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随着美军进驻,中亚地区呈现出安全格局多元化、资源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的战略态势.中亚各国充分利用反恐形势带来的机遇,采取灵活的对外政策,以获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中亚形势前景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3.
俄美在中亚地区因反恐而形成的短暂合作不可能取代长期的战略竞争。虽然近几年来美国对中亚的渗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但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亚仍将是以俄为主导 ,美、中、印等多种力量并存、相互制约、互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美国乘中亚的“权力真空”之际,开始染指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后中亚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突现,美国实现在中亚地区驻军的目标,美俄战略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加大;北约东扩,中亚地区国家成为北约和平伙伴,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更大。尽管中亚地区存在大国的竞争,出现各种国际力量与组织并存的局面,但是在反恐问题上,各国只有合作与协商,才能取得共赢,才能促进中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已成为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舞台之一。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美、俄、中三大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在这一地区既存在着竞争但又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回顾中国在中亚地区历史变迁中的影响,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平衡被打破,中亚地区①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各大国对中亚地区的战略投入不断加大,围绕中亚能源的竞争渐趋激烈.中亚地区为什么大国云集②?这一问题引起我国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论著中,对美、俄、中与中亚的关系研究成果颇丰,而对"欧盟中亚战略"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中亚地区国家地缘政治价值的考虑,日本近几年来与中亚国家的外交往来密切,并在政治、经济、能源以及安全领域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增大了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力度。日本的这一举动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根据目前形势分析,日本施加的影响力还不足以改变中亚地区局势。未来中亚地区局势将是由多种力量、多个层次组合而成、且不断变化的“合力”来决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对世界大国而言,中亚最有价值的是资源、通道和战略位置。这就决定了大国不会放弃在中亚的存在和竞争,决定了中亚地区安全离不开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中亚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9·11"后随大国力量的积极介入,中亚的地位可谓进一步凸显。从2005年开始,中亚各国将分别进入以议会选举、总统选举为标志的政治更迭期。由于地区内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活动猖獗;各国经济发展尚未进入良性状态;格鲁吉亚、乌克兰历次"革命"对中亚反对派又具某种示范、鼓舞效应;加之大国在中亚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中亚局势充满了诸多变数。为了对中亚局势走向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室合作,于2005年元月19日以"中亚局势分析与展望"为主题,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来自京、沪、兰、宁的学者、专家本着求真求实的精神,从多个角度对中亚局势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整理发表,期望有助于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而推动中亚问题研究的步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正式撤军,为此美国调整中亚政策思路,加大对中亚的渗透,加强在中亚的军事存在,试图将部分自阿撤出的兵力转向中亚,参与经中亚地区的能源运输体系建设,培育适合“革命”的土壤,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掌控对中亚的战略主动权,达到最终能有效遏制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