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政策瞭望》2004,(4):21-23
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政协会议的1号提案。提案指出,由于在征地运动中各地对农民的土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而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难题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它解决的也不仅是生存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文章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为例,提出了提升农民自身的就业意识;针对性开展创业指导,提升农民的创业理念;引导农民科学就业、科学生产;开展持续化、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服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以期望建构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朱刚 《传承》2009,(24):96-97
近年来,征地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失地农民反应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是调整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依据。合理确定代偿标准,统筹运用各种代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刚 《传承》2009,(12)
近年来,征地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失地农民反应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是调整现行土地使用政策的依据.合理确定代偿标准,统筹运用各种代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也在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城市化,即城市化率达到5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土地被征用之后,许多农民成为“三无农民”(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如何保护“三无农民”的经济利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议:一、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扶持,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1,(4):38-4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不仅是关系农民生存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农村妇女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她们的土地及相关权益状况如何,与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现行体制城中村失地农民陷入了生产、生活不能融入城市,经济来源不稳定,具有双重身份,不能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以及社会、自我认知等社会困境;这种困境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加剧城市贫富差别,阻滞城市文化定位和人文形象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消解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困境,只有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用地单位、农民自身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反复在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土地纠纷为何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昵?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向农民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不足创业,又没有建立合理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数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了无地可种、无正式工作岗位、无社会保障的流民,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理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问题引发基层治安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失地又失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日趋严峻。社会应对失地农民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平均分配,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而公安机关正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被征用土地作价入股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征用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然而,失去了这种生活基础的农民的利益却未得到充分的补偿,从而使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应该尽早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以为他们获得收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给付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城市空间扩张造成大量的失地农民。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已成为移民安置方案之一。该文构建了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测算模型,并根据南京市历年数据对被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在个人账户下和统筹帐户结合下的给付水平进行了测算与合理性分析,提出现有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偏低,需要进行调整以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明确了农民的税费负担 ,但是诸如乡村基础设施之类的公共产品仍然需要投入 ,谁投入、如何收等问题仍然存在。在乡村基础设施投入问题上 ,市县政府、乡镇政府以及农民 (其代表为村委会 )都根据自己的理性进行博弈 ,而博弈结果是乡镇政府最终倾向于继续收费 ,农民被动交纳。这就形成了税费之外的收费继续出现的局面 ,进而陷入“黄宗羲定律”怪圈的困境之中。因此 ,税费改革还需要相配套的改革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被征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基于广东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庞大。现行的针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与安置措施存在着诸如补偿标准低、保障力度小、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本文基于广东省的1328份调查问卷,深入剖析被征地农民的补偿与安置问题,结合省情因地制宜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边缘人口是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产生源于体制或制度的缺陷,对社会资源占有的非公平性容易使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边缘人口的构成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边缘人口主要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流动儿童和低保边缘人口,他们具有面临权利贫困困境、生活质量低层次、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所处的边缘地位、“相对剥夺感”真实而强烈、不等同于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Ray Yep 《当代中国》2013,22(80):273-291
To a certain extent, a more stringent regime for requisition of rural land may help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peasants. There is, however, a hierarchy of income opportunity in the countryside as a result of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reform China. The varying degree of land dependence renders a contrasting calculation on the value of land lease among Chinese peasants. For peasants in the more prosperous regions, the conflicts are primarily triggered by their exclusion from direct engagement in the land market and deprivation of the chance to maximise potential gain that fuels the growing tension in the countryside. A more direct response to this fundamental cause, however, requires audacious moves by the Party leadership venturing into zones of political taboo.  相似文献   

20.
孙津 《中国发展》2011,11(1):56-59
中国现代化的真实实施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从政治理念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当下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型应该是创制一种单一代理的选择型公共制。在这个转型中,身份资格只是农民与土地关系的逻辑起点,经济活动的依据是由市场机制保证的选择性权利,制度和政策所要保证的,主要是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与各种统筹的道义性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