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为例,深入挖掘了土家族文化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阐述了把土家族文化融入土家族地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证了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土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土家族地区与区外产品互补由以贡赐为主导形式向以市场交换为主导形式转替的重要时期。通过转替,土家族地区的产品逐步实践着初级商品化。这种商品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土家族经济社会发生共时性变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清代土家族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进行分类,确定实施转移的范围进行分析;建议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有目标、分阶段地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受教育层次,促进产业结优化升级,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合理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贵族夺取全国政权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今天土家族聚居地区实行一种异于宋代羁縻制度的新政治制度——土司制度来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明代及清朝初年沿袭了这种制度,并使之在元朝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明清之时土家地区有容美、永顺、保靖、西阳、施南、卯洞等大小土司数十个。漫长的土司时期是古代土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保要阶段,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对这个阶段土家族地区的教育问题作较为全面地研究。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土家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风俗习惯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土家族习俗中的“精华”与“糟粕”,指出加强土家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风尚,变革陈规陋习。  相似文献   

6.
略论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这是土家族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它对于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文化状况的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希骥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薄弱环节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文化是土家人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 ,土家族文化的保护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出现了难得的机遇。做好土家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有为”与“无为”、共性与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家族文化保护和开发五对关系 ,才能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9.
王新祝  马尚云 《政策》2008,(11):53-53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是土家族集居区,也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发祥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巴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地域文化.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土家族分布区域变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两代土家族在贵州省曾有广大的分布区域,清初以降,分布在黎平、锦屏、平塘县通州一带和黔中地区的世居土家族相继消失。本文延引《百苗图》等贵州地方史志有关记载,对贵州土家族的历史称谓及分布区域变迁情况进行初步考证,借以反映土家族分布区及贵州民族分布区在近两百年来变迁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川东南土家与巴国南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二百八十三万(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的结合部一带。其中四川省有土家族近六十万人,主要聚居于川东南涪陵地区的东南沿边数县。目前,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个土家族或土家族与苗族联合的自治县。川东南的土家族确乎源远流长,对当地的开发有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巴族的族源与古巴国的南境以及川东南一带的考证,以阐明当地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宋代是其土地开垦、耕作方式和技术、农田建设、作物品种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至于对土家家族地区长达450年的土司制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土家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关系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性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土家族人民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80年鸦片战争后,土家族人民深受外国鸦片、宗教、商品的毒害和剥削。土家人温朝中、黄玉山领导黔江、咸丰的武装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辛亥革命中,一大批土家儿女积极投身武昌首义,土家族地区的人民积极响应,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用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黔东是贵州土家族聚居地区,有土家族人口140多万人。这里民歌种类繁多、旋律优美、特点鲜明,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的美称,在本土音乐文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从"史载与起源、种类与特点、改编与创作和推介与传播"等四个方面,对黔东土家族民歌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年(1865——1904年),土家族地区爆发了一系列震动全国的反教会侵略斗争,即所谓“教案”,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实为全国反教会斗争所罕见。土家族人民同汉、苗、侗等族人民一起并肩战斗,给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本文就土家族地区各族人民反教会侵略斗争作一概略的述论。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对我国各族人民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16.
鄂西行     
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湖北省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十年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名胜古迹和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了土家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分析了建设中存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竹米酒,是土家族在生小孩之后举行的一种诞生仪式.一些土家族地方志把这种仪式记为“祝米酒”,其本意是“竹米酒”.竹结米与人生子具有象征意义的隐喻,也是土家族对自然崇拜与灵魂转移的一种解释.引用“象征-解释”理论,通过对湖北省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的诞生礼仪的描述和解读,揭示作为生命周期仪式开端的诞生仪礼——竹米酒所承载的意义与象征,并由此指出土家族历来重视男女平等,有别于汉族地区男尊女卑的传统.竹米酒仪式与社会组织单元的接纳、家庭或家族兴旺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王希辉  余平 《前沿》2009,(8):108-11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及其先民积累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生态观:即和谐利用自然的观念、强烈保护自然的意识和适度改造自然的思想。土家族生态观的内在结构,是土家族及其先民认识和改造自然历史的再现,也是土家族及其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归纳、总结与凝练。深入分析和挖掘土家族生态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处鄂西土家族的某村落农村青年的个案访谈,来深入了解土家族传统手艺接近失传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给予一定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