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国栋 《法治研究》2010,44(8):34-48
在《优士丁尼之前的法典编纂研究》一文中,笔者已研究了从共和末期到优士丁尼时代之期间的法典编纂思潮与实践,不妨说这一研究是本研究的预备工作。真正以整体的面目留给后人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优士丁尼的法典编纂。本文拟对这一编纂的过程以及特点进行研究,以给今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留给现代人的一颗明珠。对于罗马法的研究,一直在法制史和民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后,仍能以其基本面目展现在现代人面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Justinianus,527—565年在位)统治时期至其死后一段时间内所开展的法典编纂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优士丁尼法典》编纂之前的一个世纪,公元438 年罗马就通过了第一部官修法典:《狄 奥多西法典》。它收集了君士坦丁以来皇帝的立法,但这一时期却被称为罗马法的衰退期。退化的原 因在于,随着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改变,皇帝全面垄断立法权,政策替代普遍适用的法律,行政官员替代 职业法学家,行省习俗替代了古典技术,基督教成为强制的统一信仰,法律的价值基础被削弱,这些要 素导致罗马法丧失了它的科学基础。通过对该法典的研究,可以发现罗马法走向衰落的原因以及缺乏 理论引导对法典编纂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代罗马法学家的考释,“法典”(code)一词源于拉丁文codex,而codex最初的含义与我们今天使用的“书”(libro)相同。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公元二世纪末,羊皮纸被广泛采用,羊皮纸书也就成了‘书’的主流”,“这时,‘codex’的含义就是书”。由此,从语源学的角度来看,法典就是以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而法典编纂就是把法律规范整理成书的形式,法典以及法典编纂的意义似乎仅仅在于将法律规范整理在一起,便于人们阅读与了解法律规范。但是,早在公元528年,优士丁尼就已经在其颁布的“关于编纂新法典”的敕令当中指出,法典与法典编纂的意义远非法律规范的简单汇总所能涵盖。  相似文献   

5.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是以盖尤斯《法学阶梯》为蓝本进行编纂的,在国法大全中,《法学阶梯》是体系性最强的编纂成果,其采用了罗马化的希腊技术对法律材料进行组织,无论从总体架构上还是概念的构建上都较为系统。“盗窃”专题编纂体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堪称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各专题中的典范,从罗马法学家的方法论入手对《法学阶梯》“盗窃”专题编纂的内部逻辑进行考察,是一种检视罗马法文本的恰当视角,能够使我们避免陷入以今喻古的误会,并提供了合格的文本理解范例。  相似文献   

6.
盖尤斯、其《法学阶梯》、优士丁尼《法学阶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研究盖尤斯成为顶级法学家意味的罗马帝国法学的行省化,然后研究其<法学阶梯>的优点和巨大影响,最后研究盖尤斯<法学阶梯>与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法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过范式;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对盖尤斯<法学阶梯>的接受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在内容上两者很不同;盖尤斯<法学阶梯>对现代西方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士丁尼<法学阶梯>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 一、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学著作 优士丁尼以罗马法史作为他的法典的开篇。因为“起源是一切事物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历史对于问题的理解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优士丁尼以一位公元二世纪的法学家彭波尼(Pomponio)的文章作为开始。  相似文献   

8.
徐国栋 《河北法学》2011,29(1):35-42
导言以评注的方法对优士丁尼《法学阶梯》进行研究,在16、17、18世纪的欧洲最为流行,我以"御制法学阶梯"(Institutionum Imperialium)为关键词在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目录中寻找,得知有166本拉丁文书的名称中包含这个关键词,剔掉重复的部分,共有73种,这一数字说明那个时代的欧洲法律人对于优士丁尼《法学阶梯》用力之巨。  相似文献   

9.
舒国滢 《清华法学》2014,(1):126-156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的隆隆之声,在传统的注释法学和评注法学之外生成出一个智识志趣与理论目标相异的"人文主义法学",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总体上看,人文主义法学派(至少法国布尔日法学派)在学术上的根本倾向和关怀不再是评注法学派所崇尚的实践法学,而把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罗马法文献(主要是优士丁尼的《国法大全》)的校勘、整理与评释,澄清《国法大全》版本中的讹误。同时,他们也开始在法律上倡导"本国化的人文主义",研究、整理、出版本国的地方习惯法,试图对成文的习惯法予以评注,从中引申出一般的原则,而且在新的法学方法论和逻辑技术的支持下,从事"对罗马法素材的重新系统整理"和近代私法体系的构建工作,为成就近现代法典编纂的伟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涛  高在敏 《法律科学》2004,22(3):107-116
法典编纂是一种纯粹技术上的、使法律规范集中化、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方法;在以成文法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或法系中,法典编纂的发展水准就标示着法律技术安排的发展水准。虽然通说主张中国法典编纂始于战国初,而其实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最初的法典编纂;自那时直到现代,中国法典编纂经历了刑书时代、律统时代和近现代三个发展阶段。而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法典编纂的组织与程序、体例与技术都显示出发展进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