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娟 《政法学刊》2008,25(6):19-23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有实际意义。关联性被认为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对证据的关联性判断是证据判断和运用的首要问题。证据关联性判断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对证据相关性的判断主要内容是其证明性与实质性。  相似文献   

2.
数字证据的性质及相关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芳 《法学》2004,(8):72-79
“数字证据”在概念上区别于“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和“数据电文” ,在类型上不同于视听资料和书证。“数字证据”本身具有高科技性、客观真实性、外延广泛性的特点 ;针对数字证据的特性 ,应建立其相应的规则体系 ,并引入鉴定、公证和保全行为 ,使数字证据的证明力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引出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莉  李力 《法学研究》2001,(4):94-109
“证据引出”规则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 ,要求控辩双方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一项证据材料能够被允许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示的规则 ,其实质是在控辩双方向裁判者展示自己的证据材料之前 ,对其准备在法庭上展示的证据材料进行前置性审查 ,以排除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材料 ,使之不能在法庭上向裁判者展示。证据引出规则对于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等程序价值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证据规则,该规则突出反映了法律在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冲突中的价值选择。各国对该规则采取不同的适用模式体现着不同的价值选择,而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适用模式和设置程序也应当以价值选择为基础。本文通过对该规则进行价值分析,旨在为我国建立兼顾平衡各种价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品格证据是基于名声或者意见确立的、关于一个人的道德地位的证据,它和传闻证据一起被公认为英美法系国家证据相关性的两大难题.任何成为案件事实裁决基础的证据都必须经过关联性的检验,然而,对关联性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任何可以遵循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6.
由于诉讼传统、结构方面发展的差异,世界各国关于证据能力的处理方法和侧重点不尽相同。英美法系均依证据的可采纳性理论加以处理,仅消极地就无证据能力或其证据能力受限制情形加以规定。其中不可采纳的证据主要存有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关联性的证据,二是受排除的证据。而大陆法系关于证据能力的规则要比英美法系少得多,对于证据能力很少加以限制,凡可作为证据之资料,均具有理论上的证据能力。本文拟从设置证据能力规则的可行性与我国的现状和本人的设想两个方面来具体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学》2014,(4):131-145
无证据能力的证据这一概念在证据法学研究尤其是在关于证据能力问题的研究中显得分外重要,是研究证据能力问题时一道绕不过的坎。在我国证据法学研究体系中,提出并研究无证据能力的证据这一概念,还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将其区分为如下不同类型:完全无证据能力和受限制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全部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和部分无证据能力的证据;绝对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和相对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因无关联性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和因无合法性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我国关于证据能力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相对全面性和一定的进步性;本土化特征突出;实用性强而体系化不足。影响或者说决定证据之证据能力的主要因素:一是证据的关联性;二是证据的合法性。但来源不明、明显缺乏可靠性的物证、书证,也应当归入无证据能力的证据的范畴。同时,我国个别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的设定过于严苛,阻碍了部分证据进入诉讼程序。为此,应当强化立法、规范用语并降低证据的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研究极具争议的规则之一,其本身自然有值得研究的价值。本文分别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个人权利和程序正当性"的外在价值和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和对证据制度的发展"的内在价值来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于证据关联性标准缺乏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的问题,就证据关联性的含义和结构要素以及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内容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判断证据关联性的两项标准——指向标准和功能标准。作者以实例引出问题并在讨论中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运用这一判断证据关联性的标准提供了例证,体现了相关证据理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2009年3月28日21时许,被告人陈某与高某途径"老李饭店"时,见老板娘屠某独自一人在店内,遂起意猥亵。两人进入店内,采用关饭店大门、强拉进饭店、从背后抱住腰部、勒住颈部等强制方法,数次对屠某实施亲脸部、颈部、摸胸部等行为。陈某在左手臂被屠某咬了一口后,即放开屠某,与高某离开饭店。一、本案的相关证据摘录犯罪嫌疑人陈某与高某的辩解:我们只是见屠某独自一人在店内,当时心理比较空虚,在言语上对屠某进行挑逗,说了一些比较下流的话语,过过嘴瘾而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正式实施,期盼已久的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从理论幕后走到实践前台。尽管在之前的理论研讨中,人们已经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作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优劣之处,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以检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虽然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仍是一块处女地。因而,通过实证试点,查找该制度存在的切实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全面推行该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证据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从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两方面考察 ,该规则都是有价值的 ,其价值大于成本。为了增加其价值 ,降低其成本 ,应当兼顾总体的正义和具体案件中的正义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产生原由是为控制政府权力,以此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也存在着取证方对公民权利的侵害,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将在民事诉讼领域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天然的存在着差异,在民事审判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却不如想象中的顺利,存在着许多矛盾情况,因而,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必要性尚存在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证据排除规则是围绕证据能力问题对证据的取舍做出判断的重要制度,证据排除规则应该追求公正、效率、加强人权保护与实现司法文明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在我国的证据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证据日显重要。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特殊介质上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信息,它不同于传统的任何一种证据形式。根据电子证据的特点和国外有关电子证据的立法,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两高三部”的两个证据规定虽有进步意义,还应当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即在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时.忽视了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自白任意性规则.刻意模糊了对威胁、引诱和欺骗取得自白的排除态度.没有将任意性作为采纳自白的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对此也采取一致的立场。自白任意性被忽视的原因值得探寻.对这一现象应如何评价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诉讼传统、结构方面发展的差异,世界各国关于证据能力的处理方法和侧重点不尽相同。英美法系均依证据的可采纳性理论加以处理,仅消极地就无证据能力或其证据能力受限制情形加以规定。其中不可采纳的证据主要存有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关联性的证据,二是受排除的证据。而大陆法系关于证据能力的规则要比英美法系少得多,对于证据能力很少加以限制,凡可作为证据之资料,均具有理论上的证据能力。本文拟从设置证据能力规则的可行性与我国的现状和本人的设想两个方面来具体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DNA证据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多年来,基因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DNA证据被引入法庭就是其中一例.由于DNA证据与证人陈述等言词证据不同,它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铁证.然而,DNA证据的获得是一个由人操作、完成的过程,因此,DNA证据的价值也受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每个法律规则的背后都有支撑它的理论基础、法律精神和价值观念,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不例外,其价值具有多样性,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保障程序正义,二是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知识的文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当今的中国刑事司法学界,关于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知识和经验有很多介绍与论述,呈现出多种知识文本形式.然而,通过对拿来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知识文本与实践中的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知识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构成要素与要素的结构关系上,关于该规则的美国知识文本与中国传播的知识文本表现出很大差异,这种状况有可能对理解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制度的知识以及进行运用产生不同的结论.由此认为:在进行非法证据规则研究与实践中,如果片面理解该规则的历史文本,可能会造成对中国与此规则相关的证据制度建设问题的遮蔽,不利于对该项规则的理解、研究、发展和实践.因此,研究和实践要避免对文本的片面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