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吟咏古典诗词,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可以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社会推动力;可以弘扬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中国曾以文化立国,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初是从文化认同开始的。中华文化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命脉的重要因素,民族复兴的进程不能缺少文化自信的支撑。在当下所强调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题中之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和改革中积淀的现代精神为动力,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对传统文明的创新发展。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历史自信、在创新发展中重塑历史自信,发挥人民历史主动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是激活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确证。开创文明自信的新篇章,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发扬先进文明,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示中华文明开阔的世界意识。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相结合,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实践和文化成就,从不同维度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百年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本文尝试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和形成。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领导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百年实践总结和理论结晶。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5.
“微”传播是当下较为活跃的传播模式之一。为适应文化自信建设的需要,在对“微”传播进行语境定位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微”传播模式,建构文化自信建设的三个维度,即:古为今用,重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重视传播革命文化;顺应潮流,重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此维度上勾勒出文化自信“微”传播的战略方式:一是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二是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激活创新性思维;三是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世界文化一道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程度影响着公民在个人、群体与国家关系上的态度和行为。对内蒙古青年国家认同状况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青年在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国家发展前景的预期和国家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三个维度的测量值较高,这是保持和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在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国家民主法制状况的评价和国家社会管理状况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量值相对偏低,这将会对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抵御错误腐朽思想;有利于凝聚共识,增强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当前,要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诸多难点问题,努力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潮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藉此多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维度是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历史维度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价值维度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髓;实践维度是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可能根植于其深厚的历史根基、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成功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以及抵御错误思潮入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从主体来看要认知历史,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意识;从客体来说要立足新时代,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夯实文化自信基础;最后在内容上要创新文化发展,丰富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信是对自己高度认同的坚定、是一种对别人高度包容的从容。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可和总体肯,  相似文献   

11.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能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以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现状,比较不同学科背景和政治面貌学生的认同差异,以期分层次、分类别和多维度地开展大学生"三个自信"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的统一应是在两岸在文化认同之上的内在统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化进入文化自信阶段,坚定文化自信可为两岸文化认同提供核心原动力。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增强两岸文化认同的路径选择: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两岸经贸合作促进文化认同;进一步拓展两岸青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营造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介质,是一个国家始终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精神基石。但是在思想多元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对中华文化理解片面、盲目信任"西学"等问题。对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推进下,亟需秉承整体推进的原则,从高校、教师、学生和网络这四个维度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大学生站稳文化立场,奏响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传统优势,促进高等教育发展,都需要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无论是道路自信的认同还是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认同,都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予以准确把握。当前高校统一战线成员要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讲话为基础,正确理解、把握和阐释"三个自信"的内涵和要求;要积极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重要作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当前高等教育实际,以"三个自信"凝聚力量,助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统战文化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即坚持一致性的政治认同下的多样性的综合体,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和包容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集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增强统战文化自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统战事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新时代统战文化自信,需要以"四个坚持"为着眼点,以增强"三种能力"建设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警察职业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凝聚了大学生对警察文化的思想共识;文化自觉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唤起了大学生对警察文化价值的反思和创新;文化自信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大学生自觉投身警察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以十八大精神为导向,将文化育人功能渗透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强警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生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意识形态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现实维度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话语困境、技术困境、监管困境和认同困境,亟须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鼓励师生共建网络育人平台,设置动态监控和安全预警,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坚定文化自信须正确把握"向前看"与"向后看"、"向上看"与"向下看"、"向内看"与"向外看"三个基本维度的辩证统一,实现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国内与国外的统一,形成中国文化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  相似文献   

19.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最新凝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将它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党执政新理念的响应、宣传与践行;二是本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有助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四是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同与自信。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记忆既是共同体成员对历史进行回忆、反思和承继的动态过程,也是唤醒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价值追求与行动意志的积极力量。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路径中,历史记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在厘清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互动逻辑的基础之上,探究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价值,为传承历史记忆以建构国家认同发掘具体理路,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为国家认同的建构强基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