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WTO框架下构建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目前两岸政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经济融合或许是实现两岸最终统一的最现实的办法。适逢两岸“入世”之机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一国四席”的特殊地位 ,从争议较小的贸易政策着手 ,采取一定的策略 ,突破两岸经济互动的困境 ,在WTO框架之下 ,构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两岸自由贸易区 ,促进大陆经济与台湾经济的融合 ,以经济上的融合促成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港台大陆经济一体化概念,是基于对香港、台湾、大陆三地间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考察提出的。如今,世界各国经济都在相互依赖、合作竞争中发展,一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就全球态势而言,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实现更完备的一体化,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圈是一个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联为一体的经济联合体。中国经济圈的形成对祖国的完整统一十分有利。1997年7月1日,香港这个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信息和旅游中心及最大的出口、转口贸易基地已回归中国;1999年澳门也将回归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也是大势所趋。大陆的人力、物力加上台湾、香港、澳门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统一的中国一定会是一个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在未来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近们多年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4.
一、长短互补,“大中华经济圈”能发挥整体优势。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关于建立 “大中华经济圈”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人的瞩目。台湾、香港及海外的一些人士多次建议有关当局建立 “大中华经济圈”,即由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融为一个新的经济实体。他们认为,如果把中国大陆的科学技术、原材料和劳动力与台湾的财力、经销技巧以及香港的金融、通信渠道结合起来,互补长短,发挥整体优势,在21世纪,中国能继日本之后,成为亚洲的经济大国。海外报刊亦就此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已拥有的经济实力,认…  相似文献   

5.
董桥 《廉政瞭望》2012,(18):3-3
学者张者问杨绛:“你们那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完全可以离开大陆,为什么留下来了?”杨绛说:“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大陆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去台湾,第二个是去香港,第三种选择去国外。  相似文献   

6.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涵义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6年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访问团时的谈话) “一国两制”实现后,我国的主体仍是社会主义。“我们对香港政策长期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国两制”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并存,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人民政府。“一国两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允许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同时存在。香港、澳门、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殊组成部分,并不具备行…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认为,2004年台湾大选,陈水扁最大的助选员是大陆。因为大陆近一年对台湾的大量入超,使台湾摆脱了经济凋零的窘境。如果没有大陆经济拉动,去年台湾贸易损失将达200亿美元。在台湾经济高度依赖于大陆的形势下,如果大陆真的不跟你玩,台湾绝对吃不消。大陆对台湾摊牌,而其中对台湾进行经济制裁的可能性最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陈林认为,经济制裁相对于军事手段,虽然不会伤及性命,但是也必然殃及无辜,影响岛内人民生活,助长社会敌对情绪,反被“台独”政客加以利用。出于投鼠忌器的考虑,诸如贸易禁运之类…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但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目前仍限于民间交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二是台商赴大陆投资兴业。本文拟就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前景作一些展望。一、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1979年两岸转口贸易额激增至7700万美元,其中由台湾经香港转口到大陆的货物金额约2100万美元,由大陆经香港转口到台湾的货物金额约5600万美元.创70年代的最高记录。从此,两岸转口贸易终于由过去的秘密状态趋于明朗化,步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在两岸转口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程序方面来说,台湾问题无疑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拥有对台的主权;从现实情况来说,台湾作为海岛,政治上独立于大陆多年。1895年至1945年台湾处于日本的控制下,和大陆分离达50年之久。1950年以后,台湾又处于美国海军的占领、保护之下。可以说,台湾问题既是冷战的产物,又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下来的麻烦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等原因,美国、日本在台均有战略和经济利益。台湾问题也是中美、中日之间,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三方面来概述两岸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日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日台关系的现状;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台湾光复初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推动和人民相互了解的需要,两岸教育交流形成了热潮。在台湾学生积极来大陆求学的同时,也有不少大陆学生赴台湾学习和工作。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赴台,积极参与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大陆学生赴台,是光复初期两岸教育融合的体现,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2.
薛慧卿 《学习论坛》2004,20(2):45-46
当今世界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为顺应此潮流 ,许多国家不得不加强区域内的经贸合作 ,以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 ,中国的统一尤其是经济统一就显得十分迫切。如果中国按照“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进而实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这一“华人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 ,那么 ,中国经济今后数年内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将进一步前移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同志对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问题与构想多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他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拥有军队,大陆不派人到台,台可派人到中央任职,可与各国保持与发展非官方经贸关系,但台不应有代表国家的外事权。在经济上,两岸应互补共荣,“两种…  相似文献   

14.
草山、井冈山,是中国的两座名山。一座在台湾,一座在大陆。两座山遥遥相对,蒸腾着不同的气象,闪耀着不同的精神,蕴含着不同的意义。1949年的某个时节,从大陆来到台湾的父子两人,行在一条山间小径上。初到台湾的父亲问儿子此山何名,儿子回答叫草山。草山?!这触动了父亲敏感多忌的神经,连说不好不好,我们到这里来,不成了落草为寇的草寇吗?曾经不可一世,指挥千军万马扬言三个月就可消灭“共匪”的父亲,在大陆居住过庐山、峨眉山,奈何跑到台湾的草山来落草?信奉王阳明哲学的父亲灵机一动,就说改叫阳明山吧。儿子唯唯。其实,这山叫草山也好,叫阳…  相似文献   

15.
一、香港回归及其与华南经济的融合众所周知,香港不仅是一个自由港,而目.是东亚重要的金融中心以及欧亚金融市场的“中途岛”,其在国际金融业的排名仪在纽约与伦敦之后。此外,香港还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工业中心,一个世界级的转口贸易基地。香港以其独特的自由开放经济体制以及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外汇、自由金融、自由劳动力市场,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与内地经济是相互补充、不断融合的。今年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经济的融合速度必然大大加快、主要表现在:1、全融业的融合。香港是世界级的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大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提出的。它开始于台湾问题,被成功地运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据说由大陆到过香港的人至今已超过300万人,因而关于香港的基本情况差不多尽人皆知。查看一下地图,新界、九龙、香港岛和附近大大小小的离岛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仅及大陆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万分之一多一点。全港人口569.8万人,也只占大陆12亿人口的二百二十分之一左右。从这样的意义上说,香港是很小很小的。但是当你来到香港,你又会感到香港其实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小。尤其是它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繁华之乡和重要的国际大都会,是有着为内地城市所没有的许多特殊魅  相似文献   

18.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19.
台胞赞伟人 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与雄才大略,不仅获得了大陆人民的热爱与赞颂,也同时获得了宝岛台湾同胞的热爱与赞颂。 不久前从台湾回大陆定居的黄佐贤先生说,邓小平先生在台湾民众中威望很高,说他是个大善人,希望他长寿。他还说,邓了不起!他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给我们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使不少台胞与家人取得了联系,有的在香港等地见了面。我这次顺利回来后,第  相似文献   

20.
正廖信忠说,大陆的对台事务官员中,不少人都看过他的书,因为通俗易懂,且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写台湾。60多年来,两岸因为台湾海峡的地理距离和政治文化因素,双方难免会有对彼此的误解、好奇。台湾作家廖信忠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文化的"中介商"、"搬运工",他在《我们台湾那些年》一书中,用通俗轻松的大白话,向大陆民众讲述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台湾,讲台湾几十年来的剧变。他直白、坦诚、谦虚,也不刻意抬高自己,熟稔在大陆的生存逻辑,声称自己就是在卖文字钱,但依旧保有野心,不希望影响什么精英,影响一下普通民众和官员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