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也是通晓古今,知识渊博的学者。毛泽东一生在转战南北,日理万机的革命实践中读书破万卷“,至死方休”,其治学精神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而实践创新精神则是贯穿于他治学始终的一条主红线。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青年时期读书如饥似渴,中年时期读书废寝忘食,老年时期读书毅力惊人,晚年读书“至死方休”。然而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并不迷信书,他经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说不要迷信书本,要独立思考。早在青年学生时期,毛泽东就善于独立思考,联系实际,有分析有判断地学…  相似文献   

2.
读书实践塑造了毛泽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毛泽东的读书方法非常独特,具有博览群书,发展创新;勤动笔墨,大量批注;学思结合,领悟真谛;考察社会,读无字书;学贵有恒,惜时如金等特点.认真总结他的读书特点,对于我们创建学习型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营造全民热爱读书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帅家风     
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陨落的帅星,是唯一一个政工干部出身的元帅,唯一一个在国内上过大学的元帅。生活中的罗荣桓性格内向,爱读书,喜书法,不抽烟喝酒,不题词,不爱照相,生活严谨,宽厚待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分别称赞他厚道人、老实人、家风严谨。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早年酷爱读书,当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从祖国古代文化遗产里批判继承了其中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论》中就充分反映出“知”和“行”的传统哲学思想。 《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不咳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知和行两者的关系是我国哲学史中长期争论的问题,但都没有找到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地论证了知和行的辩证关系后,最后的科学结论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创新精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表现出了特殊的创新精神。究其原因表现在他高远的志向、独特的性格、奇特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善于思考和勤奋读书,更可贵的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中国古代文史,并形成了一种读书治国、治军的理念。毛泽东在诠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建设的过程中,点评和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史学。他在遨游于中国古代文史时,不仅探索到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妙道真经,而且借鉴了古代文史中经验教训的合理内核为社会主义军事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更是承继了古代文史中的军事建设辩证法思想,为理顺治军大业提供了理论支撑。探讨中国古代文史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话语体系构建有助于学好历史,用好历史,构建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作为图书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交流平台,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枢纽环节,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和精神的家园。针对大学生读书时间少、读书类型多、读书功利性强、读书渠道多等特点,大学图书馆要努力丰富图书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益而适度的读书导向,同时要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真正使图书馆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从1932年冬进入中央苏区到1934年随红军出发长征,在中央苏区生活和战斗了近两年的时间。他用极大的精力整顿和健全了中央苏区的工会组织,指导和发动工人群众努力生产,参军参战,组建红军工人师,有力地支援了反“围剿”战争。他提出的国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意见,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借鉴价值。在同毛泽东的合作中,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这为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和日后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国之初,毛泽东因身居高位而成为众多亲友求助的对象。对于亲友们五花八门的求助。毛泽东所采取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有区别的态度,实际上也反映了毛泽东当时的一种政治心理。这种政治心理,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理想主义的追求与对现实主义关怀的一种有机调适,同时也反映了他朴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自从美国学者莫里斯·麦斯纳提出毛泽东研究中的民粹主义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特别是对毛泽东建国后的所谓民粹主义倾向开展了激烈的论争,那么如何评价毛泽东建国后的所谓民粹主义倾向成为当今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厘清这一问题对我们更好的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及其晚年的错误决策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 ,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4.
开展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活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应该针对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存在的问题,从示范带动、学用结合、网络化覆盖、考核激励等方面形成领导干部读书学习长效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大井村位于井冈山的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驻大井村后,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一幢被称为“白屋”的白墙青瓦房屋,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这座房屋现成为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这幢房屋曾经作为红军医院的医疗所,彭德怀、滕代远同志也曾经在此居住和工作。1929年1月底,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己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伟大领袖,他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少年时代。少年毛泽东心灵善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勤劳肯干,不惧权威、勇于抗争,志向远大、心忧天下,展现了鲜明的人格特征。少年毛泽东的人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乡村文化的影响、父母个性的影响、社会时势的影响、读书求学的影响。少年毛泽东的人格形成启示我们,当代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具备远大志向;要不断加强学习,培养健全人格;要热爱劳动,勇于社会实践;要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开卷必有益     
记得有文章谈到,一次毛泽东去安徽视察工作。南下列车上,毛泽东持《吕蒙传》与随员们谈起吕蒙这位历史人物时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方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上了东吴的统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和实践,却鲜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张俊国教授等撰写的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的《毛泽东发展生产力思想与实践研究》一书,在学术研究的薄弱处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就,成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究花园中的又一奇葩。该著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动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对搞好党校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促进领导干部成长和促进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党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这方面做在前面,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领导干部读书。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把读书纳入党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