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资金流的建设是实施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组建长江开发金融保障体系和建立长江金融带是促进长江流域各种金融要素自由组合和流动,实现流域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资金数量、金融发展历史、现状,建立长江金融带的目标模式是:以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流域融通资金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以南京、武汉、重庆为国内金融中心,辐射和带动流域内大中城市和地区的多级金融中心,建立一个系列化、经营型、开放式、多功能的现代化地域金融市场。系列化是指长江…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27日,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江商报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长江经济论坛在湖北省委党校举行。论坛以"长江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题,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重庆等省市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让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长江金融网络基本情况简介 (一)长江资源富绕与资金匮乏的反差,是组建长江金融网络的客观要求。 万里长江举世闻名。她跨越8个省市、自治区。有180万平方公里,36400多万亩可耕地,居住着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各族人民;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长江的电力资源丰富,蕴藏量为2.68亿千瓦;长江的旅游资源极具魅力,峨嵋山、庐山、黄山旅游区,大小三峡旅游区,沪苏杭旅游区开发前景可观。长江矿产资源富集,拥有110种矿产;长江商品资源发达,从上至下有富饶的成都、江汉平原,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重要农、林、粮、鱼商品生产基地;长江内河运输资源潜力极大,除6300公里长江航运水道外,还有49条2000多公里的支流航道。纵观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金融状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江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丰富,但资金、技术、人才缺乏:而长江中下游的工业生产密集,人才、科学技术、资金力量相对雄厚,但能源和原材料奇缺,要开发长江流域就必须上下游结合,东西互补,才能各展其长,相得益彰,这是长江金融网络组建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长江经济的横向联合与资金的纵向分配,是长江金融网络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由农工党中央主办,以"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重庆召开。本文从:"共识:‘保护美丽长江是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治本:做好看不见、深层次的文章""治标:啃掉一个个看得见、症状突出的‘硬骨头’"三个方面,对本届论坛做了全面总结。文中有农工党中央领导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的深刻解读;有相关部委及长江流域省、市的领导提出保护长江沿线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更有专家、学者对保护长江生态提出的具体措施……本届生态健康论坛是领导、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保护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展开的一场"头脑风暴",体现了我党举全党之力,共促长江大保护要求的决心和具体行动。文中摘录了与会者的精彩发言,读后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十分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并且把抓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等作为“跨世纪特大工程”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十四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下,继续推进沿江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地区的辐射和带头作用,引导全长江流域的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促进流域经济的共同繁荣。这一切充分表明长江开发开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意味着长江流域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将有实质性突破和历史性飞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长江沿岸城市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钟阜龙盘,石城虎踞”。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T”型综合部,长达95公里的长江南京段穿城而过,两岸环境优美、资源繁多、物产富饶,特别是在地理区位,工业基础、交通通讯、科技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正>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四川宜宾,共同参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量发展——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宜宾峰会"。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长江流域的繁荣昌盛,筑牢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坚实根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一座城市的形,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神。近几年,张家港一直在探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时期,应该如何按照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的要求,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的“软实力”,建设神形兼备的现代化城市。去年11月,张家港市以长江文化展示为抓手,以弘扬灿烂长江文化、促进流域文化交流、展示港城明珠风采为宗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2004年(张家港)长江流域地方戏剧发展联盟暨研讨会”、“长江人·长江城——长江名城文化风情电视片展播”、“欢聚一堂·相聚张家港”大型文艺…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11日—12日,云南省丽江市组织举办了“丽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坛”研讨活动。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等部门和院校的领导、专家开展讲座。丽江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相关涉农部门领导、县区党委政府领导、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等147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在论坛上,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分析、探索丽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论坛上,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对如何建立完善新农村发展的机制“”、如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和其它各类人才”等主要工作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长江沿岸城市以至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水道”,进一步沟通东、中、西部的联系,并率先在长江沿线形成跨区域的统一市场,成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大重要任务。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创造条件,促进长江商贸走廊的率先形成,并进而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新型的市场组织的形成。 一、建立“长江商贸走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建立“长江商贸走廊”,其基本内容是指以长江为纽带,由若干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现代商贸集团牵头,联合沿江城市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的一种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多功能的综合性商贸组织体系。并以这一体系为依托,促进长江流域流通业的繁荣,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以沪、宁、汉、渝为主的140多个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打破区域隔绝和条块分割的旧格局,开展横向联合,组成了一条绚丽多姿的长江经济带。这条经济带与东南沿海接轨,使“T”字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并且极大地推动了沿边和腹地经济的跳跃发展。长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令人瞩目。当前,“浦东开发”、“沿江开放”、“外轮进江”更把长江经济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长江航运既是长江流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经济带经济金融合作的远景目标,包括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化,实现经济金融区域化、国际化。一、加强金融合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带的经济合作长江流域经济带涉及长江沿岸的上海、  相似文献   

12.
很高兴参加宁夏首届金融论坛,与大家共同深入探讨与交流。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对长期关注宁夏并给予我区大力支持的金融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中国城市化——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4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引人注目的“长江发展战略” 中共近年的经济战略格局,以“长江发展战略”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6目初,在武汉结束的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上,长江沿线十七市的代表纷纷就共同开发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总体思路以上海、南京、武汉、宜昌三峡、重庆为中心的“五点一线”开发布局,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并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力量,以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京九铁路的全线开工为契机,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紫荆》杂志93年第5期刊出特约记者采访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文章。邹就“长江发展战略”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至此,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已从纸上谈兵向务实发展。这是中共继“沿海”和“沿边”开放战略以后,又一个沿江开放的大思路,大动作。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著名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横跨大陆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地区现有耕地三亿六千三百万亩,占大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开发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对中共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将具重要作用。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优势 长江除具有其  相似文献   

14.
“千人问卷”栏目紧扣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由人民论坛杂志社组成专门调查小组,或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采取调研调查、问卷测评等方式,充分利用人民论坛调研基地与专家学者资源,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调研、记者采访、网络民意测验等多种渠道,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等提供有效服务。本期该栏目围绕“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考”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法治保障,应当坚持五个基本原则。通过对以芜湖市为中心的法治保障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考察,当前仍存在社会公众对法治保障工作意识不足、缺乏《长江保护法》具体实施细则等六个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大措施机制,分别是全面提升社会公众法治保障的意识水平;以长江流域各省、市立法机关为主体,出台《长江保护法》实施细则;将预防危害长江生态保护违法犯罪成为全社会共识;加强长江流域建设规划立法、执法;加大法治保障创新驱动,推进长江流域产转型升级;不断拓展生态价值转化,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确保法治保障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得到切实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论坛》2006,(7):87-87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深化农业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业金融服务”的战略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今日中国论坛拟召开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今日中国论坛&#183;中国农村金融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突破,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渠道,为银企之间架设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为真实反映社会舆情动态,传递百姓心声,2007年本刊新开设了栏目“千人问卷”。该栏目将紧扣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由人民论坛杂志社组成专门调查小组,采取调研调查、问卷测评等方式,充分利用人民论坛调研基地与专家学者资源,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调研、记者采访、网络民意测验等多种渠道,获取有效信息,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通过“千人问卷”搭建起理论与实践,学者、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桥梁,真正服务大众。本期主题为“大国崛起和大国心态”。因为时间仓促,可能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日前,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播…  相似文献   

18.
《思想战线》2002,28(4)
20 0 2年 5月 11日至 12日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国内外专家 5 0余人共同研究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其径流模数世界第一。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期间 ,专家们认真讨论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与区域利益的平衡”、“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系统动力学特性”、“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评价和修复技术”、“地区森林保护与有效产业替代”、“长江流域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滇池流域生态货币价值变化与产业生态化调整”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区域开发必须建立“综合性学术研究中心”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中心应该具有广泛的学科门类 ,充分发挥学科互补的效应 ,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支撑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 2 1世纪世界性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科学家 ,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1 地球承载能力的预测指标 ;2 地域、国家的承载能力及其局限性 ;3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标准评价 ;4 GPT与人口发展的内在关系 ;5 知识价值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度量 ;6 制度、体制层次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可持续发展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1990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向海内外宣布了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重大决策;1992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人大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议案,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经济观划座谈会,提出了“集中力量先搞好浦东开发开放,分层次推进长江沿江地区发展”的思路.这一切,标志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时期的到来一、长江流域区域发展模式选择依据长工流域经济发展根据区域发展理论大体有3种模式.这3种模式对于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点线面经济带动”模式.点就是长江沿岸各重要城市,这些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带动长江沿岸各中小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再进一步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发展.这种模式符合经济级差带动发展的理论,着眼点在于依托城市带动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重大水污染事件呈多发趋势,其中长江流域内最为典型的是船舶污染和沿江流域工业(排污)污染。《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提出探索建立污染赔偿机制。202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长江保护法》,明确了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红线和绿色发展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建立长江流域污染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