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本崭新的大型摄影画册摆在面前,封面上是毛泽东同志“中南海”三个道劲大字的遗墨。 中南海是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的地方,人们多么渴望一睹中南海的丰采!感谢摄影师们吧,画册展现,中南海的端庄仪态。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1,(42)
中南海,作为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已为人们熟知。中南海内毛泽东的故居,近年来也已有众多人士前往瞻仰。但是,中南海收藏的书画珍品,过去仍鲜为人知。 由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编辑、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使读者得以一饱眼福。这部画册,从中南海所藏书画中精选了256幅作品,大体上包容了近百年来中国画坛各路名家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的词作《卜算子·咏梅》全词如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据毛泽东自叙,该词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为了好做比较,此处也将陆游的那首《卜算子·咏梅》照录: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词的情调,是消极的,安静的,低沉的,就像舞会上隐藏在角落阴影里的素装女子,只是被动地等待着倾心的舞伴到来,而  相似文献   

4.
196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并请末代皇帝溥仪吃晚饭,此次历时5个多小时的接见,其谈话内容和细节至今鲜为人知。而当时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5.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伟大历史篇章。58年来,核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改写了中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凡 《各界》2011,(8):80-83
提起所谓荒唐的事,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大跃进”时期涌现的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一个又一个凉人的“奇迹”。这些事物不仅遍布中国的城市乡村,也曾出现在中南海里,只是中南海里的人虽然积极地投入这些新奇的事物,却最终没能创出惊人的“奇迹”来。在中南海里,孩子们对大跃进最直观的认知,就是“除四害”和大炼钢铁。  相似文献   

7.
正艺术给他以灵感毛泽东后来离开韶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对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爱好也向东西南北乃至外国艺术延伸。对艺术的喜爱和欣赏,使他在紧张的环境中得到休憩和放松,甚至直接开阔了他的思维,拓展了他的战略空间,他每每从中获得难得的休闲,也得到了种种灵感。中南海毛泽东居住处留下大量唱片、磁带,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震的当天下丁,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书房。自从6月1日心脏病突然复发以来,他身体很弱,一直在卧床休息,医护人员昼夜值班,有四位中央领导同志分两班看护。此时毛泽东身着睡衣,半躺在床上,双目微闭,他正急切地等待着地震的消息。凌晨3点多钟,轰轰的响声过后,房子象摇蓝一样晃动,当时,毛泽东还未休息,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地震。如此强烈的震感,震中在哪里?灾情怎样?他当时虽未动声色,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幼儿。“主席,华国锋总理来汇报有关地震的情况。”工作人员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轻声说n“嗅。快语地进来!”毛泽…  相似文献   

9.
范硕 《瞭望》1989,(15)
酝酿锄奸大计 1976年,从春到秋,中国的形势异常严峻。毛泽东主席的病情继续恶化。自从5月中下旬,毛泽东带病相继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之后,中国政府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毛泽东主席今后不再在外交场合露面。尽管毛泽东意志坚强,还想支撑着病躯,尽心竭力为国操劳,但已是力不从心了。而“四人帮”则趁机加快了篡党夺权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当淮海战役的硝烟弥散不久,平津战役又以和平解放北平的方式结束之时,毛泽东主席挥师进入北京城内,拉开了新中国成立的序幕。 酝酿 6月初夏的中南海,一片喜气洋洋,沐浴着晚霞的余辉。周恩来、朱德、李济深、林伯渠、沈雁冰、  相似文献   

11.
薛鑫良 《民主》2008,(12):5-8
中南海连着宝塔山,万水千山隔不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百姓喜吃“定心丸”。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笔者想起了当年延安儿女歌颂农村改革的陕北信天游。“一穷二白”不是社会主义延安地区(今延安市)志丹县原名保安县,是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刘志丹的故乡。1936年6月为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毛泽东题词)刘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改名为志丹县。  相似文献   

12.
佚名 《各界》2010,(12):6-7
据说连江青都要小心巴结她,作为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她掌握着党和中央的绝密资料。走出神秘的中南海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团结》2001,(2):6-6
治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建国伊始,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了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黄河水源不足,如能从长江引水济黄河就好了。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也是可以的。” 1953年春,毛泽东视察南方,起程前带了很多书,每到一地又从地方要一些书。那些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南海 4月27日,北京天空晴朗,轻柔的春风吹皱中南海的一池碧水,细浪轻轻地拍打着湖岸。中南海显得那么宁静、幽美。 下午8时,怀仁堂会议厅里的灯光亮了,今年“五一”前夕新近被授予光荣称号的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授奖大会在这里举行。在明快的乐曲声中,赵成顺,于敏、艾有勤、李国桥、熊汉仙五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中的31位各地进京代表  相似文献   

15.
孙建森  蔡惠泉 《民主》2004,(5):25-26
“我中风以后,虽有严重的后遗症,但仍坚持阅读书报和杂志……”摊开一张白纸,老人一笔一划写下了这几行字。那带着助听器竭力倾听的姿势,那举着放大镜细细地看我写在纸上提问的模样,那写字时微微颤抖的手,时时提醒我,坐在面前的是一位已中风瘫痪达十年之久的84岁的高龄老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手头的这本40万余字的《藕湖斋文稿》(以下简称《文稿》)  相似文献   

16.
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讨论国家名号问题,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后来就定了五星红旗。”张素我说。  相似文献   

17.
一、广涉群籍,笃志嗜学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读书.1910年,十七岁的毛泽东在湖南湘乡县公立东山小学堂读书时,学堂后斋有个藏书楼,收有古今中外书籍,他到校不久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从中国历史书籍中,看到祖国过去曾是何等统一强大,认识到现实  相似文献   

18.
《商鞅徙木立信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手稿。原件没有标明时间。从毛泽东1912年春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同年秋退学以及国文教员写评语的时间(6月28日)来判断,他的这篇作文当写在1912年的6月间。  相似文献   

19.
舒芜 《瞭望》1992,(20)
二十八 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云:“吴琳禹玉号存吾,履斋之子,书法奇逸,诗亦高胜。早年倅婺,题诗鹿田西寺壁云:“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在’字元作‘重’,既去之明日,遣小吏以片纸覆其上。”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保康县重阳乡在1998年,号召紫阳、西坪等村的农民将200多亩水田改成藕塘,并承诺农民收获莲藕后,乡政府以每公斤0.80元的价格收购。可是实施到今年4月时,重阳乡合并到了马良镇,而且市场上藕价下跌到每公斤只能卖到0.60元。在种藕农民“要投诉找不到主,藕价低没得人补”的时候,合并后的马良镇党委镇政府却为补齐每公斤0.20元的差价款,拿出8万多元返还给了种藕的农民。马良镇“补藕价”的范围虽然不大,所贴的资金也不多,但意义十分重大,至少可以给人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