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峨边经济,要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突出山区特色,做好农民增收文章;充分利用彝区扶贫大好机遇,突出抓好农房建设;丰富旅游内涵,做大旅游产业;弘扬彝族文化,实现文旅互动。  相似文献   

2.
<正>马边地处乐山、宜宾、凉山结合部,县域面积23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9个社区114个村,总人口22万人。马边县情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小凉山彝族聚居县。马边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西壤峨边、东接屏山、南连雷波、西临美姑,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彝、汉、苗等29个民族,彝族人口占47.5%,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彝族自治县。二是自然资源富  相似文献   

3.
峨边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但其与提升黑竹沟旅游品牌形象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要努力构建繁荣峨边彝族文化的平台,积极培育和保护峨边彝族的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峨边彝族文化传统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加快提速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峨边明确文化发展目标,打造文化品牌,通过成立研究会、举办艺术节、申遗等手段,努力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并逐步形成别具一格的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今后,峨边在文化品牌建设中还应重视科学规划,坚持研究与开发并重,重视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使峨边文化走出更宽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彝族家风是彝族文化的缩影,是读懂彝族的基因密码。建设彝区优秀家风,事关彝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事关彝区的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和谐繁荣。加强新时代彝区优秀家风建设,要抓住彝族家风家支化、习俗化、封闭性、稳定性等特点,从筛选彝族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彝族优秀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收时代精华,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发挥家支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各民族家风的交流与融通,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峨边,地处川西南小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毗邻,距乐山大佛108公里。大渡河水横贯东西,成昆铁路、省道306线纵横全境。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峨边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进出大凉山和攀西经济走廊的重要中转站。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甘嫫阿妞"成为第二张名片。国家级森林公园黑竹沟是峨边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峨边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  相似文献   

7.
峨边要祭抓综合扶贫开发的契机,因地制宜、重主体、强化支撑、提升品质,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改善居住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彝区形象,让彝区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总人口53.97万人,由汉、彝、苗、回、壮等21种民族组成,其中彝族人口约20万。彝族支系分有阿细、阿哲、阿乌、撒尼、大黑彝、小黑彝、白彝、古泼等。阿哲是弥勒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多居于五山乡、巡检镇等地,总人口约5万人。  相似文献   

9.
如何充分创新深化彝区"大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促进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彝区"大和谐",峨边彝族自治县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紧密结合峨边"彝区""、山区"特点,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全力化解矛盾、营造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进出大凉山和攀西经济走廊的重要中转站,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做大做强电冶工业,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把峨边建成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的窗口和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努力实现建设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和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彝区社会治理应当法治化,但选择现代国家法还是传统习惯法乃是一种基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利益考量。仅以"国家法"这一外力方式来推进彝区治理法治化进程是不够的,且推行不当还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基于彝区熟人社会的特征,彝族习惯法在彝区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应占据重要地位。但应当发挥国家法在改良彝族陈规陋习、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进而形成多元的法治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彝族习惯法作为我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至今在彝区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什么是彝族习惯法?它是不是法?与国家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它有何意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正确处理好它与国家法的关系,从而促进彝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加速峨边彝区全面小康进程,必须把握"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精准脱贫"三个关键,重点在推进脱贫攻坚工程、重大交通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发展等方面着力,同时针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把争取上力和激发内力有机结合,解决事关长远的迫切问题,推动彝区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古在历史上是重要的世俗权威,是彝族习惯法最主要的传承者,彝区的绝大多数纠纷和矛盾都由德古依据彝族习惯法解决,德古是彝区最重要的稳定力量。现代社会,彝区纠纷解决的权威出现了多元化,与国家权力有关联的乡村政治精英、乡村派出所、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等都涉足纠纷解决,纠纷解决不再是德古的专利。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德古与国家权力没有关联,再加上其知识固有的局限性,解决纠纷的数量显著减少,解决纠纷的种类明显变窄,使得传统德古的纠纷解决权威式微。  相似文献   

15.
小凉山下明珠放彩,大渡河畔溢彩流金。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这片广袤美丽的热土。历经千年的嬗变,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独特、鲜明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16.
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是实现彝区脱贫发展的重大举措,彝区发展关系到乐山市实现经济社会整体跨越式发展。但当前制约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问题不少。为了进一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应当科学规划,夯实基础,促农增收,进一步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凉山下明珠放彩,大渡河畔溢彩流金。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这片广袤美丽的热土。历经千年的嬗变,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独特、鲜明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18.
正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西南小凉山区,处峨水之滨、峨山之麓,"峨边"由此得名。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千米,辖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人口15.3万人,其中彝族5.6万人,占36.6%。境内崇山峻岭,绵亘起伏,巍峨磅礴,沟壑纵横,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开"的垂直气象景观。峨边,历史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越。有林地面积277万亩,森林覆盖率76.6%,全省排名第一,是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峨边彝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影响彝区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婚丧习俗方面,以金钱、学历、工作衡量身份地位的婚姻"双高"和丧葬过程中铺张浪费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从法治途径着手探索,采用法治方式才能从根源上有效遏制当前的不良婚丧习俗,切实解决好婚丧过程中的"双高"和铺张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楚雄彝绣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十二五”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全力推动楚雄彝绣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使一绣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惠及5万绣娘的指尖经济。截至2022年11月,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12户),绣娘5.7万人,人均年收入2万至4万元,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绣场变市场”3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