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其实质在于探索一种能够同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国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在国家仍保持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国家与企业法人之间形成特定的委托与代理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处于困境的根源不在于实行公有制,而在于缺乏有效的保证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财产权制度。“两权分离”作为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即使在理论上被普遍认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个实现形式的问题,承包制、租赁制、信托制、股份制等都是常见的“两权分离”形...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把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变革为承包制,把土地的缺乏排他性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排他性的农户经营权。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把生产资料国有制变革为承包制,再变革为公司制,把财产的缺乏排他性的全民所有权最终转变为公司的法人所有权。我国的制度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财产产权安排和公平效率观念,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权利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实现的根源在哪里?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怎样理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可否有独立的财产权利?使企业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负盈亏能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宏观上涉及到国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有制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问题归结为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能否兼容。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两者不可能天生兼容,不能认为只要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就解决了两者兼容问题。必须在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才可能解决两者兼容问题。国有制的企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即垄断型国有企业仍然保持不变,这些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不兼容,甚至逆市场而行,作为国家的调控手段。另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分级所有制,类似集体企业与市场经济兼容。  相似文献   

6.
方励之在将我国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说得一无是处的同时,对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推崇备至,尤其对瑞典的“社会主义”赞不绝口,以此作为他“全盘西化”论调的重要依据。剖析一下瑞典的“社会主义”,对于进一步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很有必要的。瑞典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方励之宣扬瑞典“社会主义”的重要根据之一,是他认为瑞典经济中国有制占了很大比重。我们暂且不论瑞典国有制经济的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活动的舞台.要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政府必须有意识地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必须自觉地走向市场.而要真正实现企业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必须改革产权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现行的产权关系和政府职能不能实现真正的两权分离.原本意义上的两权分离,是指所有者依其所有权并让渡经营权取得资产收益,经营者在保证所有者资产价值完整和增殖的前提下取得占有、使用、处  相似文献   

8.
对新旧“两权分离”的再认识任保平马晖新旧“两权分离”是贯穿企业改革始终的一条基本思路,在改革之初,为了给企业松绑,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都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一系列矛盾,但有些深层矛盾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无法真正解决。”持此观点的作者认为无法真正解决深层的矛盾有:政企不分,以“产”谋私,无人负责,企业管理水平低。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解决深层次矛盾呢?他认为:“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的矛盾不仅是与国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矛盾,而且是与国有制根本特性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因占有主体的整体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因共同占有的不可分割性,而使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按照这一要求,企业应该彻底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正是体现了这一新的经济机制的要求。《企业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实行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11.
前一时期,许多人著文揭露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弊端,认为国有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有抛弃国有制代之以其它形势的所有制,才能使经济改革获得成功。本文着重对这种理论进行分析(?)出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文洪朝 《理论探讨》2007,1(2):145-147
目前国有企业的比重在逐年降低,人们已经担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能不能保证?这种担心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就是公有制比重的降低,就意味着这样做必然要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认识:只有国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只有国有制才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但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笔者的研究证明,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然后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有制。一、国有制未必是…  相似文献   

13.
从产权关系看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魏明英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在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两权分离,实行厂长负责制,使企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国有企业的活力确实有了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完善国有制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完善国有制实现形式卢福财近年来,由于我国传统的国有制实现形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经济出现不景气的状况,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欠佳,效益不高,亏损严重。努力探索和改革国有制实现形式,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效益,已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有偿出让和转让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调查邹健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这个决策,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方...  相似文献   

16.
在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过 程中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怎 样安排,能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同私有制来一个“一刀两断”?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坚持社会主义而进行了所有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其中国有制是最主要的部分。人们出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向往和对私有制的憎恶,一心一意建立以国有制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也就成了天经地义。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7.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位置。间万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分离、转换经营机制等几个阶段,但经过了上述种种改革过程,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仍旧不尽如人意,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甚至难以为继。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没有从根本上克服国有企业经营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种种弊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名义上是法人,却不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国家实际上还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两权分离理论与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李建兰"两权分离"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理论思路,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理论思路的引导下.国有企业普遍推行了承包、租赁等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但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实际上并未达到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发展有力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促进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要加强理论研究。国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方向是趋同,实现趋同的动力是改革,结合点是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依据西方国家掀起的私有化浪潮的若干表象,作出资本主义国有制寿终正寝的判断,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而由这些国家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和作用减弱的现实情况,便断言“国有制在世界范围内走到了尽头”,而且推论出我国的国家所有制企业也不能维持其原有的地位,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这种逻辑更是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