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党建新常态,而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解决党内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强化党内监督必不可少。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党内监督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监督的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探讨加强党内监督的路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时间里,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执政党自身的变化,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从严治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根本上还在于强化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本质是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其核心则是对权力的制约。相比于外部监督的倒逼力量,党内监督有着更强的主动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预警机制和自我保护措施。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工作实现了战略跟进和顶层突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党内监督,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党内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提出要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完善与创新党内监督的体制与机制,重视道德监督建设;主张健全与完善党内监督的保障性机制,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这些思想对于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笔者认为全会关于党内监督方面的条例修订适逢其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守纪律、讲规矩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并一直遵  相似文献   

5.
正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发布。《条例》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安排,它的实施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版党内监督条例是对旧版党内监督条例的继承和创新。比较而言,新版党内监督条例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比较突出的方面主要有体系、体例、体制的内容。在体例方面,新版党内监督条例分为8章。第一章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高位阶的党内法规,构建了我们党内法规的牢固防线,开启了制度治党的新阶段,并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了新思路、新理念、新动力,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发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要求,中央以及中央纪委、中央有关部门围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加强党员和干部管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规范廉洁自律工作和党内政治生活等,出台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成果和做法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问:《条例》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修订这部党内法规?答: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修订《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一段时期以来,有的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从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出发,着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各级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肃党内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为完成重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为党员队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充分表明党中央"不忘初心,书写从严治党新篇章"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必将使我们党更富生机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创民族复兴伟业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亮点解析     
正体现管党治党创新成果:提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遵循《条例》深入总结党内监督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遵循,对于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转变成了正式的党内法规文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一、修订《条例》为推进党内监督与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提出加强党内监督已经比较久了。2003年制定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第一个关于党内监督的专门文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两学一做""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已成为常态。要求我们要坚定"四个意识",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立足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庸俗化、娱乐化、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服务敞开大门听群众意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坚定理想信念、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抓好重点教育和专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做到全面用力,又要实现重点突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抓好严明纪律这个关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其成为规范党员行为的硬约束;端正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把干事创业、勇于改革、敢于担当、作风扎实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让那些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创新基层党建,巩固执政基础;坚持反腐倡廉,深化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领导,具备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以来,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合实践,党的建设经历了"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演进过程。在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应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全面结合,形成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监督合力,实现行使权力与担当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是我党建党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实施,是党内建设的里程碑,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将从根本上解决党内腐败现象,提高执政党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中参政党职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让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优势互补,形成对权力监督的整体合力,增强从严治党实效,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价值。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价值和生命力。民主监督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监督机制缺位,操作实践不足;监督意识不强,评价反馈缺位;监督能力不够,组织力量欠缺;监督信息不畅,获取渠道受限。民主监督机制创新的方法与路径主要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评估考核,激发监督动力;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升监督能力;丰富信息渠道,增扩监督路径;发挥比较优势,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背景下,党内监督不论是从制度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就目前看来,党内监督仍然存在着监督主体缺乏积极性、专责机关独立性不强、监督实践长效性不足等问题,影响着党内监督实践的顺利开展,而党内监督又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高监督主体积极性、保障专责机关的独立性、增强监督实践的长效性,有步骤、有目的地完善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