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和亲     
范震威 《奋斗》2007,(11):63-64
汉与匈奴和亲政策的出台.本是无奈的选择。 汉高祖接手的秦亡后的天下.一片凋敝景象。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描述当时的情况说:“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种衰弱的经济实力怎么能和杀父后自立.破东胡壮大自己。又驱月氏于千里之外。恃强好胜。已控弦三十余万的大漠精骑之年轻单于冒顿交手呢!直接的原因是北边守将韩王信怕受疑被杀.主动投靠匈奴引起刘邦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4)
<正>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至少有160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柔然、乌桓、东胡、回纥(鹘)、突厥、蒙古、契丹、党项、女真等,绝大多数不存在于现有的56个民族之中。首先说匈奴。匈奴王国在秦汉时统治中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势力十分强大。当时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入侵的工事。  相似文献   

3.
杨也 《党建文汇》2011,(1):40-40
西汉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苏武究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苏武牧羊”的“北海”,其实并非浩瀚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党风建设》2000,(11):18-18
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公元前215年,汉大将蒙恬抗击匈奴胜利,收复了河套地区,并向那里大量移民。汉人很快将占领的匈奴人的牧场变成农田。汉武帝先是开垦河套地区。接着开垦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5.
清风慕竹 《党课》2011,(22):106-106
汉高祖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  相似文献   

6.
冯唐举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2):54-54
冯唐在汉文帝身边任中郎署长.因冯唐的祖先是赵国人,一次文帝问起赵国名将廉颇、李牧的事情来,冯唐如实陈说.听到廉、李二将为国抵御强敌的往事,文帝十分感慨.拍着大腿说:“我怎么就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贤才猛将呢.那样我还用担心匈奴的侵犯吗?”  相似文献   

7.
胡匡敬  包斯钦 《实践》2004,(3):43-44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古以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等诸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这里又是草原文化与汉文化、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说炎黄     
范震威 《奋斗》2007,(6):61-62
我们中华民族.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那么炎黄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今天,中华土地上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自古以来这些兄弟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子孙.他们有时为了某些既得的集团利益也曾大动干戈,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有些啸傲一时的民族如匈奴等.后来消失了,一部分远徙,一部分融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清风慕竹 《党课》2011,(16):101-101
汉高帝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当他快马加鞭地逃回广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监狱里把一个叫娄敬的人放出来,然后满怀懊悔地当面向他道歉说:“我不听先生的话,以至被困于平城,惭愧啊!”随后封他为关内侯。  相似文献   

10.
说汉匈     
范震威 《奋斗》2007,(10):62-63
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此说已逐渐得到方家的共识。我之所以说“逐渐地取得共识”。也源于另有别说.但难以将司马氏的说法推倒。在20世纪的学者中。王国维先生认为。匈奴就是夏代的荤粥(即獯鬻),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以后称戎狄、胡。  相似文献   

11.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从公元265年至317年,历时52年,最后被匈奴人建立的汉国灭亡。晋宗室司马睿逃到江南重建晋政权,史称东晋。东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  相似文献   

12.
章林 《前线》2020,(10)
正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这期间既有汉将投降匈奴的,也有匈奴人降汉的。这些降者在辅佐新主人时,往往得不到重用。不过,有一个被俘的匈奴人却是例外。他不仅受到汉武帝的重用,最后还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这个人就是金日磾。  相似文献   

13.
匈奴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游牧民族之一,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周时称鬼方,后又称混夷、獯鬻、猃狁;春秋时称戎、狄;战国后特别是秦汉以后称匈奴或胡。匈奴人“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平时以畜牧和狩猎为生, 遇有战事,跨马出征。他们甲胄轻便, 身体健壮,勇猛异常,往来迅速,出没无常,用复合骨片制成短而有力、便于骑兵使用的弓,以善射闻名;近战中用马刀和长矛。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袭扰,西汉武帝时期遭到打击,元气大伤,于西汉晚期发生分裂, 呼韩邪单干率部归顺汉朝,逃到中亚的郅支单于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相似文献   

14.
金点强 《党员文摘》2008,(11):12-13
丝绸之路:打通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外传的通道西汉时期,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虽然没能完成汉武帝最初交予他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却无意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从这里第一次大规模地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缘何不封李将军李宇涛,彭玉堂《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征战至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所到之处“皆以力战为名”,且足智多谋,临危不乱,“居上郡时曾率百骑与匈奴数千骑相遇”,在远离大本营,敌我力量极...  相似文献   

16.
蒙曼 《廉政瞭望》2011,(22):57-57
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夷夏。只要看看隋文帝这个第一家庭就明白了。杨坚是汉人。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则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这两个人的结合,就叫人无分夷夏。  相似文献   

17.
秦王拜相     
战国时,魏国人范雎才华出众,能言善辩,但屡遭人忌。宰相魏齐就对他恨之入骨.后来范雎被人诬陷.魏齐借机对他施酷刑.范雎被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只剩奄奄一息。魏齐命人用草席将范雎包裹后扔进茅厕.任人往身上撒尿侮辱。  相似文献   

18.
银川小史     
远在五六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狩猎游牧生活。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朐衍戎、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集居地。秦始皇灭六国,派遣大将军蒙恬统帅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取黄河南广大地区,据有宁夏平原设立北地郡。  相似文献   

19.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南九公里的大黑河南面的冲积平原上。据传每到秋凉霜冷,附近的草枯萎了,唯有昭君墓上的草依然是青色的,故有“青冢”之称。它记述着昭君出塞和亲的古老故事,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据《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王昭君,字嫱,西汉时南郡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觐见汉天子,耍求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后宫侍沼王昭君闻讯,便挺身而出,自愿充当和亲使者,以修好汉匈关系。他到达漠北匈奴单于庭后,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关氏(关民,匈奴君主的正夫…  相似文献   

20.
银川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因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被视为塞上天府。早在秦汉时期,京都的达官贵人们就在这里圈占土地,修建了许多“苑囿园池”。南北朝时期,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今宁夏全境皆隶属于赫连夏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