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乐山是多民族的市。在少数民族中,以彝族人口最多。彝族聚居在峨边、马边两个民族自治县和市辖金口河区(享受民族地区待遇),乐山民族地区就是指的这“两县一区”。“两县一区”共辖55个乡镇,372个村,共有36975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7%;幅员面积5376平方公里,占全市41.91%。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乐山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一、乐山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为应对国际新形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三线企业的布局和建设,对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以乐山地区为样本,通过全面回顾三线建设在乐山地区布局的时代背景、建设情况,深刻剖析三线建设对乐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乐山地处四川西南部,工业基础相对雄厚,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近年来,乐山经济快速发展,但工业结构性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乐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乐山工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调,2000年轻重工业比重为27%:73%,与沿海发达地区形成强烈反差(沿海发达地区轻  相似文献   

4.
乐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要促进乐山彝族地区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彝族地区旅游转型。  相似文献   

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乐山是四川经济版图的潜力股,日趋雄厚的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了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但乐山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更好更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乐山应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融入成都都市圈;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智"造强市;增强人口流失危机意识,加快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6.
站在"千亿俱乐部"的新起点,扎实推进"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促进乐山更快更好更高发展,奋力开创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新局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乐山坚持推进  相似文献   

7.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乐山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城市,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旅游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乐山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重视不够、发展规划缺乏、经济价值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政府、社会、生产者都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克服困境,抓住机遇,保障乐山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乐山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是制约乐山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各种矛盾纠纷有所增多,直接影响到乐山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民族工作与形势任务的要求存有差距,仍需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提高认识,共创和谐;以法促建,保证和谐;加速发展,推动和谐;培养干部,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9.
乐山电业局始建于1969年11月10日。现有职工3000余人,辖11个供电局,担负着乐山市、眉山地区及成都、雅安部分区县共计25个县(市)的供电任务。有固定资产原值约8.9亿元,1997年售电量达34.67亿千瓦时,1998年超额完成国家售电任务。1988年经国家经委确认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1999年经省电力局认可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三十年来,乐山电业局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四川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乐山是一个多民族的市,“两县一区”在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眉山成立地区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地位更加突出。如何加快我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是关系我市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一个政治问题,而经济发展则是民族地区一个核心问题。 一、行政区域划分后对我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 行政区域改变后,我市的市情发生了变化,对我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民族地区区情的相对变化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 1.民族地区地域面积占全市的比重增大,乐山的民族特点更加突出,民族地区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上升。行政区域改变后,我市民族地区行政单位没变(县级),其区域面积5376平  相似文献   

11.
丝绸业是乐山市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80年代后期高速发展,产量连年攀升,出口量猛增,曾一度为乐山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就业、改善职工生活起到过重要作用。90年代中期,该行业发生了严重亏损,至今仍然困难重重。面对入世和西部大开发,业内多认为该行业能明显获利。而实质上,对乐山而言,入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冲击同在的。 一、乐山丝绸业的特点 乐山丝绸业不仅具备我国丝绸业的传统性质,还有其特有的一些特征: 1.生产萎缩,产量下滑。仅乐山市中区,1995年可生产蚕茧37078担,而到2000年减至9000担。生丝、坯绸出口市场几乎丧失殆尽。入世对乐山而言,实际上意味着乐山丝绸业还需要在供求已相对稳定的市场中重新开辟出口贸易途径。 2.蚕农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降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调动了蚕农积极性,另一方面带来了单户桑园过度分散、经营规模过小的弊病,桑园和其他农作物种植呈现插花式交替,农药污染和交叉污染时有发生;再加上蚕桑生产涉及种养二业,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等特点,以及由农村致富途  相似文献   

12.
乐山物华天宝,水秀山灵,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阳刚雄壮与阴柔秀丽相渗透,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独特的魅力。乐山旅游资源丰富,以轴(乐山大佛,峨眉山)连点的旅游网络已形成。乐山大佛属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艺术珍品,巍峨俊秀的峨眉山,气势磅礴,堪称“峨眉天下秀”,是颇带神秘色彩的“仙山”。以乐山大佛和仙山峨眉为轴心,一个星罗棋  相似文献   

13.
把乐山建设成为四川文化强市,是市委、市政府建设“活力乐山、诚信乐山、和谐乐山”的宏伟目标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四川文化强市建设,服务和服从于乐山建设“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大局,始终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不仅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而且为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乐山应积极、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努力在建设美丽西部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乐山应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抓好"四个着力":着力打通大通道、着力促推大开放、着力优化大城市、着力发展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指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必须更好更快发展。结合乐山实际,乐山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关键领域应该是工业,乐山工业的发展对乐山全局性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本文针对乐山工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乐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促进乐山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乐山是中国的七大长寿之乡之一,乐山的土壤、山水、空气和气温也得天独厚,有利于健康长寿和思维的活跃。乐山地质决定了乐山不会有强烈地震,是诺亚方舟。今后的新区和绿心建设仿八卦,以解决交通拥堵和留不住游客的问题,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乐山旅游业历经了30年的发展历程,旅游产业已成为乐山市的重要产业。但其旅游产业价值和品牌效应,横向与国内外同类地区和城市相比,与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相比,其发展速度、品牌形象、规模效益、旅游品种的多样化和经营模式已有较大的差距。乐山需要确立一个新的旅游主题形象,走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为此,提出应当整合乐山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山水城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之路,通过创新旅游发展的理念和手段,提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使乐山旅游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乐山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作风建设上提出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改进作风,推动"作风兴市",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本文从我党优良作风传统出发,介绍乐山作风建设顺应了我党作风建设的要求,并客观分析乐山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强调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四个反对、四个大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个世纪的一九六二年,乐山大学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下马;乐山地委党校同财贸干校合并,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上山。党校从"月塘"搬迁到大佛寺,一下获得了两笔巨额"财富":一是接收了乐山大学上万册图书;二是享有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绝景和凌云寺里的无价之宝。当时的凌云山是寺中有校、校中有寺,校寺连体、难分轩轾。来党校参加培训的学员背着背包沿着石梯上山,在"一笔龙"潭前停步,还有大肚罗汉笑脸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省委书记张学忠在峨眉山考察时提出:要把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山。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一种思路。建设"中国第一山",我们应充分发掘"名山、名佛、名城、名人"的文化内涵,找准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展示文化旅游的风采。 一、建设"中国第一山","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不可分割 "名山、名佛、名城、名人"是乐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建设"中国第一山"的四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乐山大佛-峨眉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仍是乐山发展旅游业的最大无形资产,是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