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学章程的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学规由书院自身制订,概括规定了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等内容,可看作我国大学章程的雏形。晚清大学堂章程章节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并由权力阶层颁布,可看作我国现代大学章程的肇始。民国大学章程由大学权力机关通过,报政府备案审核,在内容、形式、制订主体和程序等方面更加完善,为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提供了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大学章程一度销声匿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制订大学章程,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章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于是在190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分析其历史背景,有经济原因,有张之洞的思想影响,康有为的思想影响以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章程》从一定意义上催生了第一批学前教育机构和最早的师资培训机构,并且为女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团体都有一个章程,政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内最重要的章程。在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党章居于最高地位,是党的一级法规,即党的最根本法规,其他的党内法规都不能与之相违背。党章集中地体现了党内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党的五大建设科学化的积极成果,并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许多规定。通过党章的不断修订,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是一个从学习马列主义到不断中国化进而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行《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正式确立了检察制度。为了保证检察厅能公正执法,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颁行《法官分发章程》,制定了检察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不再坚持本省本管籍回避之旧制。尽管《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未能以法律的形式正式颁行,但其规定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履职过程中的检察官回避制度,比较科学地设置了检察官回避的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大学章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其中关于大学章程建设明确指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全面推进我国大学章程建设,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秦简之《效律》和张家山汉简之《效律》类似于今天的行政监察法规中的国有财产审计法规,针对的是下级官吏,其中的处罚措施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处分。秦《效律》中相当部分条款针对官府财产管理,也能据以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其中重视督促官吏的日常工作,对官吏失职的制裁措施是要求其承担赔偿或罚物等行政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张家山汉简的篇目和内容较云梦秦简丰富,户、兴两律出现,说明西汉法律在继承秦律的基础上形式增多,内容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国家体改委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以下简称《规范》),就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问题作了全面规定。《规范》既参照了国际公司法通例,又有中国特色;既能指导目前股份制试点工作,又为未来的公司法的出台当了先行军。笔者拟对《规范》巾有关发起人的几个问题试作初探。 一、发起人的含义。公司的创建,必须由若干人来具体进行,这些创建公司的人即为发起人。国外公司法一般认为发起人乃是在公司章程上签字盖章之人。例如,台湾、日本公司法均规定,所谓发起人是指正章程上作为发起人署名者,未在章程上署名,即使实际参与公司的设立过程,也不得为发起人(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在章程上签字盖章,即可有发起人的权利义务,而不论是否参予公司的设立)。如此看来,把在章程上签字盖章作为唯一条件过于机械。何况,公司设立中的章程尚未经主管机关登记,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至多是一个草案,在这种非正式的章程上署名盖章又有多大法律意义?所以,国内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持有异议。《规范》则采用了一种不同于国外的表述,即“公司发起人,是指按照规范订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清末诉讼审判机制转变及其曲折(下)张培田(二)《民事诉讼律草案》的编成《刑事诉讼津草案》编呈三天后,1911年1月27日沈家本、俞廉三等又将《民事诉讼律草案》提交朝廷。其具体编撰情形,在《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民事诉讼律草案编篡告竣缮册呈览折》中...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素有“大学宪章”之美称,是大学治理法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精神制度化的重要载体。早在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就提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三年后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更是对于高等学校章程应当包含的事项作了具体的规定。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制定学校章程。然而,直至2005年,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清军击败了入侵后藏地区的廓尔喀军以后,统军主帅福康安根据乾隆“当妥立章程,以期永远遵循”的旨意,会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等,共同拟定了《藏内善后章程》上报朝廷,经修改批准定名为《饮定西藏章程》。对清代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部地方法规的产生、内容和历史意义略作沦述。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成员。明朝建立以后,把包括西藏在内的藏族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起初在河州设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统辖藏族地区,后改设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思藏行都指挥使…  相似文献   

11.
学校章程是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时代、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章程的制定推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并为依法治校提供有力保证,对学校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伴着癸巳新春的脚步,2013年第1期《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又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感悟2012年,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关爱和支持《学报》的新老朋友,致以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3.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伴着辛卯新春的脚步,2011年第1期《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又呈现在读者面前了。感悟2010年,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关爱和支持《学报》的新老朋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2018年《宪法修正案》和2023年新《立法法》的双重视域,从不同法理语境下对监察法规制定权的属性进行剖析。文章认为,监察法规制定权在宪法层面承袭了监察权的新型、独立且复合的外在属性,在立法法层面与行政法规的比较分析中又呈现出效力位阶复杂性、权限划分谦抑性、协作分工必然性的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15.
主要职能: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和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订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制定公司章程是设立公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公司章程到底是具有契约的性质还是具有自治法规的性质,或是两种性质兼而有之,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可以从章程的生效问题来探讨公司章程的性质。章程既具有自治性又具有法定性,但这两种性质都是以章程是合同这一特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高度重视大学章程建设中的“空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章程建设是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性工程"。制定好大学章程,已成为我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深化高教改革的关键一环。为此,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这一部门规章的出台与实施,不仅有效地促进大学章程的建设,而且也将终结大多数公立大学长期无章程的状况。但《暂行办法》出台后能否真正地使章程制定成为公立大学自觉地行动,并有效地防止"基础性工程"空心化,成为我们贯彻该《暂行办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运用的《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以下简称《裁决书》,其格式是1987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生效后制订的。但在诸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及一系列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打击“六害”的决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裁决书》仍然沿袭旧的格式,其内容及单一的形式已明显不适应现实司法实践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改进或重新制作,现就《裁决书》的制作谈谈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最高活动原则,也是党内力量相互协调、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党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他任何党内法规都不能与党章相违背,否则即是无效。党内民主是民主制度在中共内部的运用,它的建设与发展都深刻地体现在党章的制订和修改的过程中。从党章的内部变化可以看出党内民主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演变特征。总的来看,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主体建设及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在前进中也有倒退,但是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192 3年 ,中国颁布新商标法以取代之前带有强烈半殖民地性质的《商标注册暂拟章程》 ,意味着结束海关代管商标注册的局面。此事直接关系列强在华利益和特权 ,所以遭到列强和各国商会的极力反对和一再无理干涉 :公使团提出承认商标法的重要条件是聘用外人为助理 ;商会提出由列强参与、“共同管理”中国商标行政 ,并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外交。而中国政府在中外交涉过程中有抗争有妥协 ,最后采取折衷办法 ,同意向万国商标联合会聘请专家为顾问。尤为可贵的是 ,中国商会和商人也以外交后援的方式参与这次中外交涉。可以说 ,关于 1 92 3年中国商标法的中外交涉就是一次干涉与反干涉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