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鞋内底浸渍痕迹包括通常所说的鞋内底磨损面、鞋垫上的浸渍痕迹等,该痕迹的形成是由于人脚上汗孔排出的汗液在鞋内不易挥发,其中的盐分和其他有机质很容易在鞋内底、鞋垫或皮革及各种合成材料上形成脏污的痕迹,因而鞋一经穿用,脚掌在鞋内固定,穿用人脚的结构形态就通过脚表面的汗液介质在鞋内底或鞋垫上反映出来。这种痕迹在实际工作中同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通过一例案件现场上足迹的检验,对鞋内底浸渍痕迹进行了初步探讨,供同行们参考。1案情简介2002年5月10日晚,潜江市某街居民徐某(男,83岁)被人杀死在家中,现场勘查在死者上衣上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鞋内底足迹的显出情况及可能影响显现效果的因素,寻找有效的鞋内底足迹显现方法。方法收集PU材质的皮鞋鞋垫、EVA材质的运动鞋鞋垫、解放牌胶鞋鞋垫共144只,用多波段光源法、茚二酮法、茚三酮法三种方法分别对穿用时间为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鞋内底足迹进行显现,按照显现方法、材质、穿用时间进行分类讨论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采用多波段光源法、茚二酮法、茚三酮法分别成功显出15、14、19例,有效显出率分别为31.25%、29.17%、39.58%,PU材质、EVA材质、解放牌胶鞋三种材质分别成功显出15、23、10例,有效显出率分别为31.25%、47.92%、20.83%,穿用时间为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检材分别成功显出3、6、13、26例,有效显出率分别为8.33%、16.67%、36.11%、72.22%。多波段光源法、茚二酮法、茚三酮法对鞋内底足迹显出率的影响,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EVA材质运动鞋鞋内底足迹显出率高于PU材质皮鞋鞋内底足迹显出率,高于解放牌胶鞋鞋内底足迹显出率,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穿用时间长的检材显出率高于穿用时间短的检材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鞋内底足迹的显现效果与鞋内底材质、穿用时间因素有关,多波段光源法、茚二酮法、茚三酮法均能对鞋内底足迹有效显出。 相似文献
3.
1 鞋内底浸渍痕迹的形成
鞋内底浸渍痕迹是指鞋在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蹬踩与汗液的浸渍,形成在鞋内底或鞋垫上的印痕。这种印痕与赤足足底具有对应性,在足迹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根据运动力学和生理学的原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形成的运动特征也各不相同,在鞋内底及鞋垫上会形成深浅、虚实不一的赤足形象特征,这就给我们的检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论述了鞋内穿用特征的形成原理,表现形式及特点,以及鞋内穿用特征的变异性,并利用鞋内穿用特征进行足迹检验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6.
7.
足迹是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是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重要物证之一。足迹检验技术是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现场足迹的分析,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本文总结了男女性别各自的足迹一般反映特征,分析了各年龄阶段所反映出来的步幅特征、步法特征和各种体态的人足迹特征的反映,并介绍了几种根据足迹推算年龄、身高的方法。以期能为足迹检验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9.
足迹是人类活动中在地面等承受客体上遗留下的痕迹.本文指出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足迹进行检验,可以获取到犯罪分子的信息,为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确定作案人数及作案人的自然条件,提供有效的侦查线索和破案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研究不同鞋种的鞋印长度与赤足平面足迹长度的差值数据,为利用现场各类不同穿鞋足迹分析身高等人身特点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足迹定量化分析与检验奠定基础。方法针对犯罪现场中常见鞋种,选取不同的鞋号,采集对不同足长、身高的实验者正常行走所捺印的穿鞋样本与赤足样本,对穿鞋足迹鞋印长度与赤足足迹长度进行统计与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鞋种鞋印长度与赤足平面足迹长度的差值数据。结论应用现场穿鞋足迹分析身高等人身特点时,应针对不同的鞋种,减去相关系数,结合原有身高分析公式,综合分析身高。 相似文献
13.
论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独资企业虽不具有法人人格,但其独立的商事主体地位不可否认。我国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的债务承担问题并未明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观点及立法例的比较认为,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原投资人对在其经营期间欠下的债务应当与现投资人承担补充连带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债务时,应当适用双重优先原则,使企业债务和投资人个人债务均能得到合理受偿。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新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环境权已成为现代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环境立法逐步贯彻环境权理念的进程中,我国应借鉴在环境权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成功的日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环境权理论研究,为我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环境权,并确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的组织形式,是企业经营、支配、处置被控制的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无形资本,达到企业目标的权利。企业是产权主体,必须建立产权约束监督机制,并使之法制化,加快《国有资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制定,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及实施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现有的经济体制状况要求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经济生活进行间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干预。在这种体制转型过程中,产业政策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也存在法律伦理。《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以它为中心来审视古代的法律伦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存在于法律的原则、制度和具体内容之中,《唐律疏议》中法律伦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条件支撑。与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相关,法律伦理的作用、阐发和影响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虽然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这种战略环评 ,但其规定很不具体 ,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战略环评适用的对象范围、战略环评的责任人和评价单位、战略环评的审查、违反战略环评要求的责任追究等问题是特别需要研讨的问题。国外在战略环评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立法 ,我国应对此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调解联动工作的开展,大邑县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大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这种新旧大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组织机制、工作重点与方式、相关部门角色转变这三个方面。形成这些转变的动因主要在于旧的组织方式不合理,相关旧机制中的保障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转变虽然解决掉了一些旧机制中的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解决大调解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