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在诉讼民主的实现及司法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仍然存在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突出问题。为此,要从改革人民陪审员的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参与案件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2.
杨柳 《前沿》2012,(9):76-77
近些年,许多个案判决公布后引发公众热议甚至质疑,这与我国司法公信力不强有直接的联系。人民陪审制度从理论上讲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措施,但在实践中落实度不够。本文立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坚持和改进,为提高我国的司法公信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司法人员作为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过程的一种诉讼制度,陪审制度的完善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通过立法加以完善.首先在宪法上要明确规定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其次在相应的法律中应对陪审制度适用范围,陪审方式,陪审员选任,陪审员权利和义务,陪审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为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审判案件的制度。它起源于奴隶制国家雅典、罗马 ,为中世纪欧洲少数封建国家所继承 ,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 ,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陪审制度也有规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审判组织 ,曾建立过陪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就陪审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一、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清代以前没有陪审制度。清朝末年 ,清政府曾试图采用陪审制度。沈家本、伍廷方…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它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和审判机关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近几年,人民陪审制度因人民陪审员不愿参加陪审、法院不愿实行陪审、人民陪审员素质低难以发挥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名存实亡的困境。对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要求:“各地法院可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因而,可以尝试由当地市、县(区)部分人大代表担任本地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让其参与审理案件,并以此作为完善人大法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所确认的一项民主和法律制度。人民陪审制度的实行,对实现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体现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提高诉讼效率,扩大审判活动的社会效果,促进审判方式改革,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由于立法和司法的原因,陪审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主存主废争论不休,概而言之,完善论、废除论、陪审团移植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并不可取。对我国的陪审制度,必须重新审视其设计理念和价值功能,以此为基点,立足于陪审制度的司法民主和公正价值,从现实可行性出发,对陪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弥补法官审判的不足,监督法官的审判工作,保证司法公开、公正。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从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司春燕 《桂海论丛》2002,18(4):95-封三
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 ,有扩大司法民主、保障司法独立 ,促进司法廉洁 ,深化普法教育的功能 ,其利大于弊。我国应当坚持并不断完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陪审制度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两种制度形成了各自的运作规律.我国现阶段的陪审制度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缺陷,应该吸收西方陪审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的陪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谈到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时,把有陪审员参加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这个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陪审制是现代民主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定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决定》规定人民法院审判一些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但该文件是否体现了作为政治文明标志的陪审制度所应陪审制度与民主当体现的基本政治伦理呢?以下且与美…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新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基本上是按照前苏联陪审制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一种途径。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同审判员享有同等的权利”,并且人民陪审员是由选民选举,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产生,不具有随意性。但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  相似文献   

13.
程颖宜 《前沿》2004,(11):180-182
陪审制度是我国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随着社会变迁 ,司法制度改革 ,该制度的一些弊端暴露出来 ,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成了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几点弊端及针对弊端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以希使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这期《中国人大》关于人民陪审员的有关文章引出了本文的话题。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颁布和实施,“陪审员”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呼。每每提到这个称呼时,我总要在这个称呼前庄重地冠以“人民”二字。我以为“,人民”二字正是我们在司法活动中坚持陪审制度的根本所在。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追溯陪审制度的开端与发展,审视这项制度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我们都无可争议地认识到,陪审制度首先是一项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即在司法活动中行使法律授予的审判权力。在西方,这项制度是为司法…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前沿》2008,(7):113-115
陪审制度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在不同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发挥作用。陪审制度是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出现的,但其在东西方的具体情形却是迥异的,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本文试从比较法的霸角对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模式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对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陪审制度作为社会公众监督法官正确行使司法权、遏制司法腐败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是体现司法民主的核心制度。2004年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我国陪审制度就此掀开了崭新一页。不过在陪审实践中,始终面临着“民主化”与“专业化”、“平民化”与“精英化”的冲突。近期,河南的一批农民工被任命为陪审员,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议论,再次凸现了陪审制度的现实困惑。  相似文献   

18.
陪审制度,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制度之一,是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它经过延绵千年的发展与成熟,仍然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从世界范围来看,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和大陆法系参审制。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从性质上讲隶属后者。陪审制度正式形成于英国,随殖民统治者移植到美国后,在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生长。陪审制度在美国是一项宪法性制度,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保持审判公正,防止司法专断上,更反映在它的“寓权于民”的政治统治思想中,美国人甚至称它为“将裁决权置于被统治者手中”的制度。笔者运用比较分析法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和美国陪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种制度在历史发展基础、文化基础、形式以及保障措施方面的区别,期望以此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的模式选择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陪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陪审制的起源与发展作了简述 ,并阐述了陪审制具有防止司法腐败 ,促进司法公正、民主、廉洁和传播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功能。并且阐述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及揭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了中西陪审制的区别 ,分析了当前的司法改革中坚持陪审制的重要性。本文对改革与完善我国陪审制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司法民主化进程中存在着无序化及非理性化、缺乏制度和程序保障、体制外参与等严重影响法院独立审判的情形。必须强化制度化建设,通过规范公民的参与形式、规范媒体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及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使公民与司法在制度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保证公民参与在规范化的境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