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EU has regulated chemicals since the late 1960s using both general and sectoral legislation, and exposure-based, hazard-based and risk-based decisions. A new proposal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 on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 (REACH) – will build on the experiences of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and introduce some new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emicals.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current chemical control mechanisms in the EU and those put forward in REACH to demonstrate how REACH is a new paradigm in chemicals management. REACH will carry forward today's experience an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hemicals in the EU and introduces some novel aspects, such as utilizing market-based mechanisms and putting into operation the 'substitution principle'.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explores questions of proof and precaution in the context of Canada's new Chemicals Management Plan. That plan includes a bold initiative known as the 'Challenge', under which the government has identified 200 high priority chemicals for which it is 'predisposed' to a finding of toxicity. The presumption will operate unless the challenged stakeholders submit 'information' sufficient to rebut it.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European REACH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exactly what burdens have been shifted, to whom and why. It also evalu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move for the governance of chemicals in Canada and for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It looks specifically at the case of Bisphenol A, which was one of the 200 chemicals included in the Challenge, and was recently declared toxic under that process. The Challenge forces us to confront the 'dilemma of industry data', which complicates the debate over a shifted burden of proof in the context of chemicals management .  相似文献   

3.
顾永忠 《法学家》2012,(3):110-118,178,17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完善刑事辩护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一些困扰刑事辩护的突出问题基本获得解决。值此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一方面为立法上取得进步而欣慰;另一方面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后刑事辩护制度的切实贯彻实施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建立环境检察预防性机制应以法治原则、能动性原则、谦抑性原则为基本原则,重点突出检察机关在环境检察预防机制中的主体机能,构建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一体化的二元机制。一方面,需要对环境检察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具体内容,从立法角度确定环境检察预防性机制的适用对象;另一方面,构建检察机关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机制,包括与企业等非权力部门的合作机制,亦包括与海洋、渔政、农林、公安等行政机关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有机体系,其法律解释和适用应当在体系化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就著作权制度而言,基于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应当将著作权制度作为民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建构、理解和适用。在体系化思维指导下,考虑到著作权制度回应社会实践、发展和进化的需要,著作权制度应当从"具体规定性"逐渐过渡到"抽象规定性"的立法模式。就著作权救济制度而言,应当设立著作权侵权一般条款,同时,考虑到著作权制度明晰化和可操作性的需要,也应当就实践中已经成熟的著作权样态作类型化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典型侵权行为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在著作权法中。换言之,著作权救济制度应当采取"一般条款+列举式规定"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长制一方面是水环境行政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另一方面又是水环境管理行政权力的严格问责,具有重要的环境法意义。其中体现出来的环境目标责任制的实现方式理应成为水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环境治理的立法趋势。但是,由于河长制尚处于探索阶段,也遭遇了一些法律短板,譬如河长制的分散性与短效性,规划功能与考评机制的泛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疲软。本文在河长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河长制的环境法因应,包括建立统一长效机制,健全规划与考评机制,以及引入公众参与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环境立法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河北法学》2004,22(4):149-152
我国地域辽阔,域内自然环境差别较大,其决定了地方环境立法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地方环境立法应兼顾公正和效率价值平衡,并坚持"效率优先、实现公正"的立法价值取向。地方政府应当对当地新生环境问题结合当地经济、技术、自然实际情况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及时立法,并对不适时的地方法规进行及时修改,实现地方环境法制系统公正和效率价值的最大化追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颁布后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在分析当前相关立法、船员劳务关系现状以及一字之差的“劳务”与“劳动”合同对保护船员权益存在本质不同的基础上,认为船员不仅应当得到“契约”的保护,还应当基于劳动者“身份”得到劳动法的特殊保护.进而,针对船员劳务合同相比一般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从合同关系、主体、内容、责任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司法如何予以应对的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致、内容不确定、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法价值理念等缺陷.纵观外国环境基本法大都有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在全球环境法形成的大趋势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环境法治背景又使得各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极具个性化.目前,具有我国环境基本法地位的《环境保护法》正面临修改,利用这一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基本法修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邓崇专 《河北法学》2007,25(10):165-169
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着许多空白或重大不足.一方面,中国立法的某些缺失无法对双方的刑事司法协助给予强有力的国内法律支持,以致于双方在协助中产生矛盾与不协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已有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其协助形式大多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增加一些新型的协助形式应为当务之急.同时,中国应加快与东盟各国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签订与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包括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状况恶化、水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已日趋国际化 ,严重危及到整个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各国国内进行的国际法未加禁止行为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本文指出了当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的缺陷 ,其中涉及到管理体制、立法意识、现行法律本身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文章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立法要加快与国际接轨 ,树立风险防范原则的立法理念等一系列措施 ,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就整个产业过程而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有些情况下并不能同时达到能源供给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目的,需要在确保能源供给和保护环境资源两个目标之间作出权衡取舍。为此,必须在立法上处理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在制度上相互衔接配套,从而避免立法上的冲突和实施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Stalking became a subject of academic and social concern in Europe in the mid-1990s. Shortly afterwards the issue of legislation became the subject of debate in some countries and in 1997 the United Kingdom was the first European Member State that passed anti-stalking legislation. Denmark constitutes an exception because its Criminal Code of 1933 contains a provision which also deals with stalking. Other States that up to now have passed legislation against stalking in Europe are Belgium, the Netherlands, Germany, Malta, Ireland, Austria and, last in order of time, Italy. Where an anti-stalking law exists, legislators have introduced a new article into the existing Penal Code or have amended an article still in force for similar conduct, or have introduced a specific Act against Harassment or Domestic Violence which is intended to cover not only such conduct but also stalking. In the remaining European countries where an anti- stalking law does not exist, it is possible to prosecute stalking only when the behaviour amounts to crimes prosecutable under other existing norms. This article analyses legal regulations on stalking across European Member States in civil and criminal justice considering specific laws addressing the phenomenon or, alternatively, other laws under which stalking can be prosecuted. In the conclusions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uropean anti-stalking law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future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ctims of stalking.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着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存在交叉和矛盾、某些立法授权不符合科学管理的规律等问题。为此 ,我国应当加强对环境管理体制立法的研究 ,注意借鉴国外环境管理体制立法的经验 ,加快制定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应将各单行立法中关于环境管理体制的规定具体化 ,及时修订与实际不符的法律规定。在立法程序上 ,改变由管理部门起草立法的方式 ,遵循先立法后改制的原则。并且在立法中引入公众对环境管理机构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立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春玉 《现代法学》2006,28(2):86-91
传统的以环境媒介为保护对象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不能解决现有的复杂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研究范式与制度内容的彻底变革。生态城市规划是这种改变的一个新思路,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规划,同时将城市生态视为一个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立法理念有:城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建设可持续性的、健康的生态城市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人类作为一个关键物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生态系统必须有利于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和精神愉悦;将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将环境魅力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立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总被引:104,自引:0,他引:104  
谢海定 《法学研究》2004,26(2):17-34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的执法不能导致,归根结底由立法不当产生。现行的民间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处于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均不足的困境中。解决民间组织的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民间组织法》,推进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型管理。  相似文献   

17.
冯洁语 《法学研究》2020,(2):169-189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从比较法来看,私法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作用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依托既有权利(如所有权、健康权等)受侵害,扩张损害概念,从责任范围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二是创设环境权或环境秩序权,从责任成立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两种进路的背后反映了对于公私法关系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公法、私法并行救济,后者则认为私法救济优先。我国环境法学说传统上采第二种进路,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民法典草案”则有采扩张损害概念的整合进路的趋势。我国目前立法与司法实践仍存在体系上的龃龉。应当贯彻扩张损害的思路,在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在责任范围中考虑生态利益。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具体考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能否类推适用民法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吴越 《现代法学》2000,22(4):70-73
作者认为 ,为了实现我国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对企业集团进行系统立法 ,而不是单一立法 ;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借鉴德国的模式 ,在公司法中增加企业集团组织法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日趋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关于电子数据存在立法原则不明和具体制度相对滞后的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电子数据时面临现行法律的阻碍和技术维度的困境。通过对我国电子数据相关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的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数据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电子数据法律规制需要确立电子数据立法对基本权利的保障、完善电子数据可采性、举证责任、非法排除规则、搜查方法等方面具体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电子数据立法的前瞻性,辅之以司法解释,转变对电子数据的认识观念,提高办案人员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廖中洪 《北方法学》2017,11(3):110-121
从大陆法系国家有关指定管辖的一般理论以及具体立法规定的角度上看,我国现行指定管辖立法存在重大缺陷,这些缺陷涉及指定管辖行为的性质、适用范围、运行程序以及当事人申请指定管辖的权利保障等问题。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指定管辖立法目的与价值追求上的偏差,立法观念与立法方式上的不足。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一旦受到现实社会诸多不当因素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影响,会在较大程度上造成指定管辖司法适用上的混乱。为此,需要立法在借鉴域外大陆法系国家有关指定管辖通行理论以及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明确指定管辖应有的目标与基本价值追求,矫正对于指定管辖性质及其立法观念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指定管辖适用程序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