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节江青又打又拉彭勃拒上贼船 1973年1月11日,江青带着一帮人又闯到了八一厂.彭勃一边迎接,一边让人打电话请李德生主任来,他怕江青胡搅蛮缠,有了麻烦无法对证. 可江青这次一反常态.她满脸堆笑,主动与彭勃握手.这场景使彭勃有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闲谈中,江青说:"彭勃,你字写得很好嘛."彭勃随应着说:"我读书不多,只是平时自己爱写写划划,说不上好.江青同志在哪里见过我写的字?"  相似文献   

2.
从1939年4月开始,江青与毛主席谈恋爱.她经常从中央党校到杨家岭来找毛主席,时间都是在下午或星期天,开始以向主席请教问题为由,后来以找警卫排的同志为借口.最后熟悉了,也就无需借口和理由了,来的次数越来越频,走的时间越来越晚.中央党校在桥儿沟那儿,离杨家岭很远,中间要经过飞机场.夏秋之交,青纱帐起,为防意外,江青回去时,主席让警卫员护送她.警卫员从马号牵出一匹老实的马,让江青坐上,自己在前面牵着缰绳,把江青送到党校后,再把马牵回.一段时间后,江青学会了骑马,警卫员也就骑马送她,把她送到党校,再把她骑的马带回.为了安全,我和警卫排长刘开臣再三叮嘱过江青,让她不要跑马.这时侯的江青是比较文静温柔的,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这首诗,深刻揭露了江青要实现个人野心的狰狞面目.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一伙的政治势力在党内一度占据上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在党中央内部处于十分重要地位,江青在党内的地位也飞跃式上升,这使江青的个人野心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4.
一凡是研究过“文革”历史的人,对江青的印象都比较深刻,国外有的报刊还不时对她有所报道.在“文革”期间,江青倚仗毛泽东的权威和她自己的地位,呼风唤雨,权力极大,影响极深,这是不容置疑的.“文革”开始以后,阵伯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江青任第一副组长.陈伯达有一段时间因病体假,中共中央任命江青为代理组长,负责文革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即使陈伯达在组长的岗位上时,江青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往往是她说了算.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76年10月6日,她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后,拒不认错,更不认罪.在法庭上,她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大声呼喊:“我怕过谁,我是无法无天.”亲眼看到过江青这样表演的人,可能会问:“江青这样一个硬骨头、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文苑》2005,(11):47-51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于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本文根据江青被捕之后接触过她的人的回忆等真实史料,描述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6.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4,(12):37-38
一上庐山,江青没有什么政务活动,主要是看风景   1959年7月24日,江青第一次到庐山.当时,毛泽东将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江青本来在北戴河休养,在那里等候毛泽东归来.她给毛泽东打过电话后,毛泽东让她坐飞机赶到庐山.那时江青并无实职,只能算是毛泽东的秘书.(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时,决定正式任命毛泽东的秘书,即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人称“五大秘书“.……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九大以后,我(作者曾任江青秘书,编者注)发现一个叫李云露的人经常给江青写信,告诉江青她的生活比较艰苦,江青每次看完信以后都置之不理。李云露是江青同父异母的亲姐姐,以前住在中南海,给江青做家务、带孩子,后来得罪了江青,被赶出了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第七节总理批示解重围彭勃挺身担风险 在江青制造的这场冤案中,受迫害最直接的是彭勃,硬是被江青戴上一顶"反革命"帽子.彭勃心里清楚,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这让他体会到什么是"政治陷害".他感到了江青的卑鄙.一时间,"彭勃是反革命"的大字报、大标语,遍贴厂区,彭勃俨然成为公开的敌人了.无休止的围攻、批斗,给彭勃造成很大痛苦.  相似文献   

10.
一 近年来,翻阅了数十种有关毛泽东及江青的回忆录、传记文学、纪实作品,看到其中在有关毛泽东和江青结婚问题上,对于中共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意见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11.
《党史纵览》2002,(3):46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集团认为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时机到了,疯狂发难,密谋策划.华国锋警觉到江青集团的严重危害.在毛泽东治丧期间,华国锋借去北京医院看病为名,紧急到西黄城根9号李先念住处.  相似文献   

12.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了,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副组长。江青起初处处关心维护陈伯达,陈伯达便写报告给毛泽东,说在他生病期间,由江青代理组长职务,临时将权交给江青。然而,等到陈伯达出院后,江青却紧握权力始终不放手,从此,陈、江二人起了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陶铸是受江青等人的陷害被打倒的,毛泽东偏信了江青等对他的诬陷……"这个论断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无疑,江青在打倒陶铸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江青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打倒陶铸中,江青不仅仅"陷害",更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干将和急先锋。一"文革"爆发前,毛泽东和江青同陶铸(以及曾志)的关系是很好的。江青几乎每年都到广东过冬,毛泽东"特意交代陶铸要  相似文献   

14.
5.周恩来、邓小平要王海容、唐闻生将江青、王洪文等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情况面告毛泽东。江青被迫就毛泽东多次批评的“四人帮”问题交出第一份检讨。 居心险恶的江青在昔阳大放厥词:“《水浒》里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要架空主席?……”洞察其奸的邓小平指示要将江青大寨讲话用别的途径尽快呈送毛泽东。王海容、唐闻生从新华社女记者李琴手中接过江青讲话稿后,用最快速度面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在十年浩劫中,江青曾被某些人捧为文化革命的"旗手".她手中挥舞的一面大旗就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这个<纪要>曾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全党.其实这个<纪要>的主要内容并非谈部队文艺工作的,也不是由与会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后形成的.它是一个典型的江氏"一言堂"的产物.是江青伙同陈伯达、张春桥共同炮制出来的.它也是江青登上政治舞台的"宣言书".在十年浩劫中,江青等人利用<纪要>疯狂迫害广大文艺工作者,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直到1 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解放军总政治部请示报告,正式决定撤销<纪要>,使它寿终正寝.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出笼的呢?本文谨向读者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1970年春季的一天,江青突然提出要到北京市宣武区新华街荣宝斋去看看。荣宝斋的工作人员看见江青到来,十分惊愕。江青那天比较高兴,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江青,你们不要紧张,我是来看你们的文房四宝的,如果我认为需要的话还可能选几件带回去呢。"江青看了明清时期的砚台,清朝的御墨、毛笔、高级宣纸,还有各个朝代书法家与画家的字帖、名画等。江青对这些东西很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最近采访了当年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特别法庭审判员王文正,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记忆力非常好,他向笔者谈起了江青在中南海被拘捕以及后来在秦城监狱里的情况。江青在中南海被拘捕对江青被拘捕时的情况,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负责执行任务的张耀祠是提着手枪冲进去的。  相似文献   

18.
王力、关锋、戚本禹是"中央文革"的三员干将,江青手下名副其实的"车马炮","文化大革命"中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他们实际上是江青、陈伯达、康生的代言人和代行人,许多江青不便说或不便做的事都由他们去说去做.而"王关戚"中的王力,更是个红得发紫的人物.在"七二○"事件中,他被"文化大革命"的大潮涌上了"英雄"的浪尖,然而,只隔40天,他又成了囚犯.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昔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纵横》2007,(5):22-25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江青抓了一个“点”,这就是小靳庄。抓小靳庄这个“点”,江青是有政治目的的,其结果是在全国造成了思想混乱,也毁了小靳庄。那么,江青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江青这人令人真假难辨。我在写作《江青传》时不能不做许多辨伪工作,关于江青入党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江青的入党经过,有着各种说法。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其所著《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一书中,回忆江青在延安整风时曾对他说过的两句话:“那时,是个姓王的介绍我入党的,名字我忘记了。现在这个人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