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望子成龙,自古就有此语。然而据笔者观察,如今好多人已“换了脑筋”,不再望子成龙,而开始“望子成霸”了。比如某生成绩优良,今年原准备报考某名牌大学。不料却遭到了父母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上了名牌,还不是满腹学问,两袖清风,没有实权,分文不值!  相似文献   

2.
古元画牛     
古元用水墨画成的《牛》、给我的附信和我给他的回信的复印件,这三件东西一年以前收在一处,在这半个月里没有找到。家人查找别的文稿时,才偶然发现了这三件不应当丧失的纪念品。 两封信,照录如下:王朝闻同志 八月五日在炎黄艺术馆嘱我作一幅“巴掌大”的小画,写上一句喜欢的话。现寄小品水墨画《牛》,请收,指教! 祝好!  相似文献   

3.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4.
“一个流浪儿向你问好!”我的一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刚从西藏东部山区采访回来,这样向我说。“一个流浪儿?”“是的,农奴制度下的一个流浪儿!”我的朋友补充说,“但是,今天却成了一个保卫人民幸福生活的公安战士!”我开始在回忆中搜索着如烟的往事,竭力搜索着...  相似文献   

5.
人在天涯     
去年的《瞭望》周刊第28期刊登了穆青同志的一篇散文,题为《思乡者》。文中写道: 我到巴西访问的第二天,就在一个名叫黑金城的地方,结识了一位特殊的乡亲。……一见面(他)就高兴地用准确的汉语不住地喊着:“您好,中国朋友们!”……然后掏出笔来在自己的葡文名片背后,工工整整地写上“魏世飞”三个汉字交给我,他说,这就是他的中国名字。 ……他说,他就生在中国,从小在天津长大。……他是1953年离开中国的,当时他只有26岁。……他说:“中国是我的老家,今年我已61岁了,离开老家整整35年,心里真想啊!”  相似文献   

6.
刘邦那个自称“狂生”“长者”的谋士郦食其,给刘邦出过一些馊主意,但也出过好主意。例如他劝刘邦迅速夺取敖仓的藏粮。当时他对刘邦说:“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相似文献   

7.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儿子读书比较自觉,各科学习成绩也都不错。于是,他成了我的几位同事教育自己孩子的样板:“看你郭叔的儿子,学习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你能有人家的一半,也就烧高香了……”时间一久,这些孩子不但不服,还产生了逆反心理:干嘛老是比他!有的甚至对我儿子产生了反感——就他能!我儿子有所察觉之后,  相似文献   

9.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10.
过去只听说农民抢“财神”——科技干部的故事。前不久,江苏省武进县文化局副局长汤德胜一见到记者,就说:“我们的文化干部,现今也成了农村争抢的‘喜神’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讲起了当地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1.
“杀猪老师”,全称应该是“杀猪的当了老师”;而“宰牛校长”,当然也就是“宰牛的当了校长”。这样的奇闻发生在河南某县。该县张陶乡某村的一个办学点,一名原来的屠户因身体原因无力再杀猪,就转行办起了学校,而“老师”就是他和他的妻子。无独有偶,在该县的另一个乡,一个杀牛卖牛的摇身一变,竟成了“校长”。他招了近百名学生,教室是老房子,桌上还供着神位。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所谓的“学校”已被责令停办,所谓的“老师”和“校长”也已被责令离开了神圣的“殿堂”。这应该说是令人欣喜的,但由此引发的思索却是那样沉重。近年来,随着各级…  相似文献   

12.
“小岗事件”中,县委书记陈庭元的一些传奇言行是很让人津津乐道的。陈庭元初到小岗村,已是村民们按上指印后的第4个月。村里还偷偷摸摸想瞒过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可陈庭元是行家,庄稼地里走了几步,什么都明白了:“别瞒我,你们做什么我有数。”临走,丢下一句话:“干到秋季再说,有啥事我顶着!”有人告到县里,说小岗正搞资本主义,他听后说了句:“让它搞吧,凤阳3616个生产队,就算小岗复辟了资本主义,不就是1/3616吗?”轻描淡写一句话,居然把这事给“兜”起来了!他把过去算来算去怎么也算不清的千万笔账,简化成三笔:“…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晚,导演赵焕章带着他的新影片《咱们的退伍兵》和主要演员汪宝生、丁一一起被请进了中南海。胡耀邦同志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高兴地对他们说,很好,很好!影片对百万退伍兵是个表扬和鼓舞。胡耀邦同志还告诉他们说:“我看过两遍《喜盈门》,看过一遍《咱们的牛百岁》。”他希望多拍些现代题材的影片,多拍些农村片,要鼓舞人们搞四化,搞两个文明建设。胡耀邦同志说,在一段时  相似文献   

14.
小议“朝里有人难做官”李恒敬友人于日前告诉我:某人欲通过关系到宁夏为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知其人私心重、又无什么本事,便委婉地劝止了。后来,他又到山东找老同学要官,结果仍未如愿。于是,他深有感触他说:“朝里有人难做官喽!”我们从求官者的感...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鼻子和眼镜吵起架来。鼻子说:“你一直架在我的背上,倒挺舒服的,可凭什么我一定要驮着你!”眼镜回答说:“好兄弟,为了主人,我们只能这么相处了。累了你,我也不好受呀。”鼻子嚎叫着“不!不!”,用力一拱,眼镜摔碎在地上。失去了眼镜的主...  相似文献   

16.
永厚画龙     
我请永厚画龙向读者祝岁。永厚说:“容我想想,总要画得不同一般才好。”过了几天,他将画稿寄我,果然别具一格。前人论龙,或曰,“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或曰,“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或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偬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讽刺?一位中国现代讽刺大家说:“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所以,要打倒这样的可恶的讽刺家,只好来改变社会。”“改变社会”,大家过得舒服点,自在点,文明点,“不亦乐乎?” 关键在“改变社会”。最近看到韦启美先生的漫画《——再低点!》不禁拍案叫绝,逢人就大肆鼓吹。他把我久藏于心想发的一点杂感,三下五除二几笔就生动地  相似文献   

18.
因为工作需要,我从业务部门转到政工部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搞政工是份“清苦”的差事,不像业务工作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易出成绩。但干上以后,我却爱上这一行。要问为什么,一句话,锻炼人! 我原是学铁道工程的,在我转口搞政工的时候,一些亲朋好友对我说:“放着好好的专业不干,太可惜!”也有的说:“干你的本行,轻车熟路,搞什么政工?搞不好要引火烧身!”在更多的人眼里,这年头,干政工整天就是看报、写文章、开会,既没实惠,也没  相似文献   

19.
在通常的情况下,凡是作恶多端的人,受到应有惩罚后,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活该!所谓活该者,自作自受也。 在特殊的情况下,并非作恶者,相反,倒是一些想做好事的要人,也会尝到“活该”的滋味。武汉市市长吴官正,活了四十多岁,因为挨了武汉港十五码头服务员一顿骂,才知道,原来“活该”并不只是加于恶人。因为他身为市长,改善与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责无旁贷,所以挨骂也是活该!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发展新党员会上,一名被批准入党的同志感激地握着党支部书记的手,连连说:“多谢书记!多册书记!”某局一住房困难的职工分到了新房,专门带着礼品到局长家,感谢他的关心、照顾。某人被提拔为基层单位负责人,他当着上级领导的面拍着胸脯说:“感谢领导培养!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人了,您说咋干就咋干!”在五六十年代,人要是取得进步和成绩,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克感谢组织,可现在却是感谢领导个人而不是感谢组织。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实质上,被感谢的领导并不一定政绩突出,达到了众望所归、有口皆碑的程度,而往往是在利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