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苗语中丰富而细密的农耕文化词语的简要分析 ,论述苗族是我国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2.
寸雪涛 《前沿》2013,(6):117-120
本文从自然环境、经济行业、价值观念、性别差异及战争的常见性等多个角度对缅甸俗语进行了分析,发现缅甸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赋予缅甸俗语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缅甸俗语及其生活的土壤——缅甸文化、缅甸社会以及缅甸人民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缅甸俗语是缅甸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粹,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缅甸文化的深层意蕴和本质特征,是缅甸文化同其他文化进行自我区分及自我识别的符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缅甸俗语中的文化内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苗语方言比较中应注意的几个语音问题:(1)声母与声调的关系,包括声母是否送气或带浊流音与声调的分化和合并、阳类调与声母的性质、浊通类声母前喉塞音的有无与声调的阴阳、鼻冠闭塞音的有无与声调的类别;(2)声母与韵母的关系,包括不同声母来源的合并对韵母分化的影响、软硬两类声母对韵母的制约、唇化音声母与圆唇元音韵母的关系、鼻音声母对韵母的同化异化作用、鼻音韵尾顺同化作用对闭塞音声母的影响;(3)连读变调对声母清浊变化、韵母韵律变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苗语东部方言湘西花垣和贵州松桃一带的语言为材料,认为苗族(东部)方言是有形态的,是构词法、构形法形态兼有。  相似文献   

5.
俗语是由民间创造并约定俗成,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作为一个时代人们语言运用的较为真实的反映,俗语中大量沉淀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金瓶梅》中的俗语入手,探讨了其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语言面貌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居都仡佬语俗语是居都人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概括提炼出的通俗简练、意义深刻的语句,其句式灵活、琅琅上口,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蕴含着居都仡佬族自然环境、劳动生产、婚姻习俗等方面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方位词的归类是苗语语法体系研究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语法特征上,方位词与名词有很大的不同,把二者混同在一起,既表述不清方位词的特点.也影响对名词特征的阐明,把方位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处理,符合语言的实际,同时对苗语实词中如代词、数量词、形容词、指示词等的表述也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中越苗语具有和谐与竞争的双重特性。和谐性表现为同一支系语言的和谐、不同支系语言的和谐、母语与国家通用语的和谐、母语与当地强势语的和谐,和谐原因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人文因素有关。竞争性表现为支系语言的竞争、苗语与其他语言(包括方言)的竞争、中越苗语的竞争,存在竞争与语言地位和语言功能不等有关。加强中越苗语的研究,能够助力于"一带一路"的语言服务,有利于国家的语言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50年代的跨语言调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方法论以及操作的实际效果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作者采用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对50年代的苗语调查进行追踪调查,弥补了当时告阙的一些同源词。  相似文献   

11.
王蒲 《云南人大》2008,(8):46-46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许多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语音讹传而来的。探寻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还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12.
田铁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9-193
目前有关苗语量词的研究主要是对苗语部分方言区的名量词的描写和分析,对苗语动量词的研究则很薄弱,对苗语各方言区的量词也缺少整体上的对比描写和分析。本文认为可以把苗语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察苗语量词,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苗、汉量词之间的关系作谱系内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苗语在学术界是具有争议的词类,本文通过古汉语的比较认为,是一个特殊词,它专门用于时间词和处所词或方位词之前,并与时间或处所词组成词组,共同作动词的状语或补语,是一个兼有“早”或“远”含义的介词。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韩爽 《求索》2012,(2):222-224
俗语这一语言形式早已有之,先秦文献多有记载,后被笔记小说和明清通俗文学大量引用。近年来,尽管俗语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俗语的性质、范围、分类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熟语、成语、俗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相近范畴的比较,我们可以对汉语俗语做出这样的界定:汉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它们结构稳定、言简意赅、内容广泛、形象生动。汉语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相似文献   

16.
《便民图纂》的语言整体上反映了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也夹杂着少量沿自宋元的语言成分;其中的农业俗语,带有浓郁的农业色彩,核心意义、结构形式具有明显的定型性,多采用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集中在农作物栽培技术、花木种植、气象预测等方面;各种俗语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所反映的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科学性是影响俗语流传的重要因素,民众的认知水平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农业俗语真实地反映了古语与今语、书语与口语的历时替换情况以及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为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罗军 《贵州民族研究》2018,(12):179-185
苗语的构词一般分为分析型和扩散型两类,但不论是分析型或者扩散型,由于受到语义特征的影响,其搭配关系的使用也必须依赖于它所处的语境。"蒙撒"支系苗语中的形容词"小"和"大",乃属于分析型的特征,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有的能接受副词的修饰,有的不能接受副词的修饰。作者通过研究认为,能接受副词修饰的属于苗语固有的形容词,不能接受副词修饰的,是由名词虚化后近代进入形容词词类的,它不具备形容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1,(1):29-29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但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也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自成一体,被称为中华法系,是世界古代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从形成到解体延续数千年,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日常对话中常使用的俗语均来自古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与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楚辞"基本属性是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 <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篇目之一.关于"离骚"的名称历来就有很多解读,最早可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引用刘安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实际上,"离骚"是楚方言,是一个苗语词汇,最初是一个用古汉字的读音记录苗方言的词.前人对"离骚"的种种解释,其实都没有摆脱司马迁既定的思维模式."离骚"在苗语里的意思实际上是通过"诉说"、"申诉"、"劝说"或"斥责",把内心的想法及因遇不公而带来的委屈及愤怒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