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执政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党的文献》2008,4(1):52-57
建国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从西南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科学分析执政环境,求实升华执政理念,不断探索执政途径,切实打牢执政基础,创造性地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他的成功实践和理论经验.为我党实现从革命到执政的伟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主政大西南期间对党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儒沛 《探索》2004,(5):23-27
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同志主政大西南2年零8个月,是他辉煌人生的壮丽篇章之一。在这期间,他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大西南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逐步成熟作了重要准备。认真研究和运用邓小平同志主政大西南期间抓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社会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社会建设的探索,是他面对建国之初西南地区特殊社会情况所做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其社会建设基本思路表现为:以提高策略思想为要领,在尽量减少社会阻力的情况下恢复西南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就业问题为重点,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解决西南民生问题;以做老实人为号召,抓紧时间干实事,努力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宋毅军  刘杰  冯婧 《世纪桥》2010,(14):8-13
<正>1949年7月14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和刘伯承等人受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1950年起,直至他1952年8月奉调北京工作,他在西南度过了三个七一党的生日。1950年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关于主要讲党员作风和与党外人士合作问题的讲话1950年的七一,是邓小平在西南度过的第一个党的生日。6月13日,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共西南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从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前提、本质追求、坚实基础、关键环节、必然选择、根本保障等方面对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阐述,深化了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受命主政大西南。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邓小平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交出了一份值得历史称道的满意答卷,特别是他结合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工作部署而对西南地区城市治理所进行的探索尤为引人瞩目。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从转变观念做起,通过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尽快适应城市工作新环境,继而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中心,展开各项城市建设工作,包括社会整顿、培育新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邓小平从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前提、本质追求、坚实基础、关键环节、必然选择、根本保障等方面对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述 ,为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主政大西南,是邓小平波澜壮阔人生的重要篇章。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巩固政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执政的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他把思想和作风建设放在首位,狠刹居功自傲和享乐思想,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把组织建设作为关键,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规范党内生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有关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是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一个共同回答,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西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十分特殊,邓小平及其领导的西南局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政治上,西南曾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巢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国民党在溃逃时潜伏的大批残余势力,同地方封建势力勾结,组织土匪,发动暴乱,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剿灭土匪、肃清匪特、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西南社会问题比较严重,为了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对西南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这些社会治理思想对解决当今社会问题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训最深刻、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实现途径和表现形式三个问题,研究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提出经济落后的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外资,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贯彻.本文拟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条件、方式和原则等方面论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探索.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反思与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岩 《探索》2001,(4):21-23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巨大理论勇气,把著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和必然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尤国珍 《党史纵横》2008,(10):19-21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于1984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南巡,促成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起飞和继续快速发展。两次南巡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突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群众观体现在 :关心群众的利益 ,正确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以及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工程控制基础理论,可以建立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政治学含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安全提供了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是建立在一个民主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执政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这样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政治资源整合能力、制度供给能力和结构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的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贯穿着邓小平的创新精神;邓小平的创新精神带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创新的关键取决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新的源泉产生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之中;创新的途径在于把求实的态度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崇高的理想和勇敢的献身精神;创新的基础建立于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智慧之上.  相似文献   

19.
王东 《新视野》2001,3(4):13-15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有一个在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思想发展过程,这个思想的出发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这个过程的思想制高点则是1992年南方谈话要点。在南方谈话近于尾声之处,邓小平又一再叮嘱人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1]这里特别提出了“中国的发展路线”这个概念,看来也意在强调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主张有一定理论系统性。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让我们看看,为什么1…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高尚荣辱观的引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光荣的荣辱观,我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增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光荣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财富创造的源泉;把人才观与荣辱观相结合,汇聚起了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找到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