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农业大国,领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政府的土改进程迟缓,农村土地问题严重存在。近年来,巴西的土地问题引起巴西各界及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严酷的现实近年来,在巴西因土地问题曾引发过多起纠纷和冲突,对此,巴西报刊多有报道。巴西农业部不久前在一份材料中承认,1986年在农村有298人被杀害,1987年为234人,1988年被  相似文献   

2.
巴西的"大国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战略新格局,巴西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巴西在继续稳定与美国和欧洲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发展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拉美邻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以便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体现和发挥巴西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为巴西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卢拉政府执政两年来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国际上展开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活动,是巴西外交新战略的体现,是前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巴西的剑麻     
巴西的剑麻生产和出口均占世界首位,在巴西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巴西东北部的巴伊亚州是有名的剑麻之乡。不论是山坡、平原、海滨和路旁,到处都生长着青翠挺拔的剑麻。剑麻叶片狭长肥厚,肉质呈绿色,尖端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2):108-130
巴西对非洲投资起步较早,2003年以来该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洲投资的支持力度。巴西对非洲投资主要青睐非洲的土地、劳动力、市场距离优势,期待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拉动对非洲出口。巴西还希望以投资形式开辟非洲新产地,间接促进对欧美地区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巴西将投资非洲作为提振国家形象、支援非洲发展的手段,希望以此打造巴西作为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地位。巴西政府为促进对非洲投资,在外交部下设立了非洲司、巴西合作局、贸易投资促进局三部门,以执行投资便利化、信息便利化政策,并提供对非洲投资的个性化服务。巴西对非洲投资规模不大,投资主体也多限于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地区集中于以非洲葡语国家、南非为代表的南部非洲。投资实现了巴西与非洲的双赢,不仅为巴西打造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市场,促进了巴西产品对非洲出口,而且为非洲引入了新技术、创造了新岗位。但与此同时,巴西对非洲投资也受到投资项目效率低、环境与社会风险挑战的不利影响。巴西对非洲投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投资活动与人文交流有机结合,投资前准备工作与投资过程动态管理兼顾,投资与促进非洲本土发展相适应,相关经验教训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中,巴西作为拉美地区国家资本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大国,其企业私有化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巴西的国营企业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风靡全球的凯恩斯主义为巴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经济思潮普遍影响着拉美国家。但是,出于巴西本国私人资本较为弱  相似文献   

6.
巴西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战后 5 0多年来 ,巴西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起飞”,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与此同时 ,巴西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 ,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这不仅表现在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数上 ,而且反映在社会各阶层对国民财富占有的极度不平均上 ,它使巴西社会日益分裂为贫困与富裕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 ,形成强烈的社会反差。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长期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以及薄弱而带有偏见的社会保障制度 ,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并且必将对巴西社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7.
一 国有企业转制的尝试自 2 0世纪 30年代瓦加斯政府执政后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特别是发展工业 ,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建立和发展新兴产业。当时 ,巴西的大庄园主在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 ,但对于建立和发展基础工业来说 ,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是望尘莫及的。因此 ,发展工业 (民族工业 )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在政府肩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掀起发展民族经济的浪潮 ,建立国有企业成为巴西发展民族经济的头等大事。 1 942年 ,政府利用美国在东北部地区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 ,从美国贷款 2 0 0 0万美元 ,建立了年产 2 0 0万吨钢的钢铁厂和国有钢铁…  相似文献   

8.
巴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1974年,巴西人均GDP已达到1140美元,因此,巴西不再是一个穷国,但它仍是一个非正义的国家。其表现是穷人所占比重高,地区之间发展程度差别大,以及民族成分之间存在社会地位明显差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产生于诸多因素,如历史因素作用依然存在,国家土地占有制度的不利影响,国民教育相对落后以及教育模式不切实际,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与之长期相随,社会领域投资结构不合理,等等。尽管如此,巴西社会依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它的社会发展成果如同其国民收入分配差别之大一样,同样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虽然巴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但不能否定巴西政府致力于社会发展的努力。20世纪40年代初,瓦加斯政府即提出向西挺进的口号,旨在促进国家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在随后历届政府的国家计划和有关法律文件中均有强调社会发展的内容。当前,卢拉总统的“零饥饿计划”是巴西政府强调社会发展的重要例证。然而,对政府的重大挑战不在于制定计划,而在于如何落实计划。  相似文献   

9.
巴西的国防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国防产业比较发达 ,已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能制造多种常规先进武器和战术武器 ,武器自给率很高。巴西军火大量出口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使用过巴西的武器。巴西国防工业的兴旺发达同其军民结合、政府大力支持、实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2003—2010年期间,在国内良好经济局面、追求大国地位和维护外交自主性三个因素的支撑下,巴西卢拉政府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但改善了出口严重依赖美欧市场的被动局面,还极大地提升了巴西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被往届巴西政府长期忽视的中东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和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规模,为卢拉政府实现其外交理念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历经大胆接触、密集互动、积极斡旋三个阶段,卢拉政府立足经贸合作,充分利用巴西与中东国家的人文纽带,放眼政治合作和大国地位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卢拉实现了巴西元首对中东地区的百年首访,积极推进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利用与阿拉伯国家深厚的人文纽带参与调节巴以冲突、积极斡旋伊核问题,不但为巴西与中东国家不断深化的经贸交往提供了政治保障,还大大提升了巴西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2023年新年伊始,新一届卢拉政府有望抓住中东国家外交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加速促进后疫情时代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