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农耕文化理念与近代开放意识,对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使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既具有传统农耕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近代经济开放的思想因子.研究和探析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于认识和把握近代中国社会微观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曾国藩农耕经济思想对当代家庭建设亦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罗·霍肯于20世纪80年代断言,世界经济将由物质经济走向信息经济。霍肯的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思考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发展前景具有深刻启示。面对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把经济划分为物质经济和非物质经济至关重要。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着力通过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使物质经济趋于稳态(遵循生态规律而保持健康的物质、能量循环),谋求非物质经济的不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促使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剥离而超越物质主义文化。超越了物质主义文化,大力发展非物质经济,才能在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卓有成效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3.
烽火台遐想     
陕北,历史上曾经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部,与中华文明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个城堡古寨、名胜古迹,而烽火台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激发了社会大众对于环境危机的深度思考,切实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的一种强烈呼声。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基本内涵在农耕时代的黄色文明,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农耕于时、勿竭泽而渔所折射的生态理念,还是西方宗教中博爱思想所蕴含的生态内涵,生态文化始终根植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5.
于洪 《学理论》2013,(10):56-60
北京位于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与东西走向的军都山交汇处,其下与华北大平原结合,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区域同时也是多民族交汇、互动、冲突、融合的地带。历史上,这里曾是山戎、匈奴、鲜卑、奚、靺鞨、室韦、高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经营和活动的区域,使得形形色色的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游猎文化融合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统一的中华文化。民族互动促进并完成了以中原华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不仅滋养了不同民族的共存、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还维系了民族团结、国家独立与统一,是推进民族进步、发展与繁荣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中国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本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从解读文化、多元文化与文化变迁的意涵入手,深入探讨纳西族由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变迁的历史阶段,对纳西族既往的文化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系统解析,发掘纳西族的基本文化精神及其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7.
加入W 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面对西方文化经济的强势地位,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融合中体现其特征与优势,必须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认真研究并处理好教育决策与行政决策、决策权与决策知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榆林史话     
宝禅 《各界》2014,(2):46-49
一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界处,更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水岭。这样鲜明的地理和文化态势,必然造就了这里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夏商时,现在榆林地区的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属于雍翟族地区。  相似文献   

9.
吕政轩 《各界》2010,(7):90-91
三边,乃定边、安边、靖边之谓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过渡带,毛乌素沙漠的南部边缘,古长城横贯三边东西,自古就有“土广边长,三秦要塞”之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这里积淀了内容丰厚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和黄土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织的风味独特的三边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4)
从民族关系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原汉族、漠北游牧各族、东胡鲜卑游牧兼渔猎民族、东北肃慎农耕兼渔猎民族之间,相互争雄,各逞一时,最后进入清朝融为一体,迈入近代的融合史。本文从地缘角度对漠北游牧民族、东北古肃慎民族和东胡—鲜卑民族的发展历程剖析,进而得出鲜卑民族未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本文立足陕西省情,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方面着手,对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陕西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礼学形成之时华夏族已全面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在周代礼制下,田土分封与班爵禄相结合,农业收入是国家预算的基础,"积贮"始终是农耕民族的核心话语。田猎只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成分,在礼制文化规约下,狩猎风俗已失去原始的荒蛮、强悍与血腥杀戮带给猎者的审美愉悦。农业立国的华夏族有土地般温厚宽阔的胸怀,田猎之礼承载了农业文化的精神气质与农耕民族的自然观与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3.
虚拟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本文阐述了虚拟经济与文明价值、文明与文化的关系,评述了信息贫困对文明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琦 《学理论》2013,(12):104-105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各国纷纷超越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本国的生态经济,以获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至今,传统的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建设,因此我国也要抓紧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介绍了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径,意在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姜军锋 《民主》2006,(6):19-20
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座宝库,科学地开发民俗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山东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胶东渔家民俗、鲁中平原农耕民俗、泰沂山地民俗、鲁西运河文化民俗、黄河入海口生态民俗,各具特色;鲁菜、特别是胶东海鲜,风靡黄河南北,是中国四大菜系中影响最大的一系;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鄄城织锦、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穆李村面塑等民间工艺,上百个品种,争奇斗妍,由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就有23个。应当说,在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山东起步较早,潍坊安丘…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生态增值、低碳经济等特点和功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有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文化产  相似文献   

17.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5):41-41
今天说话写文章不提“经济”便显得落伍,就如同头两年大会小会不讲“文化”就没有文化一样,更像有一阵凡什么都要“搭台唱戏”,领导们不绞尽脑汁琢磨出个名目,就显得他们没有水平。然而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观念要转变,体现观念转变的“口头禅”也要转变。我们的目标是把经济抓上去,可经济二字毕竟太笼统,置身于经济的汪洋大海,没有侧重往往就会被大海吞没。  相似文献   

18.
刘中和 《学理论》2014,(20):141-143
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几次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形态上,其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农业、游牧并存再到游牧经济的发展过程。在河湟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气候因素在其文化演变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李周 《学理论》2008,(11):17-19
生态经济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人类认同并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目标,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和生态环境的容量无法支撑经济增长对它们的冲击有极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目标的提出,为改进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性。从长远看,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人类社会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步人可持续的和谐社会。第一,从自然方面看,  相似文献   

20.
郑湘萍 《理论导刊》2012,(11):93-95,98
在追寻经济理性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法国学者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以最大化利润为生产动机的理性。他论证了经济理性的限度及其四大危害,并提出克服经济理性的道路,即运用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理性来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理性。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关系,真正理解理性的本真意义,构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性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