模式,开启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时代,确立了选修课制度;洛厄尔以创新精神,将课程改革由通识教育推进到了专业教育领域;科特南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性范式,扩大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的范围;博克与罗索夫斯基改革,将专业课程纳入到通识课程领域,给学生更多自由选课机会;劳伦斯与科比通过制定各类标准,使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相互融入,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走向成熟。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是历史的过程,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应该在廓清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切实将通识教育的理念与通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和环节的改革,以使高校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河北经贸大学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高校情况,有层次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出要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改进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初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校行业特色,从教育规律、培养体系、培养氛围、教学改革、教学保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等学校进行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得到广泛关注,通识课程的思政融入同样不可忽视。通识课程的思政建设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讲活党的二十大的理论创新、讲清中国现代化的奋斗历程、讲好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追求与理想。教师要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构筑通识课程铸魂育人的“五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凝聚教育思想共识是应用型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应用型高等学校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本科教育的回归。目前,不少应用型高等学校存在教育观念滞后、培养能力不足、精力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必须坚持走面向地方、彰显特色、突出应用、立足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借助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共识,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体系内容、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明确教学管理职责等举措创新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是关键。高校的通识教育、教学与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不断优化本科外语课堂教学,强化英语实践性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法制建设依赖于法律人才。对历史悠久的国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对会有助于重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法学教育定位为二元结构模式更符合中国实际,在坚持固有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改变目前法学教育制度的结构,建立对应的评价机制,以实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部分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要尝试走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致力于将通识教育融贯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阐述了建筑类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过程中,国际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实施效果。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英语+建筑"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15.
考查我国大学包括以培养公安、法律等社会专业人才为主的公安高等学校,由于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短平快的急功近利的价值标准,直接造成了过去一度平稳的非功利的"自由教育"(即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功利主义的专业教育转变,"价值理性"逐渐被"工具理性"所取代,"人"成为知识和功利的附庸。提倡通识教育为我们重新思考公安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符合社会需要亦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对"通识教育,通在何处",以及通识课、公共课、公选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和梳理,以为公安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本科教育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始终坚持把本科层次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公安本科教育办学思路不断清晰,改革举措不断出台,人才培养红利不断释放。重新认识本科层次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工作的价值和应协调好的关系,有助于公安本科教育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思考和选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进路。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本科教育与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法律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根本途径。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本文通过辨析"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阐述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讨论高职院校发展通识教育的时代意义;建议高职院校从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等方面实践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类招生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种趋势,它打破了专业壁垒,是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实践。自由教育可以看做是通识教育的早期阶段,两者的思想一脉相承;永恒主义对于通识教育的影响是具体而全面的,它为我们今天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及设计通识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设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加强通识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应加强通识教育。文中简单回顾了建国以来通识教育的历史,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找到一条解决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