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消费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信用卡作为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本身具有诸多风险.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信用卡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我国信用卡风险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连文嵩 《法制与社会》2013,(30):289-290
因信用卡本身之特性,导致了在学术层面对于信用卡诈骗罪与其他罪认定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2009年最高检与最高法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发,尝试对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信用卡诈骗与其他罪名之间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区别定性问题作出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孙玉琴  牟晶 《经济与法》2003,(12):72-73
在SARS时期,各种信用卡成为了宠儿,但在信用卡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的这个案件应当给予我们很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形式,现在已在我国逐步流行。目前我国国内单位及公民使用的信用卡,主要有“长城卡”、“牡丹卡”和“金穗卡”(分别由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开办发行)。信用卡业务的开办,对于扩大存款来源吸纳社会分散资金,减少现金流通,方便支付和消费Z增强旅行安全感以及促进商品销售,扩大销售服务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商品经济还不发达,人们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也不高,通讯条件和设备不完善,信用卡业务的开展及信用卡的使用尚属一种新的初级形式,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法律问题。信用…  相似文献   

5.
符敏 《法制与社会》2013,(30):270-272
信用卡进入我国经济领域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用卡功能不断完善,信用卡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但总体上看,我国信用卡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诸如整体规划不够,法规建设滞后,产业扶持政策缺位,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信用卡现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支付工具,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有关信用卡的法律法规,如何规范其使用和保障其顺利的发展无疑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信用卡市场状况的对比,揭示我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倩颖 《法制与社会》2013,(36):261-262
《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成立要件,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定罪量刑。此犯罪行为是一种游离于民刑之间的违法行为。司法实务在准确探究刑法介入的边界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各界对透支行为入罪的种种争议,正视信用卡产业自身的迅猛、粗放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制缺陷和不足,并为预防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生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端 《河北法学》2007,25(3):96-99
信用卡作为金融支付业一种新型的电子货币,在我国正处于成长阶段.但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大,信用风险的隐患也越来越严重了.如何认识、管理防范和化解信用卡信用风险,是当前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介绍分析美国信用卡信用风险防范立法,探讨其对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所起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凯  张玉梅  张淑敏 《法制与社会》2010,(34):143-143,153
目前我国信用卡持卡量在不断大幅增加,与之相应的信用卡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的信用卡风险问题及其成因,并相应的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以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能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用卡行业在近十年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我国信用卡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反的是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的立法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法律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便利的支付工具,正越发赢得公众的青睐。但与此同时,信用卡的便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信用卡套现。我国既有立法的不完善使得信用卡套现愈演愈烈,在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的同时,也影响了发卡银行的利益,必须尽快加以治理。本文通过对信用卡套现的含义、现状和性质的分析,提出借由合同手段解决现有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刘艳红  许强 《法学评论》2006,24(1):128-135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本文分析了修正案对我国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完善,对新增以及修改后的罪名即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罪和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我国的信用卡犯罪立法在对信用卡的规定、变造信用卡的行为处罚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刑事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新产生的一类犯罪 ,具有高技术化、跨国化、形式多样性和隐蔽性等特征 ,严重威胁着网络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遏制这一跨国性犯罪 ,国际社会制定了若干刑事法律文件 ,但对网络信用卡诈骗的法律性质 ,各国还存在不同看法。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给我国刑事立法也带来了新问题 ,主要表现为使用信用卡后拒付的犯罪化问题、信用卡诈骗的信息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梁平 《中国检察官》2007,(11):15-17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在1997年新刑法中将信用卡诈骗罪纳入刑法典中,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被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本文探讨了在实践中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柳忠卫 《河北法学》2007,25(8):70-75
在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行为人明知其持有、运输的是"伪造的信用卡"或"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是一种对行为对象的明知,行为人虽然对"伪造的信用卡"和"伪造的空白信用卡"施加了影响,因为其不具有合法性,与刑法所保护的信用卡管理秩序也就不存在必然的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也就不能反映和体现信用卡管理秩序,因而是行为对象而不是犯罪对象.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与以骗领信用卡方式实施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之间构成手段与目的牵连关系,但由于刑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处罚,因而虽然是牵连犯,但不能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而应按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罚,这是牵连犯处断原则的例外.  相似文献   

16.
马颖文 《法制与社会》2013,(33):246-247
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使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快捷的方式,金融交易的“去现金化”使信用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近年来,信用卡使用渠道不断增多,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不断渗透,以及征信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其风险也随之俱增。信用卡诈骗犯罪逐渐增多,其中‘!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增长尤为明显。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惩治逐渐成为银行系统、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关注。本文拟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为解决法院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淑娴 《法制与社会》2011,(11):182-183
信用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亦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追根溯源,信用卡缺陷肇始于发行源头.如何从源头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是整个社会应予以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案例入手,对我国信用卡的发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6月30日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中规定了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罪,将该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开,并侧重了罚金附加刑的适用。由于该罪系针对新型犯罪设立的新罪名,司法实践中对其理解、掌握和运用上存在差异,本文仅对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罪相关的几个问题谈点见解。(一)信用卡业务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信用卡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在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之间建立起来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且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在信用卡业务中都具备:主体即发卡银行与持卡人;内容即发卡行信用卡章程中…  相似文献   

19.
信用卡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望原  史全领 《法学论坛》2005,20(5):104-112
本文针对信用卡犯罪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以盗窃罪论处;对捡拾信用卡及其后续行为的认定应分而论之;盗划信用卡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与信用卡有关的勾结犯罪、持有犯罪、恶意透支等问题也应区别对待。此外,笔者还对信用卡犯罪在立法上存在的空缺及司法上存在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建设性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信用卡管理与法律问题研讨会综述龚培华前不久,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召开“上海信用卡管理与法律问题高级研讨会”。来自本市各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公、检、法、司等机关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