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摆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内的这台收报机,是1930年12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江西永丰县龙冈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张辉瓒部的。在此之前,我军在无线电通讯上是一个空白。通讯指挥只能靠有线或骑马、徒步进行。党中央对这半部电台非常重视,决定成立自己的无线电队。这台收报机成了无线电队唯一的装备。它是我军创  相似文献   

2.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受党中央的派遣,化名李侠,从延安来到日军占领的上海,在日军和汪伪集团的眼皮底下秘密架设了电台.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物色一个女同志扮作李白的妻子作掩护.李白是湖南济阳县张坊乡人.1925年他年仅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四军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毕业后即从事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长征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3,(2):48
1934年5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敌人突破永新防线向城区发动进攻,省委与军区机关紧急撤退,却没有来得及通知无线电中队,此时,军区无线电中队政委江文得到消息后,当机立断带着电台与人员向城北撤退,两天后才与军区机关会合。人员没有损失,电台也保住了。这本应立功授奖,但当时却有人告了他的黑状,说他"动  相似文献   

4.
侯廷胤 《当代贵州》2009,(11):52-53
2008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六,天寒地冻.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鸭溪镇堰坎村芭蕉公路开山的炮炸响了.轰隆隆的声音在空旷的山中来回激荡,这声巨响,让曾经任过堰坎村支书和主任的吴吉祥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15年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声巨响,让现场八个村民组的一千多个壮劳力内心澎湃不已,几辈人的愿望终于可以变成了现实. 这是遵义县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中,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以来,遵义县结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掀起了一场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正于保合,满族,1914年10月21日生,吉林省伊通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于保合正在吉林一中上高中,在中共吉林市委负责人李世超引导下参加革命,1933年7月加入共青团,曾任吉林市团区委书记。1933年10月高中毕业,于保合被省委派到莫斯科学习无线电军事技术,后在东北抗联长期负责部队的电台、政治工作,直至抗战胜利。神秘的无线电学校  相似文献   

6.
牵手王兰英     
2004年的冬天,洪河农场职工王兰英看着"佟姐"帮助贷款养的几百只鸡一天天长大,心里暖乎乎的.王兰英有段时间没有见到"佟姐"了,心里念叨得慌,也有好多话想跟"佟姐"说.这天,王兰英早早地把鸡喂了,洗完手,拍拍身上的灰,跟丈夫董方龙说声"我上佟姐那去了",推门走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声亲切的话语,感动得许世友鼻梁发酸,眼中泪花滚滚.他"咚"地一声跪在毛泽东面前……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致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在"批张运动"中,由于一些极"左"的做法,把许多的四方面军一般官兵也牵连进去.几十年后重提这桩历史公案,许世友回忆道:"……我非常痛心,半月没休息好.加上反张国焘路线听了不少胡言乱语,有的说我们是托洛茨基,有的说我们是土匪,下面干部也看不起四方面军的同志,我非常生气,气得吐了血到医院休养……"在病休中,斗争会一天比一天开得厉害.这时,四方面军干部都来看我,没有一个不哭的.  相似文献   

8.
"丙辰清明的第一声呐喊" 1976年3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的浮雕上面,被人贴上了一篇悼词.这是丙辰清明前第一篇贴在纪念碑上的悼词.浮雕上放置了一个洁白的花圈,有29人签名.悼词不长,现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慕安 《党史纵横》2006,(2):52-53
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拐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押车的解放军拉开车门,车上下来一个老年女犯,穿戴得整整齐齐,疲惫的脸上不失几分矜持.望着高大围墙中城堡式的牢房,她喟然一声长叹,摇头苦笑:"想不到,真想不到."时为1949年7月1日.她就是汪伪"第一夫人"陈璧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首任军长秦基伟,爱玩.当红军,玩命;当支队长,玩炮;当军分区司令员,玩照相机;当纵队司令员,玩汽车;当军长,玩无线电;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上甘岭战役,玩喀秋莎.人们说,玩物丧志.然而,秦基伟却一路"玩"出了名堂.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底,我从一所职高学校的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怀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来到了军营,准备在部队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但命运似乎是故意和我开玩笑。1997年,我担负清理靶场任务,在燃烧一堆废物杂草时,一声巨响夺去了我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醒来后,当我看到缠满纱布的手,一下子惊呆了:刚来到部队,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出院后看到战友们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情形,一向要强的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虽然失去了两个手指,但还有8个健康指头,还有娴熟的无线电维修技术和要强的个性,我决不能向命运低头,要在军营创造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党史纵览》2009,(2):14-17
1949年4月23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并于次日上午攻占"总统府",这是一介令全世界瞩目的值得永久铭记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覆灭.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13.
媒体披露"响一声"电话吸费诈骗的消息后,在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彭富九将军1932年参加红军,那年他才14岁。在湘赣省军区无线电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当上了红六军团无线电报务员,从此,他与无线电通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彭富九在无线电技侦这条隐蔽战线上默默工作了几十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肖克上将曾为他题词:  相似文献   

15.
和伟 《支部生活》2009,(1):34-35
睿智谦和的施旭东自幼就喜欢无线电技术,1983年他应征入伍,正赶上部队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领导见他十分喜欢无线电技术,就送他到昆明工学院学习。当时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要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很是吃力。于是,他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作笔记外,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高中的物理课程,并钻研了许多业务书籍,初步掌握了无线电技术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那晚的路灯     
任职晋宁县六街镇青菜村大学生村官两年多来,最令我难忘的事发生在加12年1月19日的晚上。那晚,落户青菜村的20多盏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让漆黑的村庄道路一片光明。在巡村查看路灯照明情况时,我路过村民朱大妈家门口。在路灯的照射下,看到朱大妈正倚靠在灶台旁,神情呆滞地望着门外,恰巧与我双目相对,我便喊了声"大妈好!"然而,她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应我一声。我便走进了她家,再次喊了声"大妈好!"此时,她才缓缓抬起头来应了声:"哦,是小普啊。"我接着说:"大妈,今天村里装上了路灯,往后夜晚出行也方便了,还能消除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央军委与志愿军将很大的精力放在情报工作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在情报工作上下了很大气力.不言而喻,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谁占领了情报战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高点.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情报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的情报工作手段,主要有无线电监听、破译和派遣人员搜集及审问俘虏等手段.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就高度重视无线电侦察.1931年底,中革军委将无线电总队侦察台与红一方面军参谋部谍报科合并,组成总参谋部侦察科.12月,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官兵一万七干余人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加入红军,带来8部电台、40多名无线电技术人员和部分通信器材.  相似文献   

18.
晓蔚 《党史纵横》2013,(4):20-23
在中共苏区,曾有两位被称为"无线电双雄"的情报高手:一个是曾希圣,一个是蔡叔厚。我们今天要说的"蔡老板"就是蔡叔厚。蔡叔厚,1898年出生于天津。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工人大罢工。1920年夏,他到湖南纱厂任电气科科长,不久回上海,在申新二厂任职。1921年秋,蔡叔厚考取了官费的留日专科实习生,赴日本电机专门学校插班学习电机专业。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家里很穷,唯一的奢侈品是张年画,一贴就是一年.那时,农村没什么文化生活,母亲最大的喜好就是爱听评书连播,可家里没有收音杌,她的愿望也就成了奢望.隔窗相望的后院老梁家有台老式的"电匣子".夏天,窗户开着,每当对窗播放评书连播时,母亲就会对我们"嘘"地一声:"别出声!"然后便有滋有味地隔着窗户听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策应中央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发展历史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究,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共赣州市委将于2018年年底前在宁都县举办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发展历史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即日起面向全国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