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立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并以 其名字命名的奖赏,是美国 历史上最光灿夺目的新闻界人物之一约瑟夫·普利策。 普利策是一个来自于匈牙利的犹太移民,17岁从军,退役后供职于一家图书馆,开始与报界接触,25岁成为一个出版商,他在《纽约世界报》和《圣路易斯邮报》的创新精神重塑了报纸媒体的面貌。普利策是第一个号召在大学里设立新闻学院培养记者的人。在遗嘱中他将200万美元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用以建立一所新闻学院。  相似文献   

2.
黄光 《瞭望》1990,(Z1)
《风雨太平洋》是华侨老作家杜埃的长篇巨著。这部小说的第一卷刚刚问世,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家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就全文连载,历时一年之久。去年十月,第二卷问世后,马尼拉的另一家华文报纸《商报》又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3.
环球侨讯     
《侨园》2002,(5)
印尼华文报《新生日报》停刊印尼《城市邮报》报业集团出版的雅加达华文《新生日报》7月1日起正式停刊。这是继泗水太阳报系出版的《龙阳日报》,以及《罗盘报》与《雅加达邮报》联合经营的《指南日报》电子版于半年前相继停刊后,又一家华文报停刊。据报道,该报是印尼前总统瓦希德于1999年下半年开始执政并取消新闻部后,首先抢滩的华文报之一。《新生日报》出版时,由不谙华文的《城市邮报》总编辑索菲安兼任主编。初期曾聘请马来西亚3名有经验的华文新闻工作者主持编务,其销路一度达到7000份,但不久上述3人相继离职后,再加上受到后来问世、与海外华文报系挂钩的《国际日报》的竞争,销路便一落  相似文献   

4.
每天翻阅《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报》、《纽约邮报》或《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和《世界报导》等报纸刊物,是目前客居在美国的宋美龄女士平常最主要的消遣内容。除此而外,空闲时她也画画国画、写写毛笔字或到庭园及海滨去观赏游览,但很少看电视和听广播。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丁丁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本名乔治·雷米,1907年生在布鲁塞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埃尔热在布鲁塞尔上完中学后.进了一家保守的天主教会报纸——《20世纪报》。老板诺尔贝尔·瓦菜神父正好在筹办一份专给青少年看的副刊《小20世纪报》,他把创刊的事情交给了21岁的埃尔热。  相似文献   

6.
达洲 《瞭望》1988,(23)
笔者一到纽约,发现闹市区的路口,有一家报纸所设的自动卖报柜居然多于《纽约时报》。这家报纸就是《今日美国报》。后来在华盛顿发现情况更是如此。 笔者在华盛顿市郊的马里兰大学安顿下来后,才开始明白,上面提到的现  相似文献   

7.
阳功 《党政论坛》2010,(6):33-33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2):33-33
7月2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个72岁的志愿者迈克尔的真实故事。迈克尔曾是英国一家媒体的旅游记者。他曾过着很悠闲的生活,坐着私人飞机到加勒比海度假.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七星级的皇家酒店吃撒了金粒的早餐。而从70岁开始,迈克尔成为一名志愿者,做了南非一个贫穷小镇的小学英语老师,他不领分文报酬,每天吃着襁糊一样的玉米粥。但他说:“我的生活从未如此富足。”并说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北京一家知名报纸上,展开了一场有关《工会法》是"软"还是"硬"的讨论。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  相似文献   

10.
菲力普·冯贝特曼曾是法兰克福银行大厦的房主,他赞成改良的资本主义。埃尔内尼斯·曼德尔是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现在布鲁塞尔任教,他主张人道的社会主义。1986年9月中旬,他们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了一场公开的辩论。原文载左翼报纸《做什么》,本文根据9月17日《法兰克福评论》报摘译。  相似文献   

11.
顾雏军是一位企业家,领导者他一手创办的华墨集团。作为企业家,他是成功的,但还不能说是出色的。因为,尽管在两三年中,他使他的公司从两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一家跨国公司,营业额据说每年已  相似文献   

12.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这天 ,聂荣臻跟随红二师的部队进驻哈达铺。警卫员小吾知道聂政委爱吃当地回民的大烧饼 ,行李一放 ,就到街上买了几块大烧饼 ,顺手抓过烧饼摊上的一张《山西日报》一包 ,兴冲冲地捧到聂荣臻面前。聂荣臻接过纸包 ,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烧饼 ,一边翻看那张国民党出版的《山西日报》。这是他在上海工作时养成的习惯 ,通过报纸这条公开的渠道寻觅党中央最需要的信息。长征途中 ,由于日夜行军 ,有时候几天也看不到一张报纸 ,今天这张包烧饼的《山西日报》 ,他看得特别仔细。忽然 ,聂荣臻的嘴不动了、双眼紧紧地盯住一行大字…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27日晚上9点,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派驻伦敦的常驻记者西蒙·麦克林将他白天专访英国一位官员的稿件发回到报社总部。随后,他一边喝着啤酒,一边与邻居聊了一会儿欧洲足球赛的事。快10点钟的时候,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从里面将门锁上并拴上链条。半夜1点钟的时候,两位过往的行人在他公寓楼的下面人行道上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1)
正平淡的日子过去也就过去了,但红火的岁月经久不忘、历久弥新,一旦被人提及,依然会激动。去年,我到沈阳铁路地区办事处造方一位昔日领导,办公室里只有另一人,此人恰巧认得我,并马上说到他还保存了登载我作品的一张报纸。他一边说起我那篇品《渔船神曲》一边去翻找那张报纸,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眼前这张泛黄了的报纸,单说阔别多年还能如此迅速地把我早年的作品拿出来,足以使我感动了。这篇报告文学,当年发表后我并未看到,也没有特意去找,没想到15年后才与报纸见面。我忙说:"原件你还留着,复印一份我带走。"他摊开报纸,复印了两张A4纸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5.
思想漫谈     
日前,从一张并不出名的报纸上读到一位并不出名的党员的事迹报道。说报纸并不出名,因为它只是一张地方行业周报;说党员并不出名,不是指他只是个副处级干部,而是他的事迹是在例行的离任审计时才被发现总结出来的。之所以对他发生兴趣,是他的“不好意思”感动了我。 时下,不少干部为了升职晋级,都想方设法找个什么学校一读,以求镀镀金拿个文凭。这机会也让这位名叫李允启的干部碰上了。可当领导把学习的指标给  相似文献   

16.
史伶 《各界》2014,(10):49-49
成舍我,一个中国新闻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一个说到成思危时不可不说的父亲。 1898年,成舍我出生于南京下关,仅在“旅皖第四公学”读过一年半书。1913年时年15岁的成,被安徵的一家报社正式聘为外勤记者;1918年,经陈独秀的特批,成辗转成为北京大学学生;困难的时候,李大钊给他谋划了一份干报纸编辑的活,让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1925年,成创办《世界日报》;1927年,成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17.
1999年4月2日,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并由该校苏智良教授任主任,开展对于中国慰安妇问题的研究。这个消息,北京出版的英文《中国日报》上发了,上海一家英文报纸上发了,美国的华文报纸上发了,上海几家内部发行的刊物如《党史××》之类都发了,独独上海公开发行的报纸却没发这个消息。  相似文献   

18.
台湾剧场工作者王墨林先生将他编导的独角戏《黑洞之外》称作“一个关于遗忘的故事”。这个戏起因于台湾1999年9月21日发生的大地震。当时,王墨林作为一位义务的社会工作者,在灾区主持了一份与灾民、灾情有关的报纸。凭此机会,他深刻体悟了人们在面临崩溃时的挣扎或沉沦,于是就有了名之为“黑洞系列”的  相似文献   

19.
孙大光 《侨园》2012,(5):10-11
2012年2月28日的美国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刊出一篇令许多华侨华人关注的新闻:《奥巴马总统收藏王世清将军的书画作品》.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洛杉矶举办的竞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美国总统在繁忙的竞选活动中接见王世清并收藏其作品,显然,王世清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一位身在美国"文武双全"的知名华人将军:国际著名书画艺术家、美国志愿后备军人协会行动总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人民的文学艺术家,要关心人民疾苦,反映人民生活,并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奔走呼号。亚当·斯密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写了著名的《国富论》,这为世人所知,但他还有一部名著《道德情操论》,在这部著作中,他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