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是世界性的现象,也是全球的公害。腐败在我国产生、蔓延有其自身比较独特的社会经济原因及文化背景,深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遏制和治理腐败的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组织意义上认识腐败——兼析腐败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对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描述,而不是对具体个人行为的界定,腐败现象的特征并不是腐败的特征。一些违纪、违法行为的增多是因组织腐败而造成。组织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监督制约机制,组织的微观结构决定组织的品质。治理腐败的关键是增强组织活力,活力来自良好的组织机制,机制产生于合理的组织制度,制度植根于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政治体制,治理腐败要靠组织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政社分开改革意在从源头切断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利益链条,然而在某些地方政社分开改革后却出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谋腐败和社会组织滥用职权腐败等新的问题。社会组织腐败治理成为政社分开中迫切需要化解的重要课题。随着政社分开改革的推进,各项改革法规和政策中腐败治理措施相继出台,但是由于腐败的错综复杂环境以及与各领域高度关联性,使得法规政策制定名目繁多,却出现"制度重复""制度冲突""制度无力"等政社分开中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现实困境。因此扭转这种困境的路径就是分步化解政社分开中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软肋,综合考虑各项政策法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支撑,以及全面深化政社分开中涉及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重要改革,从而构建政社分开与社会组织腐败治理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出不同的国家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政府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就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范式。在我国现阶段,可以概括出五种政府治理模式:市场型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参与型政府治理模式、阳光型政府治理模式和亲情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腐败的社会治理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方式,需注重强调社会力量在制约公共权力和腐败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建设国家廉政体系、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反腐模式社会化方面来讲,以社会治理腐败具有其必然性,而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夯实反腐败社会基础、创新腐败治理模式、提升腐败治理实际成效、提高腐败治理几率、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腐败”一词原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蜕变和腐烂,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作为“权力腐败”的简称。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存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阶级社会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  相似文献   

7.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历史上各个社会之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上升趋势。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体制的缺位与弱化以及旧的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是产生腐败的原因。所以积极防治腐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腐败行为一般都伴随着一定形式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人的心理活动来对腐败生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剖析各种腐败行为和现象,而且有利于我们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这种弊病。 (一)人性论的局限 有的同志撇开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而从西方哲学人性论中寻找腐败的根源。这种人性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总是自然地追求金钱、地位和权利。在现实生活中,腐败者的确是一些自私自利、欲壑难填之徒,从这一点来看,人性论者似乎找到了腐败的根源。其实不然。首先,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高度 ,论述了腐败的特征 ,腐败产生的阶级和社会根源 ;要认清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 ,坚持标本兼治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0.
党员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大威胁。解决腐败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其前提是找准病源,研究者对腐败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深入而独到的见解,我们认为外部(客体)的体制、封建贵族以及不良文化环境因素和内部(主体)的不重视主观世界改造、放松个人修养的共同作用,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理腐败的斗争中就必须重视从文化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一、腐败的产生及其历史表现腐败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并根植于剥削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对干滋生腐败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除了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政治的,以及西方的时髦观点──“寻租理论”之外,最根本的是由权力的自身特性决定的。在剥削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这种腐蚀性,加之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泛滥的总源头。所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如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早已明确指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行为主体的个人素质、行为主体职务的可利用性以及外部因素对行为主体的不良诱惑等都是产生或诱发腐败的原因。治理腐败,必须从治理权力腐败入手,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积极探索遏制权力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不仅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焦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腐败的成因做过解释,本文主要从其产生的时代特征来阐述,以及分析了我国腐败问题的独特成因。从这些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治理腐败最有成效的方法在于完备的规则,而非很多学者认为的高薪,也非道德说教。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只能伴随着私有制的终结而终结。资产阶级思想家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进行制度设计的。在这样的逻辑框架内,腐败只能通过加强监督和严惩进行控制而不可能根除。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的历史阶段,腐败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杜绝。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形态,具备反腐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一个追求司法公正和社会治理方式合理、高效的社会里,司法独立从来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然而,任何权力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惩恶扬善,但如果不受制约,也可能因膨胀而行不义。“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条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6.
城乡分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因城乡分化而导致的社会结果是不同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现代社会城乡分化的逻辑结果包括基层政府的弱化、现代农民的分散性以及"三农"问题自我循环性。从城乡分化的历史逻辑视角来分析我国公共治理观念与结构现实选择,可以在更宏大的视野下理解新农村建设战略布置深层意涵,即城乡统筹协调为先导的"元创新"理念下的公共治理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微信作为一种基于商业目标而开发的网络平台,其公共属性的发挥存在着利益前提及功能限度,在其迅速风靡并深度介入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微信将对公共治理目标及其实践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公共治理评估的WGI框架体系,分别考察微信在发言权与责任、政治稳定与无暴力程度、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及腐败控制等领域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功能整合与规则整合之间存在的张力、碎片化的信息消费趋势以及复杂的网络社交形势等,则是催生微信负面影响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角度看,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寻租理论的制度揭示,说明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而当腐败收益大于成本时,腐败便成为现实。因此,要成功治理腐败,必须通过弱化人的自利本性、遏止寻租行为、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等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立法。  相似文献   

19.
"亚腐败"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土壤,是腐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私利性、模糊性、普遍性和衍生性四个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当前,"亚腐败"在我国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具有蔓延之势。它在我国公务员中的产生具有深刻的伦理原因,必须从伦理上找寻治理的对策,才能收取实效。主要的伦理对策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树立正义观、铸造职业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增强伦理自主性以及筑牢拒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法制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警察职权腐败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警察不作为和不当使用自由裁量权,是警察职权腐败的重要原因。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和强化公安管理等手段预防并杜绝警察职权腐败,才是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得到保证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