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指出莆仙人文化性格呈现出的双重性,是莆仙人区域群体意识和风尚、习俗长期积淀、交融的结果.文化思想上对儒家正统的迷恋、追求与地域处于边缘状态的矛盾,是导致莆仙人文化性格双重性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 ,我校与杭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浙江精神与杭州人”的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领导、专家有邓伟志、沈者寿等十余人。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浙江精神与杭州文化的关系”、“杭州传统文化与杭州人”、“杭州人的文化性格如何与新世纪接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许多颇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相信这次会议对杭州人文化自觉的增强与人文精神的提升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杭州传统人文性格具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功利世界与意义世界平衡、自身与他人相安包容、休闲和劳作的协调、性灵文化与官学文化的并举、本土文化与外埠文化的融合等特点;也具有大气开放精神相对不够、吃苦耐劳精神相对不强、坚毅执拗和特立独行的价值追求不足等弱点;在当代的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扬长避短,对杭州的人文性格进行反思并加以提升,使之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穆森 《理论建设》2001,(4):41-47
本文旨在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全文在对文化自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共分三个部分展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神圣使命;沿着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塑造人文精神”、“推进和谐创业”、“提高生活品质”等战略举措,形成了杭州发展特色的三个标志。以提高生活品质作为统领杭州城市发展的总体理念和品牌,体现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积淀、现实综合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体现了杭州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和发展目标。提高杭州城市生活品质,并将之作为统领杭州城市发展的总体理念和品牌,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一、生活品质: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定位第一,生活品质是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将提升生活…  相似文献   

7.
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这一问题的提出是由于,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二是长三角竞争日趋同质化,三是杭州发展步入新阶段;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应把握三个理念,一是文化为根,产业为基,二是发展为本,三是竞合为"桥",多赢为"岸";深化杭州差异化发展要着重关注三大重点,一是产业差异化,二是文化差异化,三是环境差异化.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的思路、格局和战略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观.新的文化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提升.紧密联系杭州文化工作实际,提出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文化发展观,应注重提升和强化“五个方面“的意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动杭州文化新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造就了杭州的女装产业。杭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塑造了杭州女装的江南地域风格,杭州的生活方式决定杭州服装融休闲、时髦、实用于一体的设计特点。杭州女装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起步、90年代的市场培育和2001年政府大力扶持的发展阶段后,杭州正在为把杭州打造成“中国女装之都”、打响“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品牌而努力。一、杭州女装产业和杭州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1·杭州女装产业的兴盛依托杭州独特的地理和经济环境。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综合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10.
杭州人文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研究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新人文精神的关系 ,提出新人文精神源于杭州历史文化传统 ,这种人文精神就是精致和谐与大气开放。不仅精致和谐是杭州历史文化的特征 ,大气开放也是杭州文化的优良传统 ,是千余年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弘扬人文精神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有利于培育创业精神 ,有利于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文化经济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弘扬新人文精神 ,应努力做到政府倡导与民间努力相统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相统一 ,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革命文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自信:党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是社会历史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概念越基本,越是很难给出一个精确清晰的定义。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各方比较认可的广义上的文化,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2.
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杭州能被称为“人间天堂”,除了因其风景秀丽,商贾云集之外,更由于它文化灿烂,人才荟萃。的确,从“文化”角度来说,杭州的地方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在祖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杭州早已有“人物都会”之称,杭州的文化积淀丰富,人文之胜比比皆是。因此,杭州又被人们称为“文献之邦”、“文物之区”、“宗教胜地”、“书画之邦”。此外,杭州在教育、美育、民间文艺、工艺、园艺、丝绸、药业、饮食、风俗等方面,也各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对目前杭州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杭州文化的特点良渚文化和余(禹)杭这个地名已经表明杭州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迁入杭州地区,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对于杭州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造就杭州人的观念或者说杭州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湖及其周边的秀丽风景。徐杰舜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分析》以及倪建中主编的《人文中国》等书对于杭州文化的特点都做过比较生动的描述,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是安土重迁,由于美丽的风景和比较繁荣的经济以及便利的生活环境使得杭州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一种特别强…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源于党与政府的重视,经济发展的推动,思想文化的启迪,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女性自我观念的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女性领导者能更加充分展示自身特有的形象魅力、性格魅力、情感魅力,并在这些魅力基础上融合形成女性特有的领导魅力.这在某些方面,造就了男性不可比拟的领导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杭古运河(杭州段)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旅游开发的新热点。结合杭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杭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类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作模式上应紧密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性格和专业特点,发挥艺术院校的文化资源和专业优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杭州历史名人对杭州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运用好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9)
正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正北方,地域辽阔,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相邻八省区。外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具有浓厚的边境文化资源。长久以来,这里都是多民族和谐聚居,各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特。内蒙古辽阔壮美、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内蒙古人民热情豁达的性格魅力,不断吸引着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旅游业的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被突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杭州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杭州在保护文化遗产、探索提炼城市新人文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文化杭州的魅力。杭州文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找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