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敏 《中国工运》2013,(4):41-42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包括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于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德国劳动法院发端于柏林工厂法院与立昂营业专家委员会。通过1926年和1953年的《劳动法院法》逐渐发展定型。目前,劳动法院独立存在,其审判组织由职业法官和劳动者一方代表以及雇主一方代表共同组成,在院长任命、机构监管和业务监督方面,司法机关和劳动与社会部共同负责,其管辖的案件范围不仅是关于劳动关系的争议,而且包括其他和劳动关系有关的争议,但不管辖利益争议。劳动争议的上诉和复审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尽管存在争议,但德国的主流意见认为应保留独立劳动法院体制。德国独立的劳动争议审判体制、劳动法院组织上的社会参与、快速化的纠纷解决、调解的优先地位以及劳动法院管辖的扩张与限制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理论上讲,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是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平等协商,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从实践上讲,双方是各司其职,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成长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并推进"一各三共"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谈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协商王敏劳动争议协商,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双方就解决争议,化解矛盾,协调劳动关系共同进行商谈,以达成和解协议的行为。经过协商所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应当自觉履行。协商是处理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劳动关系,是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其主要内涵是: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共决利益、和谐共赢.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要肯定资本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又要坚决有效地引导、限制和阻止资本的负面功能和消极作用;同时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利益相关、命运相连、共同合作的企...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产生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关系的发展体现的是文明取向的进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谋企业发展的伙伴合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比资本主义劳动关系更具优越性。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企业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积极打造企业的合作共建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和法治机制。因此,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应当各司其职、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成长;尤其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企业应当依法积极建设相互依存、各尽所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8,(7):50-50
——参与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相似文献   

8.
劳动伦理学     
劳动伦理学是以劳动活动中的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基本宗旨是探索当代劳动条件下经济繁荣与道德进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劳动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内在机制及其共同提高的操作原则。主要研究以下基本问题:劳动与人类自由和幸福的关系;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和劳动者的一般特点;劳动者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及其道德评价;劳动集体的道德职能;劳动集体的经济效益和道德效益;管理劳动及其伦理问题;知识劳动的社会伦理意义,以及当代劳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劳动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新的异化表征,主要表现 为资本家对数字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数字劳动过程的非自我的加速与规训 、数字劳动主体类本质的异化以及 数字劳动关系的异化四个维度。这是多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根本原因,数字资 本的逐利本性是动力原因,数字智能技术资本化是技术原因,市场监管与劳动保障的缺失是外部原因。由于中 西方数字劳动问题存在本质差异,中国在新时代数字建设中,通过积极推进数字生产资料的共有共享、完善数 据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制度、加强数字智能技术治理、完善数字劳动治理体系等多方位举措,有效防范并化解 了数字劳动问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数字劳动异化困境、构建和谐数字劳动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考虑和谐劳动关系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劳资合作理论、分享经济理论及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提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构念,并依据劳动关系四分图模型作出界定。分析认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实现了劳资合作与收益分享的有机结合,符合劳资双方共同创造和分享合作收益的制度追求,是理论上最理想的和谐劳动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律体系的建构,应以劳权本位作为理论出发点,应以劳权的实现和保障为其基点和核心.本文所提出的劳权概念,是指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应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权益.劳权即劳工权益应是劳动法律的基本范畴和劳动立法起始概念.本文提出和论证了劳动者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应为受雇于他人的以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直接生产者.本文还提出了劳权关系的概念,认为劳权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本质体现,这一关系是相对于产权关系和经营权关系而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权利结构是由产权、经营权和劳权的三权关系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书面订立,但现实中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放松对劳动合同的形式要求,将口头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范围并加以倾斜性的保护,引导劳动关系当事人特别是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一个符合合同本意,理性和现实的选择。而最重要的是这一选择符合劳动法的根本立法宗旨,有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协调、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Labor History》2012,53(4):477-500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919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has regarded the worldwide eradication of forced labour as one of its basic aims.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ILO's role both as a forum for public discourse on the historically shifting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d free labour from coercion, and as an independent actor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forced labour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amining the ILO's efforts in three distinct phases (the inter-war period, the Cold War years and the age of decolonization/postcolonial nation-building) will also shed ligh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article concerns migrant domestic labour. It departs from existing analyses of such labour by examining the place of workers' mobility and workers' intimate life histories in the valorisation of migrant domestic labour.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on the autonomy of migration and on affective labour,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status as mobile bodies infused with affective histories of maternal care is critical in the constitution of a market for their labour. This history endows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labour with unprecedented value, not least because the worker is expected to exude the affects of motherhood authentically in the home of her employer. The analysis forwarded here demand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s of global care chains and transnational motherhood.  相似文献   

16.
《Labor History》2012,53(4):339-350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discussion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s (ILO) history, asking how the organisation and worker activities have been depicted in film. Since the 1920s, the films in which the organisation portrays itself have placed less emphasis on its European base, the largely male culture that once dominated it and the precise nature of its role in the world. In more recent years, the ILO’s cinematic output has made an effort to emphasise work, workers and their collective activity. Their short films have also come to overtly advocate ‘partnership’ trade unionism within a wider international and perspective whil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matters of racial and gender diversity. These changes have been framed within the organisation’s constant assertion of continuity in its values and explicit use of its own history. Film has therefore contributed to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in its self-projection, providing parameters within which change has occurred.  相似文献   

17.
劳动科学建构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科学作为一个科学系统,是以人类劳动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劳动问题及其规律,以及与劳动问题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从而形成一个系列的、各具专业特色的学科群,而每一具体学科在确定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对学科本身的外在疆界、基本内涵以及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规定,使各门学科具有相对独立性。劳动科学是一个关系系统,在系统中,现实中的一些专业学科同劳动问题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层次结构等特点。建构劳动科学应坚持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论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和保证,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因此,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从劳动合同入手。目前,《劳动合同法》正在制定中,明确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地位,对于在立法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实现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及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废除强迫劳动的有关国际公约因为涉及劳动者的基本人权,与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相关。且国际劳工组织作为"制定和处理劳工标准的主管机构",要求各个成员尊重、促进和实现核心劳工标准的各项原则,在这些背景下,有关公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在国内立法中,已经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仍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