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边及亚太     
朝鲜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说,由于美国放弃了1993年6月朝美“共同声明”有关不敌视朝鲜和不对朝鲜施加核威胁的规定,朝鲜将不再接受《核不扩散条约》中的安全保障协议的约束,并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11日,朝鲜再做惊人举动,宣布将重新启动1999年冻结的导弹试验计划。消息传出,整个国际社会为之震惊。由于朝鲜退约意味着平壤将不再履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与朝鲜半岛是东亚地区两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韩南北关系的变化动向,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形势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问题或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问题的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内战的延续,目前呈现尚未统一的政治对立状态;后者是国际社会强力介入造成的朝鲜半岛分裂及出现“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10日,朝鲜退出核不扩散体制,美国做出强烈反应。美朝第二次核危机出现。朝鲜认为美国拒不履行核框架协议中的承诺和布什执行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迫使朝鲜采取重新启动核设施的“自卫”行动。布什认为朝鲜的行为破坏了核不扩散体制,挑战美国的权威,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决定对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政策,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并动员国际社会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由于美朝彼此敌对,缺乏信任,因此解决朝鲜核问题将会是艰难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呈现强劲反弹、升温,成为与金融危机、气候变暖相提并论的国际关注热点。国际核裁军曙光再现,美国核军控政策和策略高调调整;美、俄缔结双边核裁军新条约;多边核军控议题出现一些松动;核安全问题凸显;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取得成果。这表明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军控政策和策略的调整。但总体来看,美国核军控与裁军政策的调整仍是虚多实少,其核武器政策的两大战略目标:核威慑及防扩散不仅丝毫无损,还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葛腾飞 《国际政治研究》2004,(3):104-111,141
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视角 ,对各大国 ,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在朝鲜半岛政治进程中扮演的地位和作用 ,对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日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作用予以分析 ,认为伴随着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的日渐上升 ,在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势中 ,将最终形成一种实质上的三方架构 ,即“陆权国家 +海权国家 +朝鲜半岛自主性力量”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试析核不扩散机制的长久维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作为一种较难维持的多边安全机制,核不扩散机制为什么能够长久维持的问题,并指出已有解释的不足。然后分析无核武器国家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合作态度对机制长久维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从利益基础和理念基础两个方面对大多数无核武器国家的合作态度作出解释。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核不扩散机制所受到的主要挑战。为维护国际安全秩序,核不扩散机制的长久维持是国际社会的现实需求。这需要国际社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尤为迫切的是,美国需要及时调整现有的不合理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举行“中国方案”展现责任与担当
  4月1日,来自全球超过50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峰会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倡,主要围绕核裁军、核不扩散、核安全、核能四个方面展开。近年来,恐怖势力日益猖獗,国际社会对核恐怖主义的担忧随之上升。加之日本福岛核泄漏、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等因素影响,核议题在全球治理清单中的排序明显上升。奥巴马也希望以核议题为突破口,通过推动核安全治理进程,为其“政治遗产”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反映出冷战后10年积累的某些矛盾有所激化,呈现出局部紧张、局部动荡和爆发局部战争的不稳定状态,但还不至于破坏总体缓和的态势。 反恐合作推动了大国关系重组。“ 9·11”事件使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美国凭借其超强实力,霸气十足,不再把国际条约视为全球安全的保障,肆意违反和破坏国际安全条约,采取只遵守对己有利的国际条约的机会主义立场。美国借反恐推行“霸权统治”,推出“邪恶轴心论”,调整核战略,正在形成以单边主  相似文献   

9.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国际社会为减少因核武器的横向扩散和纵向扩散带来的核战争风险,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和推进核裁军,从政治安排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对核武器及其技术、材料、设施以及相关的核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尽管它是冷战时期核大国在军备控制领域相互斗争与妥协的产物,但仍对防止核扩散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年未,金正日逝世的消息成为世界政坛和国际政治领域最令人震惊也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人们在瞠目之余,对金正日离世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更加关注。无论如何,作为世界政坛中的风云人物,金正日的逝世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及世界地缘政治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 专业 ┃姓名 ┃ 研究方向 ┃ 题 目 ┃指导教师 ┃┣━━━━━╋━━━━╋━━━━━━━━╋━━━━━━━━━━━━━━━━━━━━╋━━━━━┫┃ ┃ ┃ ┃朝鲜半岛的分裂与中国入朝参战起源研究 ┃ ┃┃国际政治 ┃金景一 ┃亚太政治与经济 ┃——围绕着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与南北分裂 ┃陈峰君 ┃┃ ┃ ┃ ┃时期的朝鲜半岛关系 ┃ ┃┣━━━━━╋━━━━╋━━━━━━━━╋━━━━━━━━━━━━━━━━━━━━…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冷战时代的遗产,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去年10月,因朝鲜的核开发计划而酿成的一场危机,又使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陷入迷雾之中。众所周知,战后,美国一直执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对朝的做法虽有所变化,但实际上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没有脱离“不统不乱,不战不和”的底线。克林顿时期采取了“软着陆”政策,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布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奇迹背后的阴影笔者在2003年时,曾经提出中国进人“国际摩擦时期”的概念,指中国在崛起之中必然引起国际经济、政治的不平衡,进而由平稳崛起的前期逐渐过渡到摩擦的中期,其表现可能是贸易、投资、宏观(如人民币汇率之争)以及政治、文化诸层面的各种摩擦。有人将2004年称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率高达5%,增长几乎遍及全球的每一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独立报》2006年3月1日发表文章指出,俄国防部的将军们正考虑退出《中导条约》。这一消息的出现显然与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有关。“伊斯坎德尔”的射程并未超出《中导条约》规定,因此其应该不在俄罗斯计划重新构建的新战区级打击体系之中,但需求旺盛的国际市场完全有能力为“伊斯坎德尔”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新书讯     
本书是《国际政治概论》的第三版。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概述一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前沿发现和新视角。全书分为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全球化、主权、国际冲突和民族主义等概念,提供理解国际政治的框架与主干,“新的议题”部分追踪国际恐怖主义、个人与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17.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对美国的重要性要低于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朝鲜半岛战略竞争和博弈中,中美两国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从长期来看,中国可以接受一个中立的朝鲜半岛,同时也必将走向"深蓝",而美国则不得不从朝鲜半岛和日本缩减驻军。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天平在1999年5月8日清晨突然失去了平衡。随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精确制导”导弹的袭击,使馆主楼被摧毁,至少3名中国公民死亡,20多人受伤,国际政治和外交格局中令人震惊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了。科索沃看来真的要成为“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法理台独”的“国际法形态”是台湾当局借助“条约”和具有“准条约”性质的“非官方协定”等规范形式,为其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法效力,臆造“台湾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的总称。“国际法形态”的发展历程可分为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前的前导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起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发展阶段。在前导阶段,台湾当局形成的“正式外交关系”和“实质关系”的并行模式为后续“国际法形态”的起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存策略”和“政治印象”;在起始阶段,台湾当局放弃一中原则,在相关规范中不再反对“双重承认”,转而谋求凸显台湾的“国家属性”;在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国际和两岸形势,台湾当局推动“国际法形态”的重点转向树立“台湾国家形象”、深化“实质关系”、以“域内法”弥补“国际法”不足等方面。总结其变化趋势可知,围绕“存在证成”这一逻辑主轴,台湾当局先后采取“中国代表权”“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三种博弈策略。可以预计,台湾当局未来可能采取“以实补名”“超越主权”“以小博大”等策略,继续推进“国际法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4,(6)
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说世界已进入核扩散乱世,似乎并不为过。朝核问题实际与印巴乃至以色列核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认为自己有权发展核武器,自己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也有印度首开打破NPT约束的先例。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朝鲜就不可以?平壤搞不明白,华盛顿也没说清楚。就这样,自从美国对印度突破NPT的行径姑息迁就以来,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诞生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任何国家去效仿印度、巴基斯坦的作为,有的只是对强弱利弊的权衡。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的伊拉克版核查与制裁套路无疑是"此路不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美国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7个被纳入核打击名单中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在朝核问题6个会谈国家中间居然占了3个!而解决该地区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恰恰需要这些国家的磋商与合作。随着大选的临近,布什为争取连任,迫切需要在朝核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