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0):16-17
“十五”期间,红寺堡通过实施“工贸强区”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领跑着农村经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5年,红寺堡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5.35亿元,与2003年相比净增长近3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为红寺堡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05,(13):i002-i002
红寺堡开发区公安局于2000年4月成立,在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二十公”、全区“十三公”会议精神,以加强“四个能力”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开发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寺堡开发区成立10周年。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寺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开拓创新的红寺堡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红寺堡经济、  相似文献   

4.
张敏  王贯举 《共产党人》2009,(14):50-51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名称自古有之,地域涵盖宁夏、内蒙、陕西三省区,但重点核心区域在宁夏,集中连片扬黄主要部分便在红寺堡。红寺堡地处毛乌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边缘之间,气候条件极其恶劣,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更是缺乏,禽鸟不进、寸草不生,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9,(4):22-23
2009年,红寺堡围绕改善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着力办好八件实事:一是实施“人饮解困计划”,完成新庄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新庄集四支干高、低口237万人饮用水问题。二是实施“扶弱助困计划”,争取城乡救助资金900万元,救助城市低保1800人,标准不少于125元:新增农村低保2000人,累计达到1.4万人,标准不低于40元,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发放全民创业贷款12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0个,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四是实施“教育均衡计划”,建设红寺堡回中,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书记华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寺堡开发区是新型移民开发区,地处中部干旱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创新思路,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农业结构大调整、工业经济大发展、城市水平大提升、和谐社会大推进。"  相似文献   

7.
一言 《共产党人》2009,(16):23-25
蓦然回首,十年艰辛,红寺堡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规模节水示范区、宁夏中部干旱地带的生态试验区。2008年,红寺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0元,红寺堡移民已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8.
宁夏红寺堡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在近20万人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17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红寺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农村、基础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他们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干旱带群众生存与发展、实现红寺堡新跨越的根本举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开发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8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左右,可实现产值1.3亿元。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5,(23):F0003-F0003
红寺堡开发区农牧局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支撑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路过杨柳村     
早晨起来和又红又大的太阳打了个照面,根据眼前气象,天还没有下雪的意思,我怀着对雪景的想念,通过滨河大道转悠到了红寺堡。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移民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这个伟大创举,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早已超越农业移民解决温饱、扶贫济困的主旨思想。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历经10年建设,完全显示出了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主题行为。当我们面对一百多年工业化给人  相似文献   

11.
红寺堡扬水工程筹建处是1998年9月新建的水管单位,现担负着宁夏扶贫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两大扬水工程24座泵站、233公里渠道的管理任务,全处共有职工405人,其中88%以上是青年职工。面对这支朝气蓬勃而思想又不够稳定的年轻队伍,红寺堡扬水丁程筹建处紧紧把握青工思想脉搏,采取适合青工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不断促  相似文献   

12.
申进湘 《共产党人》2013,(12):42-43
正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1998年开发建设初期的红寺堡,是一个人迹罕至,原始植被破坏殆尽,土地荒芜沙化,洪、涝、旱、风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一片土地。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红寺堡,已由原来的不毛之  相似文献   

13.
市县视窗     
《共产党人》2009,(4):15-15
贺兰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灵武市兴建1000千瓦太阳能发电厂,大武口廉租住房人均使用面积增至13平方米,红寺堡劳务经纪人接受法律知识培训,海原打造全区最大肉牛养殖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水平与工作能力,红寺堡开发区加大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打造“六种人”。  相似文献   

15.
“631”是指“六项三加一”工作模式,这是宁夏红寺堡二中党支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整合、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基本涵盖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实现了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金琪 《共产党人》2008,(23):36-36
红寺堡开发区组织部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活动中,侧重“四个结合”抓整改。一是紧紧围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这个主题,组织广大组工干部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下功夫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章,力求学深学透,把握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王珑 《共产党人》2007,(12):I0004-I0005
红寺堡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继产业的培育,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开发水浇地  相似文献   

18.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19.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4):13-14
红寺堡开发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开发区工委针对基层党组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移民新区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抓手,采取整合村级组织、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全面提升村  相似文献   

20.
石雷 《共产党人》2009,(16):18-20
曾经荒芜的红寺堡开发区,随着黄河水的引入,变成万亩良田。一批批来自南部山区的移民群众在这里抗旱魔、斗风沙,用辛劳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绿色家园。经过10年的发展,红寺堡——一座荒漠上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内街道整齐,商铺林立,城外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红瓦自墙的塞上新居鳞次栉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