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青少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践履者,其民族精神状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分布甚广、区位条件特殊,该地区青少年民族精神具有区别于非民族地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系国家稳定和西南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性的高层次的人类精神,是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标记。民族精神有广义说和狭义说、系统说和浓缩说;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学是民族精神的系统理论形态;民族精神自我否定又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3.
吴兰丽 《求索》2012,(3):98-100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最终显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也是绝对精神在世界历史中的各个阶段和形态。民族精神如个人意识的演变一样,在历史的舞台中日渐完善以达绝对之精神。黑格尔的民族精神活跃于超验的时间、空间的历史中即由自我意识、绝对精神逻辑构建的历史中,那么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适性、永久性、历史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其辉  黄雪英 《传承》2009,(14):56-5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理所应当担当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然而,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意识淡薄,民族责任感匮乏,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广大教育者警觉和思考,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民族的概念、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提出培育民族精神一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既要克服民族的精神痼疾又要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三是既要保持民族自尊自信精神又要预防狭隘的民族主义,四是要弘扬当今时代主旋律增添民族精神新血液。  相似文献   

7.
谈公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再提出,要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民族精神及其旗帜的基础上,自觉地为之而努力。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时代,弘扬民族精神,首先必须树立和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公仆精神。这是二者以下的关系使然:(一)公仆精神源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公仆与民众同呼吸共患难,在共同的社会活动中炼就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二)公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所有的民族精神都能够在公仆精神那里找到它们的身影。(三)公仆精神又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公仆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引领者的…  相似文献   

8.
张辉 《前沿》2012,(22):20-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阈下,要确立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只有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宪萍 《湖湘论坛》2005,18(5):95-96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赵炎才 《学习与实践》2006,(10):120-132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其内涵主要围绕彰显民族整体精神、丰富民族理想精神、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等方面展开。彰显民族整体精神涉及关注民族、国家、世界与人类社会,拓展了传统整体范围,并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国家全方位近代化的美丽图景;丰富民族理想精神主要包括大同理想与人格理想两方面;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又体现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同、重视教育事业、谋求人的体、智、德全面发展,注重社会文化等;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则涵盖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等内容。此四方面构成孙中山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诉求、核心理念、行为方式等获得新的时代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孟和宝音 《前沿》2007,(9):219-2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信念弥坚,报偿艰辛而斗志更强,凝聚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为全面实现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先进精神是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建国后60年社会建设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民族解放历史进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先进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时期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奉献的民族先进精神。在建国后的社会建设中,铁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5·12"抗震精神等精神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未来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先进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为社会建设继续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者,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中负有特殊的使命。近几年来,军内学者从多方面对我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关于军队与民族精神的关系1.军队和民族精神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具有国防军事功能。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支军队都和民族精神渊源深厚。民族精神所激发的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是军队战胜敌人的强大动力;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军队和民众整体统一性的精神纽带;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军队精神的社会根基和历史渊源〔1〕。有学者强调军队是…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震 《理论月刊》2007,1(1):5-9
建设和谐社会,仅有经济发展还不够,必须有一种可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民族精神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现实的发展进程。民族精神首先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然而,历史是发展的,民族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备时代性的民族精神,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的积极的推动和凝聚力量。新民族精神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这种民族精神应该是理性自觉的、开放的、积极进取和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精神之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扣林 《理论月刊》2004,(11):57-59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本质特征之一熏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熏因此熏能否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熏发挥民族精神的支撑、凝聚、教化功能熏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又是孕育共同理想的沃土,并为理想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且与民族基本精神相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源自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90多年凝聚、形成的革命精神促进其理想信念日益弥坚。基于这种内在依存关系,可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来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8.
张爱民 《前沿》2006,(1):72-74
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本文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也是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客家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民族精神的丰富的有益元素,与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相融相通。这表明,客家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精神上具有深层次的同构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常虹 《今日民族》2007,(7):52-5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民族精神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